第245章 新战机的设计要求(求订阅)(2 / 4)
“耐高温材料这块想要实现大的突破,短时间内是不现实的。”
听到这,黄教授刚想说些什么,但是杨宁话头一转:“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发动机的散热和隔热材料上下功夫?”
听到这,黄教授已经明白杨宁的想法了。
果不其然,只见杨宁拿出一张图纸,上面就是后世飞机涡扇发动机的示意图。
其他人看到杨宁拿出的图纸,纷纷站起来围观,特别是黄教授,恨不能把自己也画在图纸里。
“扇叶和涡轮上这些小孔的设计,确实精妙啊,这样不仅仅能够更好的让发动机散热,还能更好的控制气体的流动。”
在座的都是航空领域的权威专家,都不用杨宁解释,他们就明白了示意图的设计原理,而且还能一眼看出这种设计的好处。
“确实,如果再有良好的隔热材料的话,喷口温度再提升三四百度还是没有问题的。”
黄教授听到这话之后,也跟着连连点头,随即只见他一把抓起图纸,返回自己的座位上。
将图纸小心翼翼的放进自己的公文包里,警惕的看着周围虎视眈眈的各位专家说道:“这是发动机的资料,是我的事,你们都别想抢。”
虽然这只是一份粗略的示意图,详细的数据和零部件数据什么的通通没有,但是图纸上的设计理念,对他接下来的研究还是很有帮助的。
其实这个时期都是这样,很多东西技术积累已经够了,生产条件也都有了,就差有人捅破最后一层膜。
就像涡轮孔散热技术和隔热涂层的设计理念,要是杨宁不捅破的胡话,鹰酱也会在60年代初就会想到这样的设计。
杨宁也只不过将这种设计提前了三四年罢了,而我们现在的高端工业技术,已经不比鹰酱差了。
特别是在有了集成电路之后,我们的数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更是已经遥遥领先于鹰酱。
加上我们的领先于世界的算力,已经满足这款发动机的生产要求了。
示意图已经给了,接下来就要靠黄教授他们研究组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设计实验了。
紧接着,杨宁又拿出几张图纸,其他人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份飞机的三维图。
要是后世有人看到这张图纸,一眼就能认出这不就是苏27吗?
没错,杨宁几经考虑之后,最后还是觉得老大哥的苏27性价比比较高,于是就直接拿了过来。
反正老大哥的苏27十年后才开始设计,现在杨宁拿出来,也不算抄啊!
再说后世这款战机能够成为歼十一的母版,想必也有也有一定的优势。
作为老大哥用来多抗鹰酱f15的机型,这款战斗机一旦研究出来,未来只要修修补补,就算过个一二十年,也一样拿的出手。
不仅仅有三维示意图,杨宁还将“箭”式战机的电传操控系统和手不离杆的设计也融入了进去。
示意图一拿出来,在场所有人的专家全都瞪大了眼睛。
随即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叹,因为这款战斗机实在是太漂亮了,而且也和现在主流的笔直机身设计截然不同。
从示意图上看,这款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悬臂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
楔型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气动性能,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入异物。
机头微微下垂,更让这款战斗机充满了霸气和杀气。
而且这款战机从武器挂点上看,绝对以导弹为主要作战武器,而它仅仅只搭载了一门航炮作为近战武器,更是颠覆了这些专家对空战的认知。 ↑返回顶部↑
听到这,黄教授刚想说些什么,但是杨宁话头一转:“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发动机的散热和隔热材料上下功夫?”
听到这,黄教授已经明白杨宁的想法了。
果不其然,只见杨宁拿出一张图纸,上面就是后世飞机涡扇发动机的示意图。
其他人看到杨宁拿出的图纸,纷纷站起来围观,特别是黄教授,恨不能把自己也画在图纸里。
“扇叶和涡轮上这些小孔的设计,确实精妙啊,这样不仅仅能够更好的让发动机散热,还能更好的控制气体的流动。”
在座的都是航空领域的权威专家,都不用杨宁解释,他们就明白了示意图的设计原理,而且还能一眼看出这种设计的好处。
“确实,如果再有良好的隔热材料的话,喷口温度再提升三四百度还是没有问题的。”
黄教授听到这话之后,也跟着连连点头,随即只见他一把抓起图纸,返回自己的座位上。
将图纸小心翼翼的放进自己的公文包里,警惕的看着周围虎视眈眈的各位专家说道:“这是发动机的资料,是我的事,你们都别想抢。”
虽然这只是一份粗略的示意图,详细的数据和零部件数据什么的通通没有,但是图纸上的设计理念,对他接下来的研究还是很有帮助的。
其实这个时期都是这样,很多东西技术积累已经够了,生产条件也都有了,就差有人捅破最后一层膜。
就像涡轮孔散热技术和隔热涂层的设计理念,要是杨宁不捅破的胡话,鹰酱也会在60年代初就会想到这样的设计。
杨宁也只不过将这种设计提前了三四年罢了,而我们现在的高端工业技术,已经不比鹰酱差了。
特别是在有了集成电路之后,我们的数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更是已经遥遥领先于鹰酱。
加上我们的领先于世界的算力,已经满足这款发动机的生产要求了。
示意图已经给了,接下来就要靠黄教授他们研究组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设计实验了。
紧接着,杨宁又拿出几张图纸,其他人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份飞机的三维图。
要是后世有人看到这张图纸,一眼就能认出这不就是苏27吗?
没错,杨宁几经考虑之后,最后还是觉得老大哥的苏27性价比比较高,于是就直接拿了过来。
反正老大哥的苏27十年后才开始设计,现在杨宁拿出来,也不算抄啊!
再说后世这款战机能够成为歼十一的母版,想必也有也有一定的优势。
作为老大哥用来多抗鹰酱f15的机型,这款战斗机一旦研究出来,未来只要修修补补,就算过个一二十年,也一样拿的出手。
不仅仅有三维示意图,杨宁还将“箭”式战机的电传操控系统和手不离杆的设计也融入了进去。
示意图一拿出来,在场所有人的专家全都瞪大了眼睛。
随即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叹,因为这款战斗机实在是太漂亮了,而且也和现在主流的笔直机身设计截然不同。
从示意图上看,这款战斗机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悬臂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
楔型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气动性能,进气道底部及侧壁有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入异物。
机头微微下垂,更让这款战斗机充满了霸气和杀气。
而且这款战机从武器挂点上看,绝对以导弹为主要作战武器,而它仅仅只搭载了一门航炮作为近战武器,更是颠覆了这些专家对空战的认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