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民以食为天(2 / 5)
“陛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將义仓纳之於朝廷官府管理,也能杜绝混乱的情况,保证这些粮食的安全。
若遇灾荒,可以允许地方先开仓放粮再上报,以便儘快救济百姓。”
“义仓粮按亩纳粮二升,田多者多纳,田少者少纳,无田者不纳,先前李司徒安抚河南河北河东等地,
也都是推行此法,
按平均亩產一石计算,亩纳二升,则百取其二,负担绝不算重。”
如今天下户籍三百万,若是按户徵收,平均一户五斗,那义仓粮一年能征一百来万石。
而如果按亩徵收,所有耕地,包括王公贵族都要按亩徵收二升,那能徵收的义仓粮额就要翻好几翻。
数亿亩地,那就是数百万石,甚至上千万石粮。
检校侍中兼户部尚书裴矩也支持按亩徵收义仓粮,义仓设於州县,由官府派官吏专门管理。
裴矩原就是隋朝高官,他很清楚义仓强制徵收和官府管理,必然导致一旦官用不足,必然挪用义仓粮,很难真正做到只用於賑贷灾荒。
可他现在是户部尚书,管理国家財政,深知现在朝廷府库空虚,財源不足。
因此这个义仓粮,是必须得收的,这本质上就是地税。
此前各地义仓,有按户徵收,有按亩徵收,徵收標准也各不相同,很是混乱,
但这个义仓粮,在这几年,確实为地方政府解决了很大的財用窟窿。
因此,这个义仓必须继续要沿用,甚至亩纳二升,能徵到更多粮,也就是户部首推的政策。
不论贵族士庶还是官绅百姓,见亩征粮。
这个跟租庸调里的地租不同,那个租,是按丁收租,一丁一年两石粟,不课户、不课丁还不征,征不到贵族官员头上。
因此,这个义仓粮,必须按亩征。
李逸此前在河南河北等多地任职,以战时长官的特权,在辖下就强行按亩徵收地亩粮和户口钱。
之前李逸是以战时特別状態为由,强行推行这临时政策。
而现在,
从民部尚书裴矩,到吏部侍郎韩仲良,都要把李逸那套按亩徵收推行,取代隋朝按户徵收的义仓粮制度,
本质上就是府库空虚,財收不足,为了增加收入,也就不怕得罪贵族官僚体系,搞起了士绅官员一体按亩征粮了。
户部侍郎孙伏伽主张恢復社仓,让百姓自己管理社仓,这就很不符合朝廷的现实需求。
说到底,
裴矩他们这是要在租调正赋之外,再开源。
李世民刚刚还口口声声说轻徭薄赋,
可现在对按亩二升征义仓粮这事,却是深以为然。
“义仓既为百姓预作储贮,官为管理,以备凶年。此非朕所须,横生赋敛也。
利国利民之事,深是可嘉。 ↑返回顶部↑
若遇灾荒,可以允许地方先开仓放粮再上报,以便儘快救济百姓。”
“义仓粮按亩纳粮二升,田多者多纳,田少者少纳,无田者不纳,先前李司徒安抚河南河北河东等地,
也都是推行此法,
按平均亩產一石计算,亩纳二升,则百取其二,负担绝不算重。”
如今天下户籍三百万,若是按户徵收,平均一户五斗,那义仓粮一年能征一百来万石。
而如果按亩徵收,所有耕地,包括王公贵族都要按亩徵收二升,那能徵收的义仓粮额就要翻好几翻。
数亿亩地,那就是数百万石,甚至上千万石粮。
检校侍中兼户部尚书裴矩也支持按亩徵收义仓粮,义仓设於州县,由官府派官吏专门管理。
裴矩原就是隋朝高官,他很清楚义仓强制徵收和官府管理,必然导致一旦官用不足,必然挪用义仓粮,很难真正做到只用於賑贷灾荒。
可他现在是户部尚书,管理国家財政,深知现在朝廷府库空虚,財源不足。
因此这个义仓粮,是必须得收的,这本质上就是地税。
此前各地义仓,有按户徵收,有按亩徵收,徵收標准也各不相同,很是混乱,
但这个义仓粮,在这几年,確实为地方政府解决了很大的財用窟窿。
因此,这个义仓必须继续要沿用,甚至亩纳二升,能徵到更多粮,也就是户部首推的政策。
不论贵族士庶还是官绅百姓,见亩征粮。
这个跟租庸调里的地租不同,那个租,是按丁收租,一丁一年两石粟,不课户、不课丁还不征,征不到贵族官员头上。
因此,这个义仓粮,必须按亩征。
李逸此前在河南河北等多地任职,以战时长官的特权,在辖下就强行按亩徵收地亩粮和户口钱。
之前李逸是以战时特別状態为由,强行推行这临时政策。
而现在,
从民部尚书裴矩,到吏部侍郎韩仲良,都要把李逸那套按亩徵收推行,取代隋朝按户徵收的义仓粮制度,
本质上就是府库空虚,財收不足,为了增加收入,也就不怕得罪贵族官僚体系,搞起了士绅官员一体按亩征粮了。
户部侍郎孙伏伽主张恢復社仓,让百姓自己管理社仓,这就很不符合朝廷的现实需求。
说到底,
裴矩他们这是要在租调正赋之外,再开源。
李世民刚刚还口口声声说轻徭薄赋,
可现在对按亩二升征义仓粮这事,却是深以为然。
“义仓既为百姓预作储贮,官为管理,以备凶年。此非朕所须,横生赋敛也。
利国利民之事,深是可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