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失眠的天子(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没,陛下要喝水吗?”
  “不用,就是有点睡不着,你陪我聊会。”
  “好。”
  “无逸,你说百姓授田不足,为何却不愿意迁去宽乡足额授田?”
  “为何百姓宁愿逃籍做隐户佃民雇工,却也不愿意落户授田?”
  黑暗中,
  皇帝的声音中透露着疲惫和不解。
  “陛下,百姓的生活,其实就是生下来、活下去,都是为了生存。如今三家村的百姓,能够温饱,他们便不想再折腾,不想再冒险。”
  “朝廷迁狭乡授田不足百姓去宽乡,这是个好政策,可对于三家村已经初步解决温饱的百姓来说,并没那么大吸引力。”
  “迁民于宽乡授田,政策是好的,如果是迁那些战后、灾民一无所有的饥民、流民,他们肯定是愿意的。”
  “天下绝大多数人,都只求一个温饱而已。”
  黑暗里李世民没吭声。
  良久,
  皇帝才叹息一声,“均田制已坏,想不到大唐开国才仅仅六年,土地兼并已经如此厉害,无逸,你有什么办法可抑制兼并?”
  李逸没回答,
  想抑制兼并,太难了。
  除了宋朝,好像历朝历代都在抑制兼并,但几乎没有成功的。
  南北朝时,遭受严重战争破坏,人口锐减,大量荒地,这才有了均田制的基础。
  而一旦大乱结束,必然人口大增,同时田地也会迅速的被兼并。
  土地大多数是私有的,朝廷拿什么来授田?
  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根本,若是均田制崩坏,那租庸调这个国家基本税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那国家的财政自然也就要出大问题。
  租调制是有其先进性的,
  此制度最早是出自一代枭雄曹操。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百姓流亡土地荒芜,曹操在建安九年颁布了收田租令,
  曹操招募流民屯田,规定收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
  在当时国家原有税赋制度彻底崩坏的情况下,曹操的屯田制和租调制,实现了农业恢复、经济发展、税收充足的目标。
  定额征收田租,增产亦不增租,进一步刺激农民积极性。
  还把秦汉以来按人征收的算赋、口赋改为按户征收的调,增人而不增税,这有利于人口恢复。
  租调制为曹魏统一三国,结束天下大乱确实奠定了基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