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失眠的天子(3 / 6)
曹魏以后,
租调制便历代延续,
北魏推行均田,
均田和租调就成为国家根本。
这两项基本政策,在战乱频繁的时代,确实很有效。
而如今,
土地兼并严重,
没有那么多公田可授于民。
“陛下,臣记得,前朝于开皇年间推行均田,可关中百姓,一户也只能授得约二十亩地。”
隋朝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从隋文帝到隋炀帝,他们面对这个困境,对策就是移民宽乡授田。
杨广甚至都直接营建东都洛阳,迁都关东。
李世民感叹,
“朕前几日查阅户部上奏,隋大业五年,天下一百八十八郡,一千二百六十九县,总共九百零七万户。
关内十五郡,八十九万户。而如今我大唐关内,才三十九万户。
尤其是河南河北,隋朝河南河北四十五郡,户数都超二百万,合起来四百九十余万户,
而如今我朝河南河北,却仅有六十七万九千户。”
四百九十万户对六十七万九千户,只有隋朝一成三的户口了。
光从这户上来说,
关东的两河地区,应当是宽乡了,毕竟田又不会变少。
可现在河南河北,却也没有多少荒地空田,田地反而更集中在以关东五姓七宗为首的士族豪强手中了。
趁着天下大乱,他们兼并的更厉害了。
关东不仅是田地兼并更厉害,而且隐户也更严重。
战争饥荒导致河南河北人口确实大减,但也没有说十来年就减到只剩下百分之十三人口,事实上是大量百姓破产失去田地,弃籍依附了士族豪强,沦为了他们的佃户。
五姓七家为首的关东豪强们,一边是趁机兼并了大量田地,一边则是吸纳了大量隐户为自己佃户,
一边土地,一边人口,于是越发高高在上了。
李家在御宿镇也有几分这个样子了,只不过还远没他们那么厉害罢了。
如五姓七家这般,大肆兼并占有田地,隐匿户口,实际就是挖朝廷墙角,
毕竟朝廷根本是租庸调制,以丁、户为基础的。
没有户籍,就没有课户、课丁。
豪强大户占有田地再多,可按丁征重,哪怕拥地万顷,也跟拥地一顷,交的都是同样的两石租,甚至他们弄个官,甚至弄个出家身份,还免课了。 ↑返回顶部↑
租调制便历代延续,
北魏推行均田,
均田和租调就成为国家根本。
这两项基本政策,在战乱频繁的时代,确实很有效。
而如今,
土地兼并严重,
没有那么多公田可授于民。
“陛下,臣记得,前朝于开皇年间推行均田,可关中百姓,一户也只能授得约二十亩地。”
隋朝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从隋文帝到隋炀帝,他们面对这个困境,对策就是移民宽乡授田。
杨广甚至都直接营建东都洛阳,迁都关东。
李世民感叹,
“朕前几日查阅户部上奏,隋大业五年,天下一百八十八郡,一千二百六十九县,总共九百零七万户。
关内十五郡,八十九万户。而如今我大唐关内,才三十九万户。
尤其是河南河北,隋朝河南河北四十五郡,户数都超二百万,合起来四百九十余万户,
而如今我朝河南河北,却仅有六十七万九千户。”
四百九十万户对六十七万九千户,只有隋朝一成三的户口了。
光从这户上来说,
关东的两河地区,应当是宽乡了,毕竟田又不会变少。
可现在河南河北,却也没有多少荒地空田,田地反而更集中在以关东五姓七宗为首的士族豪强手中了。
趁着天下大乱,他们兼并的更厉害了。
关东不仅是田地兼并更厉害,而且隐户也更严重。
战争饥荒导致河南河北人口确实大减,但也没有说十来年就减到只剩下百分之十三人口,事实上是大量百姓破产失去田地,弃籍依附了士族豪强,沦为了他们的佃户。
五姓七家为首的关东豪强们,一边是趁机兼并了大量田地,一边则是吸纳了大量隐户为自己佃户,
一边土地,一边人口,于是越发高高在上了。
李家在御宿镇也有几分这个样子了,只不过还远没他们那么厉害罢了。
如五姓七家这般,大肆兼并占有田地,隐匿户口,实际就是挖朝廷墙角,
毕竟朝廷根本是租庸调制,以丁、户为基础的。
没有户籍,就没有课户、课丁。
豪强大户占有田地再多,可按丁征重,哪怕拥地万顷,也跟拥地一顷,交的都是同样的两石租,甚至他们弄个官,甚至弄个出家身份,还免课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