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章 不好意思,没忍住(5k)(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这之前,他们心里还是有几分拿不准的,交流这种事情,对方只听不说也能叫交流,只是在高委员这里很少见,不过少见归少见,不等于没有,毕竟这个技术也是比较新的,高委员只是想听听专业人员介绍最新发展,开拓他自己的思路,也是有可能的。那样的话,想要有收获就得等一等,等他自己有了研究结果才行。
  而高委员说他自己对sar有理解,那就说明一件事——人家是真的有想法。
  而且这个想法,大概率要比自己这边的理解要深刻一些,不是妄自菲薄,而是高委员在雷达方面的能力,是实打实的早就摆在那儿了。
  三位同志打开早就准备好的笔记本,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其中有一位同志的本子要比另外两位大好几圈,他的主要任务,是画图,把高委员在指导过程中画下来的图,尽可能精确的描回去。
  真.人工智能扫描仪了属于是。
  这比拍照的效果要好得多,这年头拍照的效果,懂的都懂,再说了,这个地方,寻常照相机压根就进不来。
  “高委员,还请赐教。”
  高振东笑道:“都是初学者,就是交流交流,互通有无吧。”
  他这话还真没错,其实都是初学者,只是他自己的条件比较好,学得多一些快一些。
  孟工有些哭笑不得,对对对,你说得都对,你负责有,我们负责无,分工明确。
  而高振东的第一句话,就让他知道,自己关于分工的这个调侃,大约是真的。
  “实际上,合成孔径雷达的合成孔径,只是在一个方向上合成孔径解决高分辨率问题,而另外一个方向上的高分辨率,是通过别的手段实现的……”
  这第一句话就让同志们感到当头一棒,合着还只能解决一个方向上的问题?那另一个方向上怎么办?不还是没法高分辨率成像嘛。
  不合成孔径,没法高分辨率成像,合成孔径,还是没法高分辨率成像,那这孔径不是白合成了?
  感觉到有些懵的孟工,很快就稳住了情绪,但凡是个正经搞科研的,都不可能拿基础理论和人逗闷子。现在要做的,就是搞清楚到底高委员为什么这么说,至于对不对,那是后面的事情。
  “高委员,那这个合成孔径的方向是哪个方向?另外一个方向的高分辨率又怎么解决?”
  “合成孔径的方向,是载具前进的方向,我们可以叫方位向。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大家想一想,合成孔径,是不是巧妙利用载具前进距离和回波时间之间的配合,将天线的径向运动首尾相连,模拟成一根长天线?”
  同志们一下就明白过来,孟工拍了拍脑袋:“对啊,这种原理就决定了,只能合成载具前进方向上的孔径,因为载具在地图投影上只能有一个运动方向,所以能合成孔径的,也就只有一个方向。我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另外一个方向怎么做到合成孔径的问题,原来就是这么解决的?压根不合成!”
  一个让同志们想了很久也没有半点头绪的问题,原来就是这么个答案?那这个合成孔径的名字也太让人迷惑了嘛。
  同志们这属于是被名字给骗了。
  在我们技术起步的早期,面对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起步时的摸索就是这么的夸张,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只能一点一点的摸过去。付出的代价很多,闹出的笑话也不少,但是结果最终是我们走出来了。
  还别说,这种笑话,至少也是真正的践行者才有机会闹,躺那儿不愿前行的,自己就是一个笑话,不用闹都有。
  高振东笑道:“根据运动条件,本来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人家外国人也不算全骗,骗一半吧,哈哈哈。”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孟工更是信心陡增。
  “嗨,这样的话,在方位向上面,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至少从理论上,非常清晰,只需要考虑信号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能达到合成孔径的效果就可以。”
  高振东点点头:“对,虽然实际情况没有这么简单,但是理论上就是如此,这样一来,合成孔径本身的理论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对对对!不过高委员,那另外一个方向上的分辨率问题如何解决?”已经解决一半问题了。
  高振东笑了起来:“另外一个方向,因为和雷达运动方向垂直,和雷达之间的主要指标就是距离,所以我们统一一下,叫它距离向……”
  同志们纷纷点头,先统一标准,要不然后面都没法讨论,至于具体叫什么,您说了算。
  “至于距离向上的高分辨率问题怎么解决,其实我们已经解决了,至少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了。”高振东乐得很,这一步,他早就埋下了,而且作为现代雷达基础技术之一,不埋都不可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