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经济特区(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69章 经济特区
  刚刚踏上班加罗尔的土地,罗恩就感觉到这里的不同寻常。
  机场是新建的,里面的地板和传送带发出耀眼的光芒,穿着统一的工作人员也非常友好、服务周到。
  停在机场周围的蓝绿色出租车都安装了空调,非常舒适。
  光着这一点,就比孟买那里做的还好。
  当然这样的出租车价格也不便宜,大概是德里和加尔各答那些破旧出租车的6倍。
  罗恩虽然不需要坐出租车,但从街头一景就可以看出这座城市的生机勃勃。
  在去目的地的途中,他还顺道去了这座殖民城市的地标,本森镇。
  那是大英为己方建造的营地,很多建筑还带有那时的风格。
  没走多远就能看到清正寺,寺院在夜间散发出日色和金色的微光。
  穿过寺庙,便是主教府酒店,灰色的石墙上爬满了翠绿的常青藤。
  再往前走,就能看见杰亚马哈尔皇宫。这座宫殿是对英式宅邸的讽制,因为它的地基与建筑相比,简直大得不成比例。
  现在,人们把这座遗留下来的宫殿当成酒店使用。
  市区川流不息,穿过本森镇清净不少。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了。
  苏尔置业开发的经济特区位于贝尔蓝多湖附近,这里原本是渔民居住的地方。
  四年前被罗恩拿下后,原住民就渐渐迁走,当时为了动员拆迁也是闹出了不少事情。
  即使苏尔置业愿意给出补偿金,有些渔民也不愿意离开故土。他们只会打鱼,去了城镇反而不知道怎么生活。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事情才被渐渐压了下去。
  这片区域的外围修了一条笔直的八车道马路直抵经济特区,沿途有很多装有空调设备的商业机构。
  其中还夹杂着当地的小公司,比如芒格洛尔素食和非素食店、安得拉风味美食店,多是本地人做的生意。
  这里看上去不是在建房子就是在拆房子,很难辨认到底是在建还是在拆。一堆石头和砖头刚刚被碾成碎块,另一堆又成了新建筑的建造原料。
  湿地里的水反射着太阳光,那些深浅不一的蓝色玻璃和灰色玻璃也反射着太阳光。
  玻璃被铝制网架连接在一起,镶嵌在混凝土和大理石中。
  有的砖墙外还镶了一层铁支柱,这些砖墙将建好的华丽软件园包围起来。同时,也环绕着旷野和荒地。
  对于建筑来说,土地是最基本的必需品,它未经修饰而且非常有限。
  合理规划的办公园区必须要建在土地之上,同时这些办公园区的现代特征。
  如高端的光纤电缆、24小时不间断的后备电源和高级安全保障措施,也必须在土地上得以体现。
  经济特区之所以叫特区,就是因为它足够大,而且还有好政策。
  印度政府批准的“苏尔经济特区”享有减税、免税的政策,且在基础设施的配套上也给了一定的扶持。
  围绕经济特区的外环路上,各种现代化的元素随处可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