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扫蝗风暴(1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03章 临晋农庄
  陈祗去岁赴任临晋令时,正值五月末。
  这位年未及而立的侍郎,外放为临晋令,在天子近臣中引发了不小议论,但於这地处大河、洛水交匯处的边城而言,不过是城头曹魏旗帜换为刘汉旗帜而已。
  上任之时,这位年轻的天子近臣只带几名佐吏、两车竹简,在二十名虎骑护卫下踏进临晋城。
  县內功曹、贼曹、户曹等本地豪强组成的一眾大吏,与本县三老、嗇夫等佐吏在城门洞下相迎。
  眾人见这位新县令如此年轻,麵皮白净,身形頎长,虽一路风尘,却终究难掩那股与边城格格不入的清贵气,面上虽堆著恭敬,眼底或多或少藏著几分轻慢与审视。
  临晋地处偏鄙,民风彪悍,尤为难驯,自黄巾之乱以来,便有流民四窜,据山啸林。
  由於西北羌乱之故,灵帝朝对待马政还算重视,冯翊下面又有个专门养马的沙苑,最是適合养马。
  於是冯翊郡北的梁山,至今仍流窜著数千沙苑养马出身的山贼,匪患为关中之最。
  前些年曹魏某冯翊郡守往临晋赴任,竟在沙苑被百来號马贼割去了脑袋,夺走了財帛,震动朝野,曹丕出兵剿匪,却连匪毛都没见著,最后以失败告终。
  於是匪患依旧,百姓惨遭荼毒。
  陈祗到任晓得內情后,欲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解决这伙盘踞在冯翊北面黄土原与梁山之间的山贼。
  但即便已经晓得大汉击败曹魏,尽復关中,还都长安,这伙山贼仍旧不为所动。
  毕竟他们在刘宏在位时期便已经啸聚山林,为祸一方,哪里管你是曹魏还是刘汉?
  甚至,这群山贼还与大河对岸的魏河东太守杜恕眉来眼去,大有据守蒲坂的冯翊都尉魏昌一率蒲坂戍卒往北剿匪,便要与魏军一北一东夹击临晋之势。
  於是乎,这伙山贼却是抚也抚不得,剿也剿不得。
  好在有魏昌三千戍卒在,这伙山贼倒也不敢轻易作乱,陈祗便也將此事搁置下来,专心民治。
  101看书 101 看书网藏书多,?0?????????????.??????任你读 全手打无错站
  两汉数百年的官场规矩,县令、县丞、县尉这三名朝廷命官乃是由朝廷派遣。
  其余诸县吏、县卒,全都由本地豪强把持。
  这是人手不足情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之,便是大汉克復关中,也完全没有办法坏了规矩。
  毕竟大汉也没想到竟然能一举克復关中,后备官吏严重不足。
  而即使后备官吏足够,你不让本地有势力的豪强参与吏治,便基本无法在本地立足的。
  本地的情况本地人最了解,收税总要有人去,民间的治理也要依靠本地豪强,宗族內部自治一直到清朝覆灭都是如此,想在这时候插手,未免异想天开。
  毕竟得人心不是一面刘汉旗帜、几句空口白话就能解决的事情,是要实实在在把利益许出去的。
  一拍脑袋便想让某个郡县所有吏员的位置全部由外乡人把持,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是由生產力决定的,所谓皇权不下乡,便是如此了,非是皇权不想下乡,而是根本没法下乡。
  如此一来,没了趁手的吏员,就更使得陈祗这个一直在內朝为官的年轻县令举步维艰。
  陈祗的居所,安排在县衙后的一处独立小院,虽不算宽敞,但也收拾得乾净。
  安顿下来后,他並未急著升堂问事,而是先用脚步亲自丈量了一番县內各乡里,彼时还遇到了离京东巡的天子,將建立农庄之事交到了他与郭攸之的手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