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所谓专业(3 / 4)
此话一出,顿时让坐在角落里的孟经理和蔡经理脸上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孟经理有一些沉不住气,忍不住开口道:“李总,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李旭目光望了过去:“孟经理,你有一些不服气吗?”他深吸一口气说:“嗯,财务部还有人力资源部,你们两个部门的报告,那我就一起说了。”
李旭说:“这份薪酬方案的底层逻辑和公司财务健康度存在明显脱节。”
“你看资产负债表,应付职工薪酬的占比已达流动负债的42%,而你的方案中薪酬总额增长率预设为15%,这与利润表中ebitda利润率持续下滑的趋势完全不匹配。
“更关键的是,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连续三个季度低于预期,你却没有在方案中设置薪酬总额的现金保障性调节机制。”
在场的大多数人是没有财务背景的,听李旭的这些专业术语一愣一愣的,但是,很明显能够看出来李旭……
专业,太专业了!
他们都在偷偷的看孟经理和蔡经理一向以专业自居的他们被新来的总裁怒斥不专业,这一幕真是显得有一些黑色幽默。
孟经理愣了一下,一直以来,他和蔡经理给别人留下来的印象都是专业,此时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被李旭批得体无完肤,怎么可能接受呢?
他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硬着头皮说:“李总,您提到的这些财务指标关联,我确实之前没结合起来看。我一直想着把薪酬向市场水平看齐,但没考虑到咱们公司当下现金流和利润率的压力。”
李旭摇了摇头:“从成本结构来看,方案里固定薪酬占比68%,这会导致单位边际人力成本刚性过高,在管理费用科目中直接挤压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预算。
“你没有将薪酬成本与roic、eva等核心财务指标建立敏感性分析模型,也没考虑到方案实施后对每股收益的稀释效应。而且,方案中绩效工资的计提规则与权责发生制存在冲突。”
这几句话让孟经理一时间无法反驳,他低下头去又忽然想到什么,笑了笑说:“实在不好意思,我对这些财务分析工具和专业概念掌握得不够扎实。您说的权责发生制和绩效计提的关系,我还需要再学习。我能先从哪个方向开始改进呢?”
李旭冷笑一声,很明显孟经理是在以退为进,但是自己可是有一个智囊团队,自然早就有解决的方案了。
他沉声开口:“带着调整后的方案,附上包含薪酬成本变动的预计资产负债表,先从用杜邦分析法重新测算开始,搞清楚薪酬成本和各项财务指标的联动关系……”
此时在一旁沉默不语的蔡经理,内心才是最为惊讶的。
因为他是主管财务的,听李旭的这番话,可以明显看出来李旭不仅看了他们的薪酬方案,更是将财务报表认真地研究过、一一对照,才能够如此一针见血地点出来存在的问题。
而且蔡经理很清楚李旭事先是没有看过薪酬报告的。
所以也就是说他在短短的这么两三天时间,就已经抓住了这么多漏洞,专业,太专业了,这种专业是基于对财务薪酬管理业务理解的更高层面的专业。
此时孟经理脸色涨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而蔡经理没有被点名,此时便很识趣的没有开口。
李旭往椅子上微微一靠,语气生硬而又严肃说:“所以对这份薪酬制度,我的意见是,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好好地对照财务报表中的关键要素重新调整,我看就三天时间吧,三天时间后,把调整后的报告交到我办公室,我们再做讨论。”
李旭看了看其他人:“大家有没有意见?”
会议室里此时鸦雀无声。
徐亮率先开口说:“我没有任何意见,大家有意见的可以举手发表。”此时当然没有谁会这么傻乎乎的举手了。
李旭轻轻拍了拍桌子,站起身来:“如果没有意见的话,那么今天的这个会议就开到这里,我不喜欢开长会,有事说事,没事的话那今天就先散会了。”
说完,黄玲玲赶紧过来,将李旭的材料收拾好,跟着李旭出去了。
黄玲玲此时看着李旭的背影,一脸傻笑,她觉得刚才李旭怒斥两个经理不专业的画面实在是太帅了,她太爱看了。
等到李旭走出办公室,在场的其他人才面面相觑,发出讨论的声音,陆陆续续的起身离开。
而此时最为尴尬的自然是蔡经理和孟经理了,他们俩都很清楚之所以那份薪酬制度会被李旭点出来那么多问题,核心原因还是因为之前的刘国庆太不专业了,所以让他们产生了一些侥幸心理,觉得哪怕有一些问题,不是专业的人反正也看不懂,糊弄过去也没什么关系,却没想到李旭竟然这么厉害,三天时间,那这两天恐怕得好好加班了。 ↑返回顶部↑
孟经理有一些沉不住气,忍不住开口道:“李总,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李旭目光望了过去:“孟经理,你有一些不服气吗?”他深吸一口气说:“嗯,财务部还有人力资源部,你们两个部门的报告,那我就一起说了。”
李旭说:“这份薪酬方案的底层逻辑和公司财务健康度存在明显脱节。”
“你看资产负债表,应付职工薪酬的占比已达流动负债的42%,而你的方案中薪酬总额增长率预设为15%,这与利润表中ebitda利润率持续下滑的趋势完全不匹配。
“更关键的是,现金流量表显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连续三个季度低于预期,你却没有在方案中设置薪酬总额的现金保障性调节机制。”
在场的大多数人是没有财务背景的,听李旭的这些专业术语一愣一愣的,但是,很明显能够看出来李旭……
专业,太专业了!
他们都在偷偷的看孟经理和蔡经理一向以专业自居的他们被新来的总裁怒斥不专业,这一幕真是显得有一些黑色幽默。
孟经理愣了一下,一直以来,他和蔡经理给别人留下来的印象都是专业,此时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被李旭批得体无完肤,怎么可能接受呢?
他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硬着头皮说:“李总,您提到的这些财务指标关联,我确实之前没结合起来看。我一直想着把薪酬向市场水平看齐,但没考虑到咱们公司当下现金流和利润率的压力。”
李旭摇了摇头:“从成本结构来看,方案里固定薪酬占比68%,这会导致单位边际人力成本刚性过高,在管理费用科目中直接挤压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预算。
“你没有将薪酬成本与roic、eva等核心财务指标建立敏感性分析模型,也没考虑到方案实施后对每股收益的稀释效应。而且,方案中绩效工资的计提规则与权责发生制存在冲突。”
这几句话让孟经理一时间无法反驳,他低下头去又忽然想到什么,笑了笑说:“实在不好意思,我对这些财务分析工具和专业概念掌握得不够扎实。您说的权责发生制和绩效计提的关系,我还需要再学习。我能先从哪个方向开始改进呢?”
李旭冷笑一声,很明显孟经理是在以退为进,但是自己可是有一个智囊团队,自然早就有解决的方案了。
他沉声开口:“带着调整后的方案,附上包含薪酬成本变动的预计资产负债表,先从用杜邦分析法重新测算开始,搞清楚薪酬成本和各项财务指标的联动关系……”
此时在一旁沉默不语的蔡经理,内心才是最为惊讶的。
因为他是主管财务的,听李旭的这番话,可以明显看出来李旭不仅看了他们的薪酬方案,更是将财务报表认真地研究过、一一对照,才能够如此一针见血地点出来存在的问题。
而且蔡经理很清楚李旭事先是没有看过薪酬报告的。
所以也就是说他在短短的这么两三天时间,就已经抓住了这么多漏洞,专业,太专业了,这种专业是基于对财务薪酬管理业务理解的更高层面的专业。
此时孟经理脸色涨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而蔡经理没有被点名,此时便很识趣的没有开口。
李旭往椅子上微微一靠,语气生硬而又严肃说:“所以对这份薪酬制度,我的意见是,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好好地对照财务报表中的关键要素重新调整,我看就三天时间吧,三天时间后,把调整后的报告交到我办公室,我们再做讨论。”
李旭看了看其他人:“大家有没有意见?”
会议室里此时鸦雀无声。
徐亮率先开口说:“我没有任何意见,大家有意见的可以举手发表。”此时当然没有谁会这么傻乎乎的举手了。
李旭轻轻拍了拍桌子,站起身来:“如果没有意见的话,那么今天的这个会议就开到这里,我不喜欢开长会,有事说事,没事的话那今天就先散会了。”
说完,黄玲玲赶紧过来,将李旭的材料收拾好,跟着李旭出去了。
黄玲玲此时看着李旭的背影,一脸傻笑,她觉得刚才李旭怒斥两个经理不专业的画面实在是太帅了,她太爱看了。
等到李旭走出办公室,在场的其他人才面面相觑,发出讨论的声音,陆陆续续的起身离开。
而此时最为尴尬的自然是蔡经理和孟经理了,他们俩都很清楚之所以那份薪酬制度会被李旭点出来那么多问题,核心原因还是因为之前的刘国庆太不专业了,所以让他们产生了一些侥幸心理,觉得哪怕有一些问题,不是专业的人反正也看不懂,糊弄过去也没什么关系,却没想到李旭竟然这么厉害,三天时间,那这两天恐怕得好好加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