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吾愿效燕昭筑台之礼(1 / 4)
第222章 吾愿效燕昭筑台之礼
腊月的风从汉水北岸卷来,像一把钝刀,刮得襄阳城墙上的刘字大旗猎猎作响。
朔风卷雪,碎玉纷扬,昔日笙歌鼎沸的襄阳城,沉浸在一片素裹之中,颇显冷清。唯有城北的州牧府前,仍是停满了车舆,朱轮华毂,络绎不绝。
伊籍从其中一辆车舆徐步而下,眉间凝着化不开的霜色,连貂裘大氅都掩不住满身沉郁。
“机伯,多日未见,别来无恙否?江东诸务繁剧,全赖你为君侯分忧啊!”
一名绯衣官吏迎面走来,似是与伊籍相熟,笑着和他打起招呼。
伊籍听到江东二字,脸上顿时露出一丝不自然的笑容,与对方见礼过后,一起走向府门。
府门前的台阶上,四名执戟郎正在跺脚取暖,看见两人走来,连忙挺直身躯。
两人脚步不停,穿过高大的门阙,踏着细雪点缀的湿润青石,向府门东侧的塾房走去。
刚行至檐下,便听到炭火噼啪声中,隐约传来几句低语。
“叔珩,你怎么也来了?”
“君侯召我过来,询问弋阳前线的军情。”
伊籍脚步微微一顿,脸上的神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弋阳位于汝南郡最南端,紧邻江夏东北部,驻有一万袁军,是袁术威胁江夏东部的军事要地。
永平之战后,袁军锋镝尽折,各线皆作龟缩之势,威胁性大减。防御诸事,根本不需刘表亲自操心。刘表在这个时候了解戈阳军情,显然是另有目的。
塾房内被称为叔珩的人,伊籍也认识,正打算进屋与其攀谈几句,一名州牧近侍匆匆走来,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伊君不必在此等候,君侯命你立刻觐见。”
旁边的同僚向伊籍投来羡慕的目光,伊籍却是有苦自己知,嘴角牵出一丝苦笑,跟随近侍而去。
来到前院正堂,他认真整理了一下衣冠,方才小心翼翼地走入堂内。
堂屋中央和四角,各置一尊青铜蟠螭炉,炉中柞木炭烧得正旺,时而爆出几点火星,溅落在云纹砖地上。
堂屋上首,一个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裹着玄色狐裘,斜倚凭几,正在翻阅一卷简牍。听到脚步声,男子微微抬头,温润的目光在伊籍身上一转,陡然变得锐利起来。
伊籍与男子目光一触,便有些慌乱地迅速移开。
屋内炉火正炽,温暖如春,可他的心里却涌起了一股寒意。
“属下拜见君侯。”他轻步趋至主位阶前,神色庄重而恭敬,向着眼前这位荆州之主跪拜行礼。
砰!
刘表从案头拿起一卷简牍,掷于阶前,目光幽冷地看着伊籍:“汝作何解释?”
伊籍捡起简牍,展开一看,面色骤然如灰,伸手用衣袖拭去额头上沁出的冷汗。
传闻果然不假,严毅竟真的与袁术罢兵议和了,而且是两年之期!
对豫扬两州的百姓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可对他来说,就有些不妙了。
想起当初在刘表面前,自己口若悬河地夸赞严毅,苦口婆心地劝说刘表接受严毅提出的条件,他的心里就开始打鼓。
“禀君侯,此事恐另有隐情。请君侯给属下一些时间,属下立刻去见严毅,让他给一个说法。” ↑返回顶部↑
腊月的风从汉水北岸卷来,像一把钝刀,刮得襄阳城墙上的刘字大旗猎猎作响。
朔风卷雪,碎玉纷扬,昔日笙歌鼎沸的襄阳城,沉浸在一片素裹之中,颇显冷清。唯有城北的州牧府前,仍是停满了车舆,朱轮华毂,络绎不绝。
伊籍从其中一辆车舆徐步而下,眉间凝着化不开的霜色,连貂裘大氅都掩不住满身沉郁。
“机伯,多日未见,别来无恙否?江东诸务繁剧,全赖你为君侯分忧啊!”
一名绯衣官吏迎面走来,似是与伊籍相熟,笑着和他打起招呼。
伊籍听到江东二字,脸上顿时露出一丝不自然的笑容,与对方见礼过后,一起走向府门。
府门前的台阶上,四名执戟郎正在跺脚取暖,看见两人走来,连忙挺直身躯。
两人脚步不停,穿过高大的门阙,踏着细雪点缀的湿润青石,向府门东侧的塾房走去。
刚行至檐下,便听到炭火噼啪声中,隐约传来几句低语。
“叔珩,你怎么也来了?”
“君侯召我过来,询问弋阳前线的军情。”
伊籍脚步微微一顿,脸上的神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弋阳位于汝南郡最南端,紧邻江夏东北部,驻有一万袁军,是袁术威胁江夏东部的军事要地。
永平之战后,袁军锋镝尽折,各线皆作龟缩之势,威胁性大减。防御诸事,根本不需刘表亲自操心。刘表在这个时候了解戈阳军情,显然是另有目的。
塾房内被称为叔珩的人,伊籍也认识,正打算进屋与其攀谈几句,一名州牧近侍匆匆走来,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伊君不必在此等候,君侯命你立刻觐见。”
旁边的同僚向伊籍投来羡慕的目光,伊籍却是有苦自己知,嘴角牵出一丝苦笑,跟随近侍而去。
来到前院正堂,他认真整理了一下衣冠,方才小心翼翼地走入堂内。
堂屋中央和四角,各置一尊青铜蟠螭炉,炉中柞木炭烧得正旺,时而爆出几点火星,溅落在云纹砖地上。
堂屋上首,一个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裹着玄色狐裘,斜倚凭几,正在翻阅一卷简牍。听到脚步声,男子微微抬头,温润的目光在伊籍身上一转,陡然变得锐利起来。
伊籍与男子目光一触,便有些慌乱地迅速移开。
屋内炉火正炽,温暖如春,可他的心里却涌起了一股寒意。
“属下拜见君侯。”他轻步趋至主位阶前,神色庄重而恭敬,向着眼前这位荆州之主跪拜行礼。
砰!
刘表从案头拿起一卷简牍,掷于阶前,目光幽冷地看着伊籍:“汝作何解释?”
伊籍捡起简牍,展开一看,面色骤然如灰,伸手用衣袖拭去额头上沁出的冷汗。
传闻果然不假,严毅竟真的与袁术罢兵议和了,而且是两年之期!
对豫扬两州的百姓来说,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可对他来说,就有些不妙了。
想起当初在刘表面前,自己口若悬河地夸赞严毅,苦口婆心地劝说刘表接受严毅提出的条件,他的心里就开始打鼓。
“禀君侯,此事恐另有隐情。请君侯给属下一些时间,属下立刻去见严毅,让他给一个说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