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2 / 3)
韩艾不敢多待,遂起身告辞。临走前,不动声色地将衣带诏收入袖中。
严毅将他的动作看在眼里,心知自己在对方心中,只是一枚随时可抛弃的棋子,也不点破,笑着将对方送出伏室。
目送韩艾的身影消失在夜色深处,笑容从他的脸上迅速敛去,化为一抹深思。
严毅回到卧室后,已无睡意,睁眼躺在床榻上,心中不断完善刺杀刘协的种种细节。
次日清晨,晴空依旧澄澈如昨,地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正逐渐消融。
严毅乘车来到钱塘官寺,径直走入后院正堂,召来姒青、孙静等人。
孙静如今已被授予丹阳五官掾一职,是协助郡守的主要属吏之一。姒青则是出任郡兵曹掾兼折冲都尉,掌管郡兵与府兵。
郡兵与府兵皆是驻守力量,严毅仍是将姒青视为看守后方的不二人选。
新官上任三把火,昨夜庆功宴上醉倒的文武官员不在少数。但今日却没有一个人缺勤,都是辰时便已开始公干。听闻严毅召集,忙不迭整理冠带,匆匆赶来,不消片刻便在堂下分列两班。
严毅坐直身躯,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问道:“吴县那边,动静如何?”
殷离整冠出列,揖礼道:“禀君侯,自许贡、王朗借刘繇之名发出召集令后,除九江、庐江二郡外,扬州各郡县皆已遣使赴吴。徐州的陶谦与刘备,也派去了使者。”
这是一个糟糕至极的消息,严毅微微皱眉:“诸君对此有何看法?”
堂下众人的神情都有些凝重,大战在即,除了袁术控制的九江、庐江两郡外,其他郡县纷纷向许贡、王朗示好,无疑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更令人不安的是,就连毗邻扬州的徐州也公然下场,为许王二人摇旗助威,此举势必会大大助长其威势与号召力。
孙静轻捻长须,沉声道:“王朗昔年曾为陶谦帐下幕僚,二人交情匪浅,许贡近来又与刘备过从甚密。有此等渊源在,要想让徐州置身事外.难矣。”
严毅见众人默然无策,目光忽而掠过堂下,最终落在神游物外的周瑜身上:“公瑾,可有应对之策?”
公瑾,公瑾,叫这么亲密干嘛!
周瑜无奈地睁开双眸,不着痕迹地向身侧的刘晔递去一个求援的眼神。
严毅的厚脸皮,他算是见识到了。居然连如此重要的议事,都要强拉着他出席。再这么下去,他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前几日,周尚还特意来信问他,是否已投效严毅,让他郁闷得想要吐血。
刘晔深知严毅的心思,内心也十分乐意促成这件事。面对好友那充满求救意味的目光,他的脸上微微泛起一丝尴尬,扭过头去,目光死死盯住地面青石,像是要在上面寻出一朵来。
周瑜犹如被一桶冷水当头浇下,目光转向严毅,苦笑道:“君侯这般从容不迫,想必心中早有良策,又何苦来为难在下。”
严毅一副‘我就是要听你说’的神色,嘴角微扬:“近来军中粮秣吃紧,恐无力再供养贵族的两千部曲。”
周瑜与他一段时日接触下来,深知他说得出做得到,气得俊脸微红。深吸一口气后,语气生硬地道:“君侯何不修书刘表、袁绍、袁术,让其出面施压徐州。有此三家施压,徐州岂敢妄动?若仍不足.不妨请天子下诏。陶恭祖、刘玄德素以忠义自诩,必不敢抗旨不遵。”
严毅一脸满足之色,抚掌笑道:“公瑾此策,正合吾心!尚书云:‘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又有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大丈夫建功立业,正需智谋之士相助!”
忽然起身长揖,正色道:“毅欲拜公瑾为军师,子扬为主薄,望二位莫要推辞。二位家中诸事,亦无需挂怀,毅自当妥善安排,必不使二位有后顾之忧。”
周瑜和刘晔面面相觑,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命惊呆了。
堂下众人也是目瞪口呆,窃窃私语。
军师与主簿皆为军中要职。军师者,总揽戎机,位同谋主。主簿虽位次稍逊,然掌机密文书,非心腹肱股之臣不得居此职。
周瑜、刘晔未立尺寸之功,仅献数策,严毅便以如此重职相托。其礼遇之隆,背负的压力之大,即便与前汉高祖拜韩信于坛场相比,也不逊色多少。
刹那间,一道道或羡慕或嫉妒的复杂目光投向周瑜、刘烨。 ↑返回顶部↑
严毅将他的动作看在眼里,心知自己在对方心中,只是一枚随时可抛弃的棋子,也不点破,笑着将对方送出伏室。
目送韩艾的身影消失在夜色深处,笑容从他的脸上迅速敛去,化为一抹深思。
严毅回到卧室后,已无睡意,睁眼躺在床榻上,心中不断完善刺杀刘协的种种细节。
次日清晨,晴空依旧澄澈如昨,地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正逐渐消融。
严毅乘车来到钱塘官寺,径直走入后院正堂,召来姒青、孙静等人。
孙静如今已被授予丹阳五官掾一职,是协助郡守的主要属吏之一。姒青则是出任郡兵曹掾兼折冲都尉,掌管郡兵与府兵。
郡兵与府兵皆是驻守力量,严毅仍是将姒青视为看守后方的不二人选。
新官上任三把火,昨夜庆功宴上醉倒的文武官员不在少数。但今日却没有一个人缺勤,都是辰时便已开始公干。听闻严毅召集,忙不迭整理冠带,匆匆赶来,不消片刻便在堂下分列两班。
严毅坐直身躯,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问道:“吴县那边,动静如何?”
殷离整冠出列,揖礼道:“禀君侯,自许贡、王朗借刘繇之名发出召集令后,除九江、庐江二郡外,扬州各郡县皆已遣使赴吴。徐州的陶谦与刘备,也派去了使者。”
这是一个糟糕至极的消息,严毅微微皱眉:“诸君对此有何看法?”
堂下众人的神情都有些凝重,大战在即,除了袁术控制的九江、庐江两郡外,其他郡县纷纷向许贡、王朗示好,无疑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更令人不安的是,就连毗邻扬州的徐州也公然下场,为许王二人摇旗助威,此举势必会大大助长其威势与号召力。
孙静轻捻长须,沉声道:“王朗昔年曾为陶谦帐下幕僚,二人交情匪浅,许贡近来又与刘备过从甚密。有此等渊源在,要想让徐州置身事外.难矣。”
严毅见众人默然无策,目光忽而掠过堂下,最终落在神游物外的周瑜身上:“公瑾,可有应对之策?”
公瑾,公瑾,叫这么亲密干嘛!
周瑜无奈地睁开双眸,不着痕迹地向身侧的刘晔递去一个求援的眼神。
严毅的厚脸皮,他算是见识到了。居然连如此重要的议事,都要强拉着他出席。再这么下去,他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前几日,周尚还特意来信问他,是否已投效严毅,让他郁闷得想要吐血。
刘晔深知严毅的心思,内心也十分乐意促成这件事。面对好友那充满求救意味的目光,他的脸上微微泛起一丝尴尬,扭过头去,目光死死盯住地面青石,像是要在上面寻出一朵来。
周瑜犹如被一桶冷水当头浇下,目光转向严毅,苦笑道:“君侯这般从容不迫,想必心中早有良策,又何苦来为难在下。”
严毅一副‘我就是要听你说’的神色,嘴角微扬:“近来军中粮秣吃紧,恐无力再供养贵族的两千部曲。”
周瑜与他一段时日接触下来,深知他说得出做得到,气得俊脸微红。深吸一口气后,语气生硬地道:“君侯何不修书刘表、袁绍、袁术,让其出面施压徐州。有此三家施压,徐州岂敢妄动?若仍不足.不妨请天子下诏。陶恭祖、刘玄德素以忠义自诩,必不敢抗旨不遵。”
严毅一脸满足之色,抚掌笑道:“公瑾此策,正合吾心!尚书云:‘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又有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大丈夫建功立业,正需智谋之士相助!”
忽然起身长揖,正色道:“毅欲拜公瑾为军师,子扬为主薄,望二位莫要推辞。二位家中诸事,亦无需挂怀,毅自当妥善安排,必不使二位有后顾之忧。”
周瑜和刘晔面面相觑,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命惊呆了。
堂下众人也是目瞪口呆,窃窃私语。
军师与主簿皆为军中要职。军师者,总揽戎机,位同谋主。主簿虽位次稍逊,然掌机密文书,非心腹肱股之臣不得居此职。
周瑜、刘晔未立尺寸之功,仅献数策,严毅便以如此重职相托。其礼遇之隆,背负的压力之大,即便与前汉高祖拜韩信于坛场相比,也不逊色多少。
刹那间,一道道或羡慕或嫉妒的复杂目光投向周瑜、刘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