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朱元璋:读书人道德高?嗬!呸!(6 / 8)
修桥铺路,灾年设粥棚,帮助賑灾。
可是,在做这些事情的人里,有几个是真心实意,是真的善?
又有多少人,表面上干著这些事,十里八乡的大善人,可实际上却在靠吸乡亲们的血来过活?
所作所为,令人极其不耻。
灾年施粥,或许有不少人做。
可若是寻常时节,让人施捨布帛给百姓穿,又有几人捨得?
就算真有人做,又有多少人,又能惠及多少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个道理,我想宋先生也是明白。
咱做这卫生纸,便是要授之以渔!”
“陛下,臣愚钝,未能看出哪里有授之以渔。
只看到陛下製作出来的卫生,依然只有权贵之家,富商大贾等人才能使用。
与寻常百姓,乃至於很多的读书人,都並没什么益处。”
朱元璋闻言笑道:“那是因为你看的不够远。
有句话叫仓稟实而知荣辱,而所讲的便是这些。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衣食住行,断不可缺,是人人都需要,都追求的。
安贫乐道之人不是没有,但是不多。
我们看问题,要看大部分的人,不能拿少数代替多数。
那是极大的失真。
对大多数的人而言,追求更好的食物,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准,都是人的本能。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只靠读书,以及道德的约束,就想让那些人如厕不用布帛,是不可能的。
或许,有一小部分人不会再用,可大部分的人还是会我行我素。
这事,就算是咱下了严令,也无法约束。
总不能到其家中去,专门派人看著吧?
进亦或者是,弄些诸如告奸法之类的办法,鼓励他们互告发。
一经查实,违背禁令用布帛来当厕筹用了,就將之给抓了,抄没所有家產。
並拿出其中的一部分给举报之人?”
宋濂闻听这等虎狼之词,忙摇了摇头。
这等事情,是他所不愿看到的,和他本人意愿相违背。
“而很多事儿,也不是咱下到命令就能解决的。 ↑返回顶部↑
可是,在做这些事情的人里,有几个是真心实意,是真的善?
又有多少人,表面上干著这些事,十里八乡的大善人,可实际上却在靠吸乡亲们的血来过活?
所作所为,令人极其不耻。
灾年施粥,或许有不少人做。
可若是寻常时节,让人施捨布帛给百姓穿,又有几人捨得?
就算真有人做,又有多少人,又能惠及多少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个道理,我想宋先生也是明白。
咱做这卫生纸,便是要授之以渔!”
“陛下,臣愚钝,未能看出哪里有授之以渔。
只看到陛下製作出来的卫生,依然只有权贵之家,富商大贾等人才能使用。
与寻常百姓,乃至於很多的读书人,都並没什么益处。”
朱元璋闻言笑道:“那是因为你看的不够远。
有句话叫仓稟实而知荣辱,而所讲的便是这些。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衣食住行,断不可缺,是人人都需要,都追求的。
安贫乐道之人不是没有,但是不多。
我们看问题,要看大部分的人,不能拿少数代替多数。
那是极大的失真。
对大多数的人而言,追求更好的食物,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准,都是人的本能。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只靠读书,以及道德的约束,就想让那些人如厕不用布帛,是不可能的。
或许,有一小部分人不会再用,可大部分的人还是会我行我素。
这事,就算是咱下了严令,也无法约束。
总不能到其家中去,专门派人看著吧?
进亦或者是,弄些诸如告奸法之类的办法,鼓励他们互告发。
一经查实,违背禁令用布帛来当厕筹用了,就將之给抓了,抄没所有家產。
並拿出其中的一部分给举报之人?”
宋濂闻听这等虎狼之词,忙摇了摇头。
这等事情,是他所不愿看到的,和他本人意愿相违背。
“而很多事儿,也不是咱下到命令就能解决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