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书生无用(1 / 4)
第314章 书生无用
翌日,赵怀安到底是没有时间去逛一逛长安的两市,也看不到城西千福寺里面眾多名人的碑刻和榜题。
之前宋文通就在说过那地方是长安文化的一个缩影,到处都留著名师大匠留下的艺术痕跡,甚至连石並栏都是当时最有名的刻工刻的。
什么杨惠之、张爱儿的雕塑,吴道子、杨庭光、卢稜伽师徒的释道人物画,王维的水墨山水和顏真卿的楷书、怀素的草书、李阳冰的篆书、韩择木的八分书,应有尽有。
因为有人早早就在宫门外等著他了。
一出宫门,昨日种种具成幻影,赵怀安恍如做梦,隨著人潮一起出了宫城,
而一出来,张龟年、王进这样的幕僚元勛也已经早早等在了外面,正要走去,赵怀安就看见四个熟悉的黑奴抬著一步等在角落里。
赵怀安一望就晓得这是高驛的崑崙奴,而且就是之前在汉源决战前驮运自己的那四个。
本来赵怀安是打算去拜访高,可没想到老高竟然大庭广眾就派人来接自己,看著那边若有所思的一眾公卿贵族们,赵怀安想了一下,便坐在了步琴。
隨后,四个健硕的崑崙奴抬著赵怀安,脚步如风,直奔高府上。
张龟年、王进等人也匆匆跟在后头,寸步不离。
黑奴们的脚程一如既往地稳健,当赵怀安看到高恢弘的府邸时,正要从正门进去,忽然就看见一个肤色古铜的士子,正被高的门子给赶了出去。
因为这人的皮肤是那种文人少有的古铜色,阳刚气很足,所以赵怀安难免多看了一眼。
可就这样一看,这士子忽然就跑到了赵怀安的步琴前,拜道:
“河西李袭吉见过赵使君,在下毛遂自荐,想为赵使君幕下一僚佐,敢请使君给这个机会。”
赵怀安“哈”了一声,內心惊讶,这长安人这么讲效率的吗?上来就要做自己幕僚?还有自己才来长安第二天,这人就认识自己了。
也正是这一句,赵怀安让黑奴们放自己下来,就在原地听著这个李袭吉的自我介绍。
而这一介绍,却不经意间给赵怀安掀开了一个被歷史遗忘的群体。
那群曾经失陷於吐蕃的河西人。
李袭吉自己称呼自己是出自河西姑藏房李氏的。
但他也给赵怀安坦陈,自河西落在吐蕃人之手后,什么李氏不李氏的,都不好使了。
他自我讲述自己第一次上学是在寺院的配殿里,偷偷由老僧教授《千字文》,因为当时的吐蕃人不允许唐人学习唐字。
只有一些还有祖宗记忆的世家子弟的后人,还依旧试图传承著这些。
李袭吉的父亲是个一文吏,但只会阅读,写不了几个字,他母亲更是目不识丁。
可在凉州的姑臧老家,他们家依旧能雇得起农户在自家田地干活,请得起徒隶料理家务事,所以李袭吉和他的兄长才有时间上学。
以前李袭吉的父亲让他们俩接受教育,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个念想,不求当官富贵,至少让子孙后代晓得自己是哪人。
当时凉州是吐蕃人在河西地区的重镇,一直有大军驻扎,所以吐蕃人在凉州的统治还是很牢固的。
直到十九年前,从沙洲崛起的河西大英雄张议潮终於带领马步军八千打到了凉州,並经过三年血战成功收復了凉州,自此河西失落之地终於可以与大唐本土连成一片。
河西人前往长安的道路终於通了。
但李袭吉的父亲再没能看到,战乱的第二年他就被吐蕃人杀死了,只因为已经渐渐落於下风的吐蕃人再不信任凉州的唐人,尤其是有身份和职位的。 ↑返回顶部↑
翌日,赵怀安到底是没有时间去逛一逛长安的两市,也看不到城西千福寺里面眾多名人的碑刻和榜题。
之前宋文通就在说过那地方是长安文化的一个缩影,到处都留著名师大匠留下的艺术痕跡,甚至连石並栏都是当时最有名的刻工刻的。
什么杨惠之、张爱儿的雕塑,吴道子、杨庭光、卢稜伽师徒的释道人物画,王维的水墨山水和顏真卿的楷书、怀素的草书、李阳冰的篆书、韩择木的八分书,应有尽有。
因为有人早早就在宫门外等著他了。
一出宫门,昨日种种具成幻影,赵怀安恍如做梦,隨著人潮一起出了宫城,
而一出来,张龟年、王进这样的幕僚元勛也已经早早等在了外面,正要走去,赵怀安就看见四个熟悉的黑奴抬著一步等在角落里。
赵怀安一望就晓得这是高驛的崑崙奴,而且就是之前在汉源决战前驮运自己的那四个。
本来赵怀安是打算去拜访高,可没想到老高竟然大庭广眾就派人来接自己,看著那边若有所思的一眾公卿贵族们,赵怀安想了一下,便坐在了步琴。
隨后,四个健硕的崑崙奴抬著赵怀安,脚步如风,直奔高府上。
张龟年、王进等人也匆匆跟在后头,寸步不离。
黑奴们的脚程一如既往地稳健,当赵怀安看到高恢弘的府邸时,正要从正门进去,忽然就看见一个肤色古铜的士子,正被高的门子给赶了出去。
因为这人的皮肤是那种文人少有的古铜色,阳刚气很足,所以赵怀安难免多看了一眼。
可就这样一看,这士子忽然就跑到了赵怀安的步琴前,拜道:
“河西李袭吉见过赵使君,在下毛遂自荐,想为赵使君幕下一僚佐,敢请使君给这个机会。”
赵怀安“哈”了一声,內心惊讶,这长安人这么讲效率的吗?上来就要做自己幕僚?还有自己才来长安第二天,这人就认识自己了。
也正是这一句,赵怀安让黑奴们放自己下来,就在原地听著这个李袭吉的自我介绍。
而这一介绍,却不经意间给赵怀安掀开了一个被歷史遗忘的群体。
那群曾经失陷於吐蕃的河西人。
李袭吉自己称呼自己是出自河西姑藏房李氏的。
但他也给赵怀安坦陈,自河西落在吐蕃人之手后,什么李氏不李氏的,都不好使了。
他自我讲述自己第一次上学是在寺院的配殿里,偷偷由老僧教授《千字文》,因为当时的吐蕃人不允许唐人学习唐字。
只有一些还有祖宗记忆的世家子弟的后人,还依旧试图传承著这些。
李袭吉的父亲是个一文吏,但只会阅读,写不了几个字,他母亲更是目不识丁。
可在凉州的姑臧老家,他们家依旧能雇得起农户在自家田地干活,请得起徒隶料理家务事,所以李袭吉和他的兄长才有时间上学。
以前李袭吉的父亲让他们俩接受教育,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个念想,不求当官富贵,至少让子孙后代晓得自己是哪人。
当时凉州是吐蕃人在河西地区的重镇,一直有大军驻扎,所以吐蕃人在凉州的统治还是很牢固的。
直到十九年前,从沙洲崛起的河西大英雄张议潮终於带领马步军八千打到了凉州,並经过三年血战成功收復了凉州,自此河西失落之地终於可以与大唐本土连成一片。
河西人前往长安的道路终於通了。
但李袭吉的父亲再没能看到,战乱的第二年他就被吐蕃人杀死了,只因为已经渐渐落於下风的吐蕃人再不信任凉州的唐人,尤其是有身份和职位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