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洛阳暗流涌,李晏巧周旋,王允与董(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袁术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经过此事,他觉得李晏对自己愈发忠诚,日后大可委以重任。
  袁术在房间中渡步,面色阴晴不定,结合之前情况,这时袁术终於明白了。
  为何他感觉蹊蹺了,为何联军没有对他追责,竟然已经杀到了长安去了。
  “李晏、李丰,你们二人立即整军,准备回兗州!洛阳不能再待了,不能坐等著诸侯对我们围过来。”
  “就如李晏你说的,我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根基深厚,李诚不过一介武夫,他的话,诸侯就算是信,诸侯也不会隨意对本州牧动兵。再言如今联军粮草就算是没有被焚烧,也不会有太多了,未必愿意再动刀兵,因此我们只需要回到兗州便无事了。”
  “李丰,立即给朝廷传信,就言张勋通敌,与董卓勾结,本副盟主被矇骗,军中粮草被焚烧所剩无几,闻听联军攻破函谷关甚是欣喜,无奈粮草不足,只能先回兗州了!”
  袁术踱步后,很快咬牙说道。
  李丰听到袁术的话,眼睛顿时一亮,忙拱手道:“诺!丰这便派遣人前往长安!”
  “李晏,立即整军回兗州!”袁术毫不迟疑道。
  “诺!”李晏眼眸微闪,倒也不迟疑,拱手道。
  ……
  长安,皇宫,未央宫大殿。
  气氛肃穆。
  李昭、蔡邕、王允、杨彪、曹操、丁原、吕布等一眾文武百官齐聚朝堂。
  这是李昭他们营救了天子以及太皇太后后的第一次上朝议事。
  劫后余生的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神色各异。
  有的面带劫后余生的庆幸,有的则对眼前的朝局充满忧虑。
  更多的人目光则若有若无地瞟向站在最前列的李昭。
  年仅五六岁的天子刘协端坐龙椅,小脸紧绷,努力摆出威严的样子,只是眼神中难掩孩童的懵懂与不安。董太皇太后坐在龙椅一侧的凤榻上。
  她轻轻咳嗽一声,打破了殿內的寂静,声音带著歷经磨难后的沙哑,却清晰地传遍大殿:
  “诸位卿家,董卓乱政,祸国殃民,幸得武睿侯李昭率领诸侯联军,仗义兴师,诛杀国贼,救我大汉於危难,救哀家与陛下於水火。此等功绩,当载入史册,流芳千古!”
  百官齐齐躬身:“陛下万岁,太皇太后千岁!”
  董太皇太后抬手示意眾人平身,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李昭身上,眼中满是感激与期许道:
  “武睿侯李昭,平定北疆,震慑胡虏,此次又首倡义兵,亲率大军攻破函谷关,直捣长安,功盖当世,无人能及。哀家与陛下商议,欲封你为大司马,总领天下兵马,辅佐陛下,坐镇长安,安定这风雨飘摇的大汉江山,不知武睿侯意下如何?”
  “大司马!”
  殿內顿时一片譁然。
  大司马一职,位在三公之上,掌天下军政,乃是真正的权臣之位。董太皇太后此举,无疑是將大汉的安危繫於李昭一身。
  不过,想想李昭一直以来的功绩,他们也无话可说。
  百官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李昭身上,有震惊,有羡慕。王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隨即隱去,蔡邕则微微点头,似乎颇为赞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