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洛阳暗流涌,李晏巧周旋,王允与董(4 / 6)
蔡邕对於自己这个女婿,可谓颇为满意了。
只是,在眾文武瞩目下,李昭躬身辞谢道:“太皇太后谬讚,末將惶恐!诛杀董卓,乃是诸路诸侯同心协力之功,非末將一人之能。且并州初定,北疆未寧,夏胡族蠢蠢欲动,臣身为驃骑大將军,镇守北疆乃本职所在。若滯留长安,北疆防线必生动盪,胡虏一旦南下,关中危矣。末將恳请太皇太后收回成命,容末將返回并州,继续为大汉镇守北疆门户。”
李昭依旧按照昨日与董太皇太后所言拒绝。
董太皇太后闻言,脸上却还是依旧不免露出失望之色,这大司马之职,她是真愿意让李昭担任,大汉风雨飘摇,皆是棘手之处,难的是又忠又有手段之人,而一直李昭表现可圈可点。
不过董太皇太后却也知李昭所言非虚,只得嘆息道:“武睿侯心繫北疆,忠君爱国,哀家岂能强人所难?只是长安初定,朝局不稳,陛下年幼,哀家一介妇人,实难支撑啊。”
李昭当即拱手,大声道:“太皇太后不必忧虑,末將虽离京,却有忠良可辅佐陛下。末將以为,司徒王允,忠直有声,此次诛杀董卓,运筹帷幄,立下不世之功,可任太尉,总领朝政。而冀州牧蔡邕,学识渊博,体恤民生,可任司空,分管民事。如此,朝堂上二人一文一武,相辅相成,辅佐陛下,足以安定朝局。”
王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狂喜,连忙上前躬身道:“老臣何德何能,敢当此重任?”
蔡邕微微一怔,却也没有想到李昭竟然推荐他为三公之一,但是想到如今汉室情况,也上前一步道:“老臣愿为陛下分忧。”
董太皇太后点了点头:“王司徒、蔡州牧,你们二人可愿领命?”
“臣,遵旨!”二人齐声应道。
此时,王允正式成为三公之首太尉,蔡邕成为当朝司空。
一眾诸侯纷纷侧目,对於这个结果,他们倒是服气,於是纷纷向两人祝贺,毕竟他们在朝外,还是要与王允、蔡邕交好!
殿內气氛稍缓,太皇太后目光转向一侧按剑而立,颇为期待,频频看来的吕布,语气缓和了几分,再次开口道:
“吕奉先,你刺杀董卓於未央宫,断贼臂助。其后死守宫门,护陛下与哀家周全,此二功,足以彪炳青史。”
朝堂上所有人静了下来,听著董太皇太后夸讚吕布,也不得不承认,董太皇太后说的確实不错。
吕布当真走了狗屎运,刺杀了董卓,又死守皇宫,比他们立功可容易太多了。
吕布闻言,猛地抬头,眼中已是星火闪动。
他吕布出身边地,辗转飘零,从未得此重誉,此刻听太皇太后亲口点出功劳,只觉血往上涌,脊背都挺得更直了些。
“哀家今日封你为卫將军,进爵温侯,食邑两千户,统禁军护卫宫城。”
太皇太后掷地有声,道:“望你日后竭忠尽智,勿负今日恩赏。”
“臣!谢太皇太后!谢陛下!”吕布单膝跪地,声音竟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吕布双手按地,额头几乎触到金砖,心中翻涌著从未有过的激盪。
这不仅是官职爵位,更是他生平第一次被如此郑重地认可功绩,仿佛多年漂泊终於有了归宿。
太皇太后话锋一转道:“冀州乃河北腹心,户口殷实,兵甲充足,需得重臣镇守。诸卿可有举荐?”
並不待眾文武反应,李昭上前一步,朗声道:“末將举荐一人,可当此任。”
眾文武齐刷刷摸了摸鼻子,李昭推荐的人真不少,但是以李昭如今地位,他们还真不好反驳啊。
“哦?武睿侯请讲。”
“吕布义父,原并州刺史丁原。”
李昭目光扫过丁原,见他眼中闪过惊喜,继续道:
“丁原久在并州,熟悉边地事务,且素有威名,又与温侯吕布有义父恩情。令其镇冀州,一则可借其威望安抚河北,二则温侯在京,父子遥相呼应,更能稳固北方屏障。” ↑返回顶部↑
只是,在眾文武瞩目下,李昭躬身辞谢道:“太皇太后谬讚,末將惶恐!诛杀董卓,乃是诸路诸侯同心协力之功,非末將一人之能。且并州初定,北疆未寧,夏胡族蠢蠢欲动,臣身为驃骑大將军,镇守北疆乃本职所在。若滯留长安,北疆防线必生动盪,胡虏一旦南下,关中危矣。末將恳请太皇太后收回成命,容末將返回并州,继续为大汉镇守北疆门户。”
李昭依旧按照昨日与董太皇太后所言拒绝。
董太皇太后闻言,脸上却还是依旧不免露出失望之色,这大司马之职,她是真愿意让李昭担任,大汉风雨飘摇,皆是棘手之处,难的是又忠又有手段之人,而一直李昭表现可圈可点。
不过董太皇太后却也知李昭所言非虚,只得嘆息道:“武睿侯心繫北疆,忠君爱国,哀家岂能强人所难?只是长安初定,朝局不稳,陛下年幼,哀家一介妇人,实难支撑啊。”
李昭当即拱手,大声道:“太皇太后不必忧虑,末將虽离京,却有忠良可辅佐陛下。末將以为,司徒王允,忠直有声,此次诛杀董卓,运筹帷幄,立下不世之功,可任太尉,总领朝政。而冀州牧蔡邕,学识渊博,体恤民生,可任司空,分管民事。如此,朝堂上二人一文一武,相辅相成,辅佐陛下,足以安定朝局。”
王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狂喜,连忙上前躬身道:“老臣何德何能,敢当此重任?”
蔡邕微微一怔,却也没有想到李昭竟然推荐他为三公之一,但是想到如今汉室情况,也上前一步道:“老臣愿为陛下分忧。”
董太皇太后点了点头:“王司徒、蔡州牧,你们二人可愿领命?”
“臣,遵旨!”二人齐声应道。
此时,王允正式成为三公之首太尉,蔡邕成为当朝司空。
一眾诸侯纷纷侧目,对於这个结果,他们倒是服气,於是纷纷向两人祝贺,毕竟他们在朝外,还是要与王允、蔡邕交好!
殿內气氛稍缓,太皇太后目光转向一侧按剑而立,颇为期待,频频看来的吕布,语气缓和了几分,再次开口道:
“吕奉先,你刺杀董卓於未央宫,断贼臂助。其后死守宫门,护陛下与哀家周全,此二功,足以彪炳青史。”
朝堂上所有人静了下来,听著董太皇太后夸讚吕布,也不得不承认,董太皇太后说的確实不错。
吕布当真走了狗屎运,刺杀了董卓,又死守皇宫,比他们立功可容易太多了。
吕布闻言,猛地抬头,眼中已是星火闪动。
他吕布出身边地,辗转飘零,从未得此重誉,此刻听太皇太后亲口点出功劳,只觉血往上涌,脊背都挺得更直了些。
“哀家今日封你为卫將军,进爵温侯,食邑两千户,统禁军护卫宫城。”
太皇太后掷地有声,道:“望你日后竭忠尽智,勿负今日恩赏。”
“臣!谢太皇太后!谢陛下!”吕布单膝跪地,声音竟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吕布双手按地,额头几乎触到金砖,心中翻涌著从未有过的激盪。
这不仅是官职爵位,更是他生平第一次被如此郑重地认可功绩,仿佛多年漂泊终於有了归宿。
太皇太后话锋一转道:“冀州乃河北腹心,户口殷实,兵甲充足,需得重臣镇守。诸卿可有举荐?”
並不待眾文武反应,李昭上前一步,朗声道:“末將举荐一人,可当此任。”
眾文武齐刷刷摸了摸鼻子,李昭推荐的人真不少,但是以李昭如今地位,他们还真不好反驳啊。
“哦?武睿侯请讲。”
“吕布义父,原并州刺史丁原。”
李昭目光扫过丁原,见他眼中闪过惊喜,继续道:
“丁原久在并州,熟悉边地事务,且素有威名,又与温侯吕布有义父恩情。令其镇冀州,一则可借其威望安抚河北,二则温侯在京,父子遥相呼应,更能稳固北方屏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