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联军星散归故土,袁术举兵震天下,(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57章 联军星散归故土,袁术举兵震天下,大汉局势再变
  翌日清晨,未央宫大殿再次聚满文武百官。
  新官上任的太尉王允身著紫袍,腰悬玉带,立於班首,脸上带著几分执掌朝政的威严。
  “陛下,太皇太后!”王允出列躬身,声音响亮,拱手道:
  “如今董卓已诛,然其党羽李傕、郭汜率残部退入西凉,仍怀不臣之心。此等乱臣贼子的余孽若不彻底清算,必为后患!臣恳请下旨,凡西凉籍,隨董卓参与过作乱官员、士卒,不论是否参与叛乱,一概株连三族,以绝根苗!”
  “株连三族?”
  殿內顿时一片譁然。
  百官面面相覷,皆觉此法太过酷烈。
  要知道西凉军盘踞关中数年,牵连甚广,若真按王允所言,怕是要血流成河。
  就连一旁的曹操、袁绍、袁遗、董承、孙坚、刘备等一眾诸侯也是皱起了眉头。
  李昭则是看了看一副意气风发的王允,倒是並不太意外,董卓在歷史上便是如此模样与性格。
  司空蔡邕眉头紧锁,当即出列反驳道:“王太尉此言差矣!董卓作乱,罪在首恶。其麾下多是胁从之辈,若一概株连,恐失民心。如今长安初定,当以安定为重,岂能如此杀戮,当分化瓦解,方为上策。”
  “蔡司空太过迂腐!”王允猛地转身,目光盯著蔡邕,大声反驳道:“养虎为患的道理难道司空难道不懂?今日放过一个,明日便可能再生祸乱!董卓之乱就在眼前,难道还要重蹈覆辙不成?”
  王允声音凌厉,咄咄逼人。
  “王太尉只知杀伐,不知安抚吗?!”
  蔡邕也寸步不让,鬚髮微颤,大声道:“天下百姓早已厌倦战乱,若朝廷一味滥杀,与董卓何异?届时人心离散,即便平定西凉,又能守得住这江山吗?”
  太尉王允、司空蔡邕两人再次当庭爭执起来,一个力主严刑峻法以绝后患,一个坚持怀柔安抚以安民心,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殿內百官看的面面相覷。
  就连曹操、孙坚等一眾诸侯看的都是目瞪口呆。
  不过隨即一眾文武迅速分成两派,有附和王允的,也有赞同蔡邕的,爭吵声在朝堂上此起彼伏起来。
  李昭立於一旁,神色平静,仿佛置身事外。
  待两人爭得面红耳赤,他才缓缓出列,拱手道:“二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依末將之见,可先將首恶李傕、郭汜等人列为钦犯,悬赏捉拿。至於其余胁从,可暂免其罪,令其各归故里,若有再犯,从重论处。如此既能震慑宵小,又不失民心,不知太皇太后与陛下意下如何?”
  李昭这话说得两头討好,既给了王允台阶,又没否定蔡邕的主张。
  只不过,李昭这话並没有得到王允的好脸色,因为这话在王允看来,明显就是在和稀泥!
  董太皇太后坐在帘后,目光在爭执的两人身上扫过,最终落在李昭身上,笑道:“武睿侯所言甚是,便依此办理吧。”
  王允虽心有不甘,但李昭、太皇太后已发话,只得悻悻退下。
  蔡邕也微微頷首,算是接受了这个折中方案。
  只是经此一爭,两人之间的政见不和已悄然滋生,殿內百官与诸侯也看得分明。
  这新成立的朝堂,太尉、司空並非铁板一块,不过这也是朝堂经常看到的,他们也並没有多放在心上。
  就在此时,一名內侍匆匆闯入,双手捧著一封奏章,高声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