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联军星散归故土,袁术举兵震天下,(2 / 5)
“启稟陛下,太皇太后,兗州牧袁术遣使上书!”
“袁术?”
眾人闻言皆是一愣,隨即眉头皆皱了起来。
就连袁绍、袁遗面色都瞬间不好看了起来。
因为袁绍、袁遗並不在函谷关一线进攻,因此李昭特意对他们隱瞒了袁术的事情,他们直到知道联军竟然攻破了长安城,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只是,知道了袁术窝藏传国玉璽,勾结董卓却是惊怒万分,愤怒不已。
而自函谷关之战后,袁术便一直驻守洛阳,诸侯联军还没来得及收拾其呢,此刻袁术突然上书,不知有何用意。
唯有李昭眼眸微眯。
听著是袁术的事情,董太皇太后面色也是不太好看,示意內侍展开奏章,由黄门侍郎代为宣读。
奏章中,袁术將张勋通敌之事全盘托出,声称自己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又说军中粮草因粮仓被焚所剩无几,听闻联军攻破函谷关、诛杀董卓,心中欣喜万分,特来恭贺朝廷。
只是无奈粮尽兵疲,只能先率部返回兗州,待日后整顿兵马,再听候朝廷调遣。
通篇读下来,袁术竟是將自己摘得乾乾净净,还隱隱透著几分邀功的意味。
“一派胡言!”
王允猛地怒喝道,怒不可遏:“张勋乃袁术麾下大將,通敌之事岂能毫不知情?分明是他自己私通董卓,如今东窗事发,竟想將罪责推得一乾二净!还窝藏传国玉璽,此等不忠不义之徒,愧为袁氏嫡子!老臣恳请下旨,將其缉拿归案,严加审问!”
王允当眾呵斥袁术,眾文武皆是骚动,眉头紧皱,实在是袁术的身份特殊啊,朝堂上袁氏门生依旧不少。
“王太尉休要血口喷人!”
就在此时,袁绍与袁遗相视一眼,同时出列,脸色铁青。
袁术再怎么说也是袁氏子弟,王允如此当眾詆毁,简直是没把他们袁氏放在眼里。
袁绍冷声道:“袁公路是否过失尚且未定,但是,也在討董之战中立下战功,攻破伊闕关,杀破洛阳城,便是明证。如今仅凭一面之词便要缉拿,未免太过草率!更何况,张勋已死,死无对证,谁能证明公路私通董卓?”
袁遗大声也附和道:“不错!我袁氏世代忠良,岂容他人隨意污衊?王太尉若拿不出確凿证据,还请收回此言,向我袁氏赔罪,不然,我袁遗虽仅是一个郡守也要与王太尉不能善罢甘休!”
袁绍、袁遗当庭懟王允!
一时间,朝堂上再次剑拔弩张,王允与袁绍、袁遗针锋相对,爭吵不休。
百官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插话。
这不仅是袁术是否有罪的爭论,更是朝廷与袁氏势力的正面碰撞。
董太皇太后坐在帘后,眉头紧锁,显然也没想到会闹到这步田地,她目光一转,看向一直眉头紧锁,沉默的李昭,问道:“武睿侯,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又聚焦在李昭身上。
李昭沉吟片刻,拱手道:“太皇太后,此事確实事关重大。袁术身为联军副盟主,又有攻破伊闕关之功,若没有確凿证据,確实不宜轻易定罪。依末將之见,不如先派人前往兗州探查实情,待查明真相后,再做处置不迟。”
又是和稀泥的说法!王允闻言,脸色更加难看,正欲反驳,却听李昭对蔡邕又问道:“蔡司空以为如何?”
司空蔡邕眉头微皱,沉吟道:“武睿侯所言有理。如今天下初定,当以安定为重,不宜再生事端。若没有確凿证据,袁氏乃是大汉名门世家,確实不该轻举妄动。”
李昭、蔡邕两位重臣都这么说,再加上袁绍、袁遗虎视眈眈,王允纵有再多不满,也不好再坚持,冷哼一声道:
“最好袁术是不知,不然,便是朝廷大祸,老臣言尽於此!” ↑返回顶部↑
“袁术?”
眾人闻言皆是一愣,隨即眉头皆皱了起来。
就连袁绍、袁遗面色都瞬间不好看了起来。
因为袁绍、袁遗並不在函谷关一线进攻,因此李昭特意对他们隱瞒了袁术的事情,他们直到知道联军竟然攻破了长安城,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只是,知道了袁术窝藏传国玉璽,勾结董卓却是惊怒万分,愤怒不已。
而自函谷关之战后,袁术便一直驻守洛阳,诸侯联军还没来得及收拾其呢,此刻袁术突然上书,不知有何用意。
唯有李昭眼眸微眯。
听著是袁术的事情,董太皇太后面色也是不太好看,示意內侍展开奏章,由黄门侍郎代为宣读。
奏章中,袁术將张勋通敌之事全盘托出,声称自己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又说军中粮草因粮仓被焚所剩无几,听闻联军攻破函谷关、诛杀董卓,心中欣喜万分,特来恭贺朝廷。
只是无奈粮尽兵疲,只能先率部返回兗州,待日后整顿兵马,再听候朝廷调遣。
通篇读下来,袁术竟是將自己摘得乾乾净净,还隱隱透著几分邀功的意味。
“一派胡言!”
王允猛地怒喝道,怒不可遏:“张勋乃袁术麾下大將,通敌之事岂能毫不知情?分明是他自己私通董卓,如今东窗事发,竟想將罪责推得一乾二净!还窝藏传国玉璽,此等不忠不义之徒,愧为袁氏嫡子!老臣恳请下旨,將其缉拿归案,严加审问!”
王允当眾呵斥袁术,眾文武皆是骚动,眉头紧皱,实在是袁术的身份特殊啊,朝堂上袁氏门生依旧不少。
“王太尉休要血口喷人!”
就在此时,袁绍与袁遗相视一眼,同时出列,脸色铁青。
袁术再怎么说也是袁氏子弟,王允如此当眾詆毁,简直是没把他们袁氏放在眼里。
袁绍冷声道:“袁公路是否过失尚且未定,但是,也在討董之战中立下战功,攻破伊闕关,杀破洛阳城,便是明证。如今仅凭一面之词便要缉拿,未免太过草率!更何况,张勋已死,死无对证,谁能证明公路私通董卓?”
袁遗大声也附和道:“不错!我袁氏世代忠良,岂容他人隨意污衊?王太尉若拿不出確凿证据,还请收回此言,向我袁氏赔罪,不然,我袁遗虽仅是一个郡守也要与王太尉不能善罢甘休!”
袁绍、袁遗当庭懟王允!
一时间,朝堂上再次剑拔弩张,王允与袁绍、袁遗针锋相对,爭吵不休。
百官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插话。
这不仅是袁术是否有罪的爭论,更是朝廷与袁氏势力的正面碰撞。
董太皇太后坐在帘后,眉头紧锁,显然也没想到会闹到这步田地,她目光一转,看向一直眉头紧锁,沉默的李昭,问道:“武睿侯,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又聚焦在李昭身上。
李昭沉吟片刻,拱手道:“太皇太后,此事確实事关重大。袁术身为联军副盟主,又有攻破伊闕关之功,若没有確凿证据,確实不宜轻易定罪。依末將之见,不如先派人前往兗州探查实情,待查明真相后,再做处置不迟。”
又是和稀泥的说法!王允闻言,脸色更加难看,正欲反驳,却听李昭对蔡邕又问道:“蔡司空以为如何?”
司空蔡邕眉头微皱,沉吟道:“武睿侯所言有理。如今天下初定,当以安定为重,不宜再生事端。若没有確凿证据,袁氏乃是大汉名门世家,確实不该轻举妄动。”
李昭、蔡邕两位重臣都这么说,再加上袁绍、袁遗虎视眈眈,王允纵有再多不满,也不好再坚持,冷哼一声道:
“最好袁术是不知,不然,便是朝廷大祸,老臣言尽於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