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联军星散归故土,袁术举兵震天下,(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允冷哼一声,甩袖退回班列,看向李昭与蔡邕的眼神中,已多了几分不满了。
  在王允看来李昭虽忠,但是老与他对著干,蔡邕虽是大儒,但是手段过於怀柔,简直鱼腐!
  董太皇太后见状,连忙打圆场道:“既如此,便依武睿侯与蔡司空之言,先派人探查实情。此事暂且搁置,再议其他吧。”
  一场风波看似平息,实则暗流涌动。王允与蔡邕的分歧,王允与袁氏的对立,都已在朝堂上摆上檯面。
  李昭再次出列道:
  “启稟太皇太后,陛下,如今董卓伏诛,函谷关已破,长安光復,討董大业已竟其功。李傕、郭汜之流不过是丧家之犬,窜回西凉苟延残喘,不足为惧,只需要朝廷安抚,便可解决,朝中又有太尉、司空以及吕布这些老臣、大將坐镇,已经安稳。”
  “联军聚於长安日久,粮草消耗巨大,各部將士皆已疲惫。近日已有数位州牧、郡守向末將提及,军中存粮告罄,恐难再支。末將身为盟主,既感诸位协力討贼之诚,亦知久聚非宜。故斗胆代联军请辞,愿率各部返回本州,谨守疆土,拱卫大汉。”
  “什么?!”
  殿內顿时一片骚动。
  杨彪、士孙瑞等老臣们脸色顿变,看向李昭的目光中皆是不舍。联军是眼下长安最坚实的屏障,一旦散去,这刚刚安定的局面能否维繫?
  王允却在惊愕之后,眼底飞快掠过一丝喜色。
  李昭与联军在长安一日,便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他心头,如今对方主动请辞,正中他下怀!他强压著嘴角的笑意,故作沉吟,却不发一语。
  帘后的董太皇太后闻言,端坐在凤榻上的身躯微微一僵。
  她望著阶下那个身姿挺拔的身影,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不舍。
  自李昭率军入城,她悬著的心便从未如此安稳过。
  仿佛只要有李昭在,再大的风浪都能扛过去。可她也明白,诸侯不可能久留,强留只会生乱。
  “武睿侯……真要走吗?”董太皇太后的声音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说道:“长安初定,正需栋樑支撑……”
  “太皇太后明鑑!”李昭躬身到底,说道:“末將非是弃朝廷於不顾,只是联军久聚耗粮,且各州亦需守將镇抚。末將返回并州后,必定时刻关注朝廷,若长安有警,末將定提兵入关,万死不辞!”
  董太皇太后沉默良久,终是嘆了口气道:“也罢,天下未定,各州確需安抚。诸位诸侯討贼有功,朝廷都记在心上。只是如今府库空虚,暂不能厚赏,待日后国泰民安,定不亏待诸位。”
  “谢太皇太后!谢陛下!”李昭率先领命,袁绍、刘焉、刘备等诸侯亦齐齐躬身,声音响彻大殿。
  一场席捲关东的討董之战,就此落下帷幕。
  散朝后,诸侯们各自回营收拾行装,准备返回领地。
  而董太皇太后则在偏殿单独召见了董承。
  董太皇太后看著眼前这位子侄,眼中满是讚许,说道:“承儿,此次你举兵在前,奔走联络,勇战在前,哀家都听说了。”
  董承连忙躬身道:“能为太皇太后与陛下分忧,是臣的本分。”
  “本分?”董太皇太后摇了摇头,经歷过董卓之乱,她早已看透了朝堂的虚与委蛇,说道:“如今长安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王允刚愎,袁氏势大,李昭虽忠,却远在并州。哀家与陛下尚且需有真正可靠的力量。”
  董太皇太后目光灼灼地盯著董承道:“你且回徐州去吧。到了地方,不必顾忌旁人非议,只管大肆招兵买马,整军经武。你手中的兵马,便是我母孙二人將来最大的倚仗。”
  董承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太皇太后的深意。
  董承当即挺直腰杆,沉声道:“臣定不负太皇太后所託!徐州兵马,隨时听候调遣!若有奸佞作祟,臣必提兵入关,清君侧,安社稷!”
  董太皇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目送他离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