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盘点实力与张昭(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古往今来,为了自己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人,从不少见。
  而就目前的季秋来说,虽然安南国内已经没有能够动他的力量的。
  但安南国外却还是有的。
  甚至都不用五常出手,一般强国都能把他的势力给扬了。
  当然,也仅限于把他的势力给扬了,想要把他给扬了是不太可能的。
  就目前季秋所拥有的个人实力而言,在现代世界可称无敌!
  而他接下来的现代世界发展方向,是分两步走。
  其一是对内。
  继续深耕安南国,提升靠他吃饭的安南国人数量,将原有的三大政治派系整合为一个,大搞基建,提升安南国整体实力。
  其二是对外。
  将触手伸向安南的邻国南掌和扶南,以及南掌和扶南的邻国蒲甘和暹罗。
  季秋未来的发展规划,是将这五个东南亚小国整合到一起。
  先进行经济合作,然后是政治军事合作,最终实现彻底融合。
  如果能将完成这个计划,将他们整合成一个国家的话,那季秋在现代世界的权势,也能达到中等国家的地步了。
  然后是麾下文武情况。
  首先介绍新近投奔的人才。
  季秋的招贤榜在不断发挥作用。
  他不问出身,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也吸引了大批人才。
  最初只是寒门人才,但随着季秋在战场上高歌猛进,很多世家大族也开始派来人才了。
  当然,目前还没有世家大族愿意全族投奔。
  主要是跟荀氏一样,派出荀攸这种家主旁系子弟过来投资。
  这段时间季秋新收的各类人才足有百人之多。
  不过真正值得季秋关注的人才只有一位,张昭!
  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氏,是三国时期东吴举足轻重的重臣。
  他在东吴的地位,堪比荀彧之于曹操、诸葛亮之于刘备。
  张昭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学,跟随白侯子安研习《左氏春秋》,凭借渊博学识声名远扬,尤其对《汉书》的钻研造诣颇深,深受当时士林敬重,与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齐名且交情深厚。
  就连为袁绍起草讨曹檄文的陈琳,虽出身徐州,也对张昭倾慕不已。
  徐州刺史陶谦听闻张昭贤名,举荐他为茂才,却遭张昭拒绝,陶谦认为其轻视自己,一怒之下将张昭监禁,幸得赵昱求情才重获自由。
  194年,曹操出征徐州,不愿投曹的张昭选择南渡至扬州。
  孙策得知后,立刻主动登门拜访,盛情结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