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刘方三计锁皇甫(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威明认为对待羌人要恩威并施,然明认为应以抚为主,而纪明……”
  “这也跟纪明的经历有关,想必元义公也能料到都发生了什么,总之他的想法就是应当剿灭。”
  “因此,三人之间开始常起争执,后来威明和然明算是统一了想法,可是纪明却愈发坚决……”
  其实这些情况封谞早就整理好给刘方了,但是刘方为了“一石三鸟”的计策全然当做不知。
  “威明与然明的‘抚’,是先以兵威震慑,再将降羌迁入关内,教他们种田为生,慢慢同化。”
  “可纪明的‘剿’,却是要赶尽杀绝……”
  刘方装作沉思片刻的模样,接过话来:
  “羌乱一直是大汉的心头之患,耗费钱粮无数,这段纪明之法也未尝不是……”
  皇甫节端起茶盏,指尖摩挲杯沿:
  “此言差矣,元义公可知这羌乱牵扯多少纠葛?”
  “羌人背后有鲜卑、匈奴、乌桓,这些胡族内斗不断,却对大汉同仇敌忾。”
  “尤其是匈奴,曾将羌人收为藩属,安帝时羌人还曾建国,如此盘根错节,哪能一味剿杀?”
  刘方适时插言:
  “既如此,那朝廷坐视不管么?”
  皇甫节苦笑道:
  “正因为三人各执一词,连年上疏争执,朝廷也没了主意。”
  “威明、然明的法子见效慢,被文官弹劾,纪明手段太狠,又遭天下士人非议。”
  “而元义公所言世家之患,皇甫氏感受颇深呐……”
  皇甫节放下茶盏,长叹一声:
  “三人都因志向受阻,而郁郁寡欢,也因此导致三人的矛盾愈发剧烈。”
  “直到他们三人都被攻讦,或贬官或免职,虽说的确有宦者迫害,但实际上是世家为了这三个封疆大吏的位置出手了。”
  “虽然后来都重新回到朝廷担任军职,但自此以后,三人却有了很大的区别……”
  “吾兄这脾性,压根不睬世家和宦者势力,然明呢也很有士人的气节,很鄙夷朝堂的做法。”
  “而纪明,虽没有与世家苟且,却完全倒在了宦者一边。”
  “昔日兄弟至此离心,吾兄与然明虽还交好,‘三明’却再难同心了。”
  刘方点了点头,作出一副遗憾的模样:
  “倒是可惜,毕竟曾经……”
  皇甫嵩听着皇甫节过于客观的话,实在没忍住要为皇甫规打抱不平。
  “元义公可知,桓帝时,段颎就借宦官之势打压叔父与然明公?他平定西羌东羌,看似战功赫赫,却将叔父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降羌本已归心,他却大肆屠杀,逼得塞外胡人抱团仇视大汉,他又没冠军侯封狼居胥的本事,一味杀戮反而埋下隐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