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璞玉(2 / 4)
“在滑州时候遇得梅子新出,正好韩公子撞见,说先生顶顶喜欢这样酸甜口的东西,让我帮着做一瓶……”
陈夫子眉开眼笑,半骂半夸道:“这个正言,成日里不晓得说好听的,体恤起人来倒是不含糊!”
说着,他伸手特地接了那青梅露,又问什么时候可以吃,是不是直接兑水吃,有无旁的讲究。
宋妙笑道:“我是熟渍,久放也可以,放到明年香味风味都更醇厚,不过这会子也可以吃了,只是少些沉淀——兑水就好,或是取几颗并一两勺露子出来,捣碎了和水煮,味道也不错。”
陈夫子听说当即就能吃,哪里还能等,忍不住开了盖子。
——青黄梅的清酸、与同渍出来的甜,光靠闻,就叫他直咽口水,另有那尚在坚守的半口牙根早预警似的泛起了酸,也不知是在害怕,还是在期待。
熟渍的梅子同生渍的不同,没有那么清新,但更浓,风味也更厚重。
那梅酸像是一把外头包了厚厚的利刃,你分明知道它有多尖锐,可隔着,入手就是一种神奇的钝利感。
陈夫子道:“我是个不怕丑的,当面送的礼,我当面就要吃!”
说着,果然取了自己茶盏来,把里头残茶一口焖了,拿水一涮,立时就要倒青梅露。
宋妙忙去接,笑道:“我来!”
她取了随瓶绑的竹勺,正要调饮子,就听得外头一人说着话走了进来。
“陈兄,我去迟了一步,不但那雪泡饮子卖完了,旁的正经解渴饮子也早没了,只好胡乱拿了些——你自家选吧!”
宋妙抬眼一看,来者是个胖乎乎老头,两鬓斑白,脸上都是汗,虽是在集贤院,穿的却不是官袍,而是跟陈夫子一般穿的常服。
他带着个伴当,那伴当双手各提一只食盒,进门就往陈夫子面前送。
陈夫子忙指了指宋妙,又叫她自己挑。
宋妙随手拿了一只竹筒,道了谢。
来人见得宋妙,意外极了,问道:“怎么来了个小娘子——是陈兄家里晚辈吗?”
说着,他已经不动声色,在身上悄悄一通乱摸,欲要找见面礼。
陈夫子道:“是我认识的一位小友——前次你在小邓那里吃的豆腐馒头就是她做的。”
来人一愣,继而一喜,忙道:“去滑州那个馒头娘子??”
说完,再顾不得去里理会陈夫子,而是忙转向宋妙,问道:“小娘子,你那豆腐包子还做不做的??甚时做?怎么买??”
宋妙只做过一次豆腐馒头,略一思忖,便知面前这一位多半是在某位太学先生那里吃到的。
她解释了几句当日情况,又道:“如今天气热,豆腐不耐放,官人若是想吃,不如等凉快些,或是我拿食盒加了冰送来——只是到时候必定还要再热过,味道就全不一样了。”
那胖老者便又问宋妙家宅,得知在酸枣巷之后,忙把地址记下,复又道:“等我改日去太学时候,顺带上门来找!”
他在此处闲话几句,本待要告辞,临走前,却是忍不住嗅嗅,问道:“我怎么闻到酸梅汤的味道?”
陈夫子心中暗骂一句狗鼻子,嘴里却道:“是正言请宋小娘子帮着做的青梅露,同酸梅汤全然两个东西!”
他犹豫一下,到底对方开了口,自己又实在想炫耀,最后还是问道:“你要不要来一口?”
***
冰凿成块,堆在碗底,倒入新渍出来的青梅露,再加些锉出来的冰屑,底下又有通身褶皱的青梅两颗,吃的时候若拿勺子盛了,就是冰冰凉凉酸酸甜甜带着梅子清爽雪沙青梅露,若是只放冰块,等冰了直接喝,又是另一种风味。 ↑返回顶部↑
陈夫子眉开眼笑,半骂半夸道:“这个正言,成日里不晓得说好听的,体恤起人来倒是不含糊!”
说着,他伸手特地接了那青梅露,又问什么时候可以吃,是不是直接兑水吃,有无旁的讲究。
宋妙笑道:“我是熟渍,久放也可以,放到明年香味风味都更醇厚,不过这会子也可以吃了,只是少些沉淀——兑水就好,或是取几颗并一两勺露子出来,捣碎了和水煮,味道也不错。”
陈夫子听说当即就能吃,哪里还能等,忍不住开了盖子。
——青黄梅的清酸、与同渍出来的甜,光靠闻,就叫他直咽口水,另有那尚在坚守的半口牙根早预警似的泛起了酸,也不知是在害怕,还是在期待。
熟渍的梅子同生渍的不同,没有那么清新,但更浓,风味也更厚重。
那梅酸像是一把外头包了厚厚的利刃,你分明知道它有多尖锐,可隔着,入手就是一种神奇的钝利感。
陈夫子道:“我是个不怕丑的,当面送的礼,我当面就要吃!”
说着,果然取了自己茶盏来,把里头残茶一口焖了,拿水一涮,立时就要倒青梅露。
宋妙忙去接,笑道:“我来!”
她取了随瓶绑的竹勺,正要调饮子,就听得外头一人说着话走了进来。
“陈兄,我去迟了一步,不但那雪泡饮子卖完了,旁的正经解渴饮子也早没了,只好胡乱拿了些——你自家选吧!”
宋妙抬眼一看,来者是个胖乎乎老头,两鬓斑白,脸上都是汗,虽是在集贤院,穿的却不是官袍,而是跟陈夫子一般穿的常服。
他带着个伴当,那伴当双手各提一只食盒,进门就往陈夫子面前送。
陈夫子忙指了指宋妙,又叫她自己挑。
宋妙随手拿了一只竹筒,道了谢。
来人见得宋妙,意外极了,问道:“怎么来了个小娘子——是陈兄家里晚辈吗?”
说着,他已经不动声色,在身上悄悄一通乱摸,欲要找见面礼。
陈夫子道:“是我认识的一位小友——前次你在小邓那里吃的豆腐馒头就是她做的。”
来人一愣,继而一喜,忙道:“去滑州那个馒头娘子??”
说完,再顾不得去里理会陈夫子,而是忙转向宋妙,问道:“小娘子,你那豆腐包子还做不做的??甚时做?怎么买??”
宋妙只做过一次豆腐馒头,略一思忖,便知面前这一位多半是在某位太学先生那里吃到的。
她解释了几句当日情况,又道:“如今天气热,豆腐不耐放,官人若是想吃,不如等凉快些,或是我拿食盒加了冰送来——只是到时候必定还要再热过,味道就全不一样了。”
那胖老者便又问宋妙家宅,得知在酸枣巷之后,忙把地址记下,复又道:“等我改日去太学时候,顺带上门来找!”
他在此处闲话几句,本待要告辞,临走前,却是忍不住嗅嗅,问道:“我怎么闻到酸梅汤的味道?”
陈夫子心中暗骂一句狗鼻子,嘴里却道:“是正言请宋小娘子帮着做的青梅露,同酸梅汤全然两个东西!”
他犹豫一下,到底对方开了口,自己又实在想炫耀,最后还是问道:“你要不要来一口?”
***
冰凿成块,堆在碗底,倒入新渍出来的青梅露,再加些锉出来的冰屑,底下又有通身褶皱的青梅两颗,吃的时候若拿勺子盛了,就是冰冰凉凉酸酸甜甜带着梅子清爽雪沙青梅露,若是只放冰块,等冰了直接喝,又是另一种风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