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璞玉(3 / 4)
陈夫子自认年纪虽大,依旧铁打肠胃,把宋妙的做法都少少试了一回,一时抱装冰沙的碗,一时捧那冰梅露,各有各的好,酸甜清香,从嘴巴凉快到脚板底。
喝着饮子,陈夫子还不忘问话,问的都是滑州事,先问王景河河道情况,又问水文同挖渠进度,还岑德彰等等。
宋妙一一回了,把韩砺在滑州如何管河道,又如何借粮借人等等情况答了。
那柳翰林早取了一份青梅饮子,本还想坐,见此处在说正事,也只好借故告辞。
候人走,宋妙才道:“今次来本是受了韩公子之托,给先生来送书信一封,另有闲章一枚。”
说着,她将那封信并布包小心取了出来,递给对面人。
陈夫子接过,拆开看了半日,尤其后头几页纸,简直翻了又翻,好容易看完,方才问道:“京都府衙有个叫辛奉的巡检,宋小娘子可是见过?”
宋妙点头应是,几句介绍了辛奉情况,又道:“是个极热心能干的,我明日正想上门探望,公子信中可是另有什么交代?”
陈夫子笑了笑,不置可否,只把那布包打开,倒出来里头的石章,点了印泥一试,果然不住捋须,反复去看,又拿起来迎着太阳看,显而易见的喜欢。
正看着那章印,他不知想到什么,忽然抬头道:“大老远的,又这么热,正言竟还好意思请托你帮着带东西回来!”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白玉一块。
两人中间只隔着一张小方桌,不过半臂长宽。
陈夫子把那白玉摆到宋妙面前,道:“我前阵子得了一块璞玉,润得很,正合小姑娘家佩在身上,你拿了去,等他回来,喊他寻个时间给你刻玉佩,选个自己喜欢的样式——就说我说的!没得这样不知礼,白叫人干活的!”
又道:“你怕是不知道,正言除却会做桌子椅子,一手雕刻功夫也很上得了台面……”
宋妙忙摆了摆手,也不去碰那玉,只笑道:“先生却是错怪韩公子了。”
说着,她解下腰间香囊,摸了里头一枚章出来,道:“公子客气得很,本来只是顺手之劳,他还特地送了我一枚铺章——太漂亮了!字也漂亮,雕工排布也漂亮!”
宋妙对这章本来万分喜欢,一边说,一边忍不住将其翻转过来,递给陈夫子去看上头阳刻。
后者愣了愣,老实不客气接过,把那铺章在纸上印了个样子出来,欣赏半日,忍不住赞道:“确实漂亮——这小子倒还有点心思在!”
又道:“虽如此,我毕竟是个长辈,既是说了要送,也不是什么东西,没得再收回来的道理。
他说着,因见宋妙把那香囊放桌上,便一手拿了自己白玉,一手取了香囊,正要给她往里头塞。
但刚把那香囊打开,他忽的眼神一闪,问道:“怎么里头还有一枚章?也是正言做的铺章吗?”
“不是,这是我先前在河道伙房里用的名章。”
宋妙把当日情况一说,无非一共刻了三枚章,除却自己,另还有唤作孔复扬、卢文鸣的二人各也得了一枚。
“这一枚字纹又正又雅,靠着这章,我省许多力气,眼下虽然回了京,实在习惯了,也一直带在身上,竟是没有想起来。”
章是好章,不但她,其余两位也稀罕得不得了。
尤其那孔复扬,刚拿到时候,有事没事都想盖两个。
有一回他不知在哪本杂书上看到以生皮做纸来印,比起用寻常宣纸印出来的颜色更妍丽,线条更流畅,竟是当了真,跑来厨房,犹犹豫豫,还想借那猪皮盖来看。
到底后头觉得辱没了自己爱章,还是不敢下手。
把两桩轶事一学,陈夫子听得直乐呵,却是问道:“我能取出来瞧瞧吗?”
宋妙立刻点了头。 ↑返回顶部↑
喝着饮子,陈夫子还不忘问话,问的都是滑州事,先问王景河河道情况,又问水文同挖渠进度,还岑德彰等等。
宋妙一一回了,把韩砺在滑州如何管河道,又如何借粮借人等等情况答了。
那柳翰林早取了一份青梅饮子,本还想坐,见此处在说正事,也只好借故告辞。
候人走,宋妙才道:“今次来本是受了韩公子之托,给先生来送书信一封,另有闲章一枚。”
说着,她将那封信并布包小心取了出来,递给对面人。
陈夫子接过,拆开看了半日,尤其后头几页纸,简直翻了又翻,好容易看完,方才问道:“京都府衙有个叫辛奉的巡检,宋小娘子可是见过?”
宋妙点头应是,几句介绍了辛奉情况,又道:“是个极热心能干的,我明日正想上门探望,公子信中可是另有什么交代?”
陈夫子笑了笑,不置可否,只把那布包打开,倒出来里头的石章,点了印泥一试,果然不住捋须,反复去看,又拿起来迎着太阳看,显而易见的喜欢。
正看着那章印,他不知想到什么,忽然抬头道:“大老远的,又这么热,正言竟还好意思请托你帮着带东西回来!”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白玉一块。
两人中间只隔着一张小方桌,不过半臂长宽。
陈夫子把那白玉摆到宋妙面前,道:“我前阵子得了一块璞玉,润得很,正合小姑娘家佩在身上,你拿了去,等他回来,喊他寻个时间给你刻玉佩,选个自己喜欢的样式——就说我说的!没得这样不知礼,白叫人干活的!”
又道:“你怕是不知道,正言除却会做桌子椅子,一手雕刻功夫也很上得了台面……”
宋妙忙摆了摆手,也不去碰那玉,只笑道:“先生却是错怪韩公子了。”
说着,她解下腰间香囊,摸了里头一枚章出来,道:“公子客气得很,本来只是顺手之劳,他还特地送了我一枚铺章——太漂亮了!字也漂亮,雕工排布也漂亮!”
宋妙对这章本来万分喜欢,一边说,一边忍不住将其翻转过来,递给陈夫子去看上头阳刻。
后者愣了愣,老实不客气接过,把那铺章在纸上印了个样子出来,欣赏半日,忍不住赞道:“确实漂亮——这小子倒还有点心思在!”
又道:“虽如此,我毕竟是个长辈,既是说了要送,也不是什么东西,没得再收回来的道理。
他说着,因见宋妙把那香囊放桌上,便一手拿了自己白玉,一手取了香囊,正要给她往里头塞。
但刚把那香囊打开,他忽的眼神一闪,问道:“怎么里头还有一枚章?也是正言做的铺章吗?”
“不是,这是我先前在河道伙房里用的名章。”
宋妙把当日情况一说,无非一共刻了三枚章,除却自己,另还有唤作孔复扬、卢文鸣的二人各也得了一枚。
“这一枚字纹又正又雅,靠着这章,我省许多力气,眼下虽然回了京,实在习惯了,也一直带在身上,竟是没有想起来。”
章是好章,不但她,其余两位也稀罕得不得了。
尤其那孔复扬,刚拿到时候,有事没事都想盖两个。
有一回他不知在哪本杂书上看到以生皮做纸来印,比起用寻常宣纸印出来的颜色更妍丽,线条更流畅,竟是当了真,跑来厨房,犹犹豫豫,还想借那猪皮盖来看。
到底后头觉得辱没了自己爱章,还是不敢下手。
把两桩轶事一学,陈夫子听得直乐呵,却是问道:“我能取出来瞧瞧吗?”
宋妙立刻点了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