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夹带(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几个月里头,京中接连发生了两个大案,虽然中途多有波折坎坷,但是最后尽皆破获,而其中头功还有一位小娘子名列其上,大异寻常,赵昱自然是有印象的。
  他道:“京都府衙递的请功折子里确实有一位小娘子,只说立功卓异。”
  那折子难得的文采斐然,他还特地多看了一眼,又翻到后头去看署名。
  至于什么奖赏,天子日理万机,能记住有这样一件事已经是难得,自然不会记得数目。
  听得有了功,杨太后就不再多问此事,复又道:“一样的事情,旁人送到眼前了,都不会多看一眼,偏她就能找出线索,帮着衙门捉住贼犯!要是个个官差都像她这样,何愁天下不太平!”
  辛奉听到太后这样夸宋妙,当真高兴得不行,忍不住又道:“不单这个案子,前些日子那马肉案,也全靠宋小娘子立功!”
  他兴到头上,俨然唾沫横飞,把那宋小娘子如何从小儿身上沾得臭味,同里正、差官上门送样的鹿肉、獐粑联系起来,最后找出那腐烂马肉作坊所在的旧事一通叙说。
  故事人人都感兴趣。
  莫说杨太后,就是赵昱也听得津津有味。
  杨太后忍不住道:“心细如发已经十分难得,更难得是河道上头几千人的伙食,她一个小娘子怎么管得过来的!老身实在好奇——不如请她进宫来,一道赴宴!”
  赵昱还未说话,下头辛奉闻言,迟疑几息,终于大着胆子道:“好叫太后知晓,宋小娘子出力这样多,偏那马肉案、拐卖案不同别个,前头的主犯逃了,后头的不知还有多少漏网从犯在外,小人……只怕宫中今日邀了她进来,明日外头就会生出许多议论……”
  天家举动,不知多少人盯着。
  此时派遣使者出发,只怕那宋小娘子前脚刚踏出家门,后脚外头就有人把她家底扒个干净,更会去问去查她凭借什么而被太后召见。
  辛奉顿一顿,又道:“小人是衙门巡检,平日里还要小心谨慎,又要交代妻小注意安全,那宋小娘子一个未成人的女娃儿,家中又没有旁人……”
  “那宋小娘子家中怎会没有旁人?”杨太后讶然问道。
  辛奉立时又将宋妙家中情况和盘托出:母亲、长兄身故,赌鬼父亲意外落水而亡,债主上门逼催,险些家宅都要不保——小娘子孤身一人,不得已自己推车摆摊做生意……
  人年纪越大,越听不得一点可怜事。
  杨太后心都紧紧地揪了起来,叹一口气,道:“你们当差办案的,端的不容易,朝廷当要好生对待,才不至于辜负了去。”
  又道:“那宋小娘子,也是叫人心酸——我就不在后头添乱了,甚时这案子风头过了,我再找个合适说头,请她进宫坐坐罢!”
  这话一出,辛奉顿时松一口气。
  但他气刚一松,脑子里忽然嗡的一下,就觉得有些不对起来。
  ——太后要召宋小娘子进宫赴宴,实在大好事,虽暂时不能扬名,要略等一等才好张扬,但听她方才口中意思,多半当场就会有赏赐。
  眼下因为自己一番话,一下子就变成要等“案子风头过了”——那什么时候才过?
  要是风头过了,太后把此事忘记了,或是不感兴趣了怎么办?
  谁人会提醒她?谁人又敢提醒她?
  自己今日举动,岂不是好心办坏事??
  辛奉一颗心七上八下,只觉口苦心慌,一时连饭都吃不下了。
  他想了又想,到底心直口快,哪怕到了大内,依旧控制不住,张口就要提醒,却不想话还没出口,就见得对面那杨太后同一旁宫人道:“你且记一记这一位宋小娘子,我这一向人老多忘事,不比从前。”
  那宫人立时取了纸笔,在随身册子上写了。
  辛奉盯着那人写完,收了纸笔,又见那册子毛边带旧,显然时常翻看使用,并非平日里扔在一边不做理会的,终于稍稍放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