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自断手脚,发展大转向!(5 / 8)
李马太爽快答应:“那感情好!正好晚上咱哥俩好好聊聊,我还想问问你大波镇的发展思路呢!”
虽然没到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程度,但分别一个多月,两人都各自攒了一肚子话想聊。
不过在深谈之前,程野先跟着李马太去宋海负责的南区转了一圈。
哪怕李马太跟在身后,见到他,宋海还是勉强微笑着,只是那股郁郁不得志的劲儿藏都藏不住。
在东平镇南区逛了逛,介绍起建设情况时,宋海也有些心不在焉,更别说主动聊后续发展了。
“宋检查官这儿,已经被感染源连续袭击好几次了,伤亡快三百号人了。”
走回北区,李马太压低声音说道,“我这边虽然没大规模往周边拓荒,但也折了将百多号人”
“下沙县城周边没打算继续开拓吗?”程野问道。
“没法拓啊。”李马太摇了摇头,指了指东平镇往东的方向,那里又是一望无际的大荒野,“这里已经是幸福城没扫荡过的区域了,再往外扩,根本没精力照看。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感染源、感染体冒出来袭击镇子。”
从东平镇再往下走,不是跃野庇护城,而是通往广省的方向。
石省和广省看似接壤,可两地的往来早几年就基本断了。
一来是两地存在竞争关系,二来广省对矿石需求不大。
光虹庇护城已经占了边界的资源点,又能种田又能挖矿,日子过得滋润,石省的矿物运到广省,价格还不如卖到更远的沙省划算。
“现在停止拓荒,伤亡控制住了?”程野追问。
“暂时稳住了,也只能先这样。”李马太语气无奈,“再往外铺摊子,根本照看不过来,只能先把所有人封在镇子里搞发展,后续再慢慢往外延伸。”
卫星城建设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连幸福城也是零零散散建了将近十五年,才稳定到如今的规模。
有了之前和其他检查官打交道的经验,程野没贸然发表意见。
李马太固然愿意听他的,但他的思路未必完全适配东平镇的实际情况。
“不用太担心,等我的大波镇发展起来,咱们两地就能串联起来,互相照应。”程野先安慰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切入正题,“你和工业区那边谈得怎么样?承接到能持续发展的产业了吗?”
“谈成了!线路都铺过来了,他们肯定得把产业分我点。”
提及产业,李马太眼睛一亮,连忙招手示意程野跟上,“带你去看看!”
东平镇作为第一批卫星城,拓荒到现在,核心区域差不多有3个大波镇那么大。
就算李马太和宋海对半分,他手里的北区也比大波镇核心区域大很多。
“因为这边没有熟手工人,工业区只肯把金属加工和小型机械设备制造这两个产业迁过来。”李马太一边走一边介绍,率先推开了金属加工大仓的大门。
门一打开,程野瞬间愣住了。
里面人头攒动,嗡嗡的机器声和金属碰撞声混在一起,至少有上千号人在忙碌。
这么多人同时搞生产?
程野先是惊了下,仔细一看才发现,上千号人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人在实际操作,剩下的都在后面围观学习。
“这是目前需求最大的产业,就是把回收的废金属二次加工,做成各种常用工具。”李马太掰着手指数得兴起,“比如锄头、铁锹、锯子、錾子、锉刀这些农具和手工工具,还有螺母、螺栓、铁钉这些紧固件。”
顿了顿,继续说道:“除此之外,铁锅、铁盆、水壶这些生活用品,还有金属支架、门锁、连接件也都在做。为了搞这个,我在工业区一次性买了剪切机、熔炉、铁模、空气锤、台钻、折弯机” ↑返回顶部↑
虽然没到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程度,但分别一个多月,两人都各自攒了一肚子话想聊。
不过在深谈之前,程野先跟着李马太去宋海负责的南区转了一圈。
哪怕李马太跟在身后,见到他,宋海还是勉强微笑着,只是那股郁郁不得志的劲儿藏都藏不住。
在东平镇南区逛了逛,介绍起建设情况时,宋海也有些心不在焉,更别说主动聊后续发展了。
“宋检查官这儿,已经被感染源连续袭击好几次了,伤亡快三百号人了。”
走回北区,李马太压低声音说道,“我这边虽然没大规模往周边拓荒,但也折了将百多号人”
“下沙县城周边没打算继续开拓吗?”程野问道。
“没法拓啊。”李马太摇了摇头,指了指东平镇往东的方向,那里又是一望无际的大荒野,“这里已经是幸福城没扫荡过的区域了,再往外扩,根本没精力照看。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感染源、感染体冒出来袭击镇子。”
从东平镇再往下走,不是跃野庇护城,而是通往广省的方向。
石省和广省看似接壤,可两地的往来早几年就基本断了。
一来是两地存在竞争关系,二来广省对矿石需求不大。
光虹庇护城已经占了边界的资源点,又能种田又能挖矿,日子过得滋润,石省的矿物运到广省,价格还不如卖到更远的沙省划算。
“现在停止拓荒,伤亡控制住了?”程野追问。
“暂时稳住了,也只能先这样。”李马太语气无奈,“再往外铺摊子,根本照看不过来,只能先把所有人封在镇子里搞发展,后续再慢慢往外延伸。”
卫星城建设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连幸福城也是零零散散建了将近十五年,才稳定到如今的规模。
有了之前和其他检查官打交道的经验,程野没贸然发表意见。
李马太固然愿意听他的,但他的思路未必完全适配东平镇的实际情况。
“不用太担心,等我的大波镇发展起来,咱们两地就能串联起来,互相照应。”程野先安慰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切入正题,“你和工业区那边谈得怎么样?承接到能持续发展的产业了吗?”
“谈成了!线路都铺过来了,他们肯定得把产业分我点。”
提及产业,李马太眼睛一亮,连忙招手示意程野跟上,“带你去看看!”
东平镇作为第一批卫星城,拓荒到现在,核心区域差不多有3个大波镇那么大。
就算李马太和宋海对半分,他手里的北区也比大波镇核心区域大很多。
“因为这边没有熟手工人,工业区只肯把金属加工和小型机械设备制造这两个产业迁过来。”李马太一边走一边介绍,率先推开了金属加工大仓的大门。
门一打开,程野瞬间愣住了。
里面人头攒动,嗡嗡的机器声和金属碰撞声混在一起,至少有上千号人在忙碌。
这么多人同时搞生产?
程野先是惊了下,仔细一看才发现,上千号人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人在实际操作,剩下的都在后面围观学习。
“这是目前需求最大的产业,就是把回收的废金属二次加工,做成各种常用工具。”李马太掰着手指数得兴起,“比如锄头、铁锹、锯子、錾子、锉刀这些农具和手工工具,还有螺母、螺栓、铁钉这些紧固件。”
顿了顿,继续说道:“除此之外,铁锅、铁盆、水壶这些生活用品,还有金属支架、门锁、连接件也都在做。为了搞这个,我在工业区一次性买了剪切机、熔炉、铁模、空气锤、台钻、折弯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