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差距(2 / 4)
葛青山皱着眉,语气带着无奈:“振生叔,公司规定两点半上班,您怎么又迟到了?”
李振生挠了挠头:“哎呀,中午孩子闹腾,我没睡好,醒来一看就晚了,这还是紧赶慢赶过来的。”
葛青山又说:“振生叔,您这可不是头一回迟到了。要是大家都像您这样,棚里的活不就全耽搁了?”
李振生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我今儿个晚点走就是了,你小子别揪着这点事没完没了。”
葛青山见对方不听,也没再争辩,低下头继续干活。
李哲微微蹙眉——今天中午朱益民就跟他反映过,李振生干活是把好手,也肯出力,但经常迟到,对其他员工影响不好。
不过,李哲没有上前干预,原因很简单:李振生是他的本家堂叔,即便过去劝说,也只能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没法因为这点小事将其辞退。
但李哲在心里给李振生记了一笔:如果对方一直不改,等后续找到合适的“监管人员”,第一个就拿他当典型整治。
除此之外,员工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也不明确。
之前李哲担心管理人员过多、实际干活的人少,所以只定了三个生产主管。
可现在公司有几十个蔬菜大棚和几百个合作大棚,只靠朱益民、老李、陈老师三个主管,根本管不过来。看来还是得再提拔几位资历深的老员工当组长。
说到底,这些人事安排都是人事部的职责,而李哲上辈子没有管理经验,在公司运营中难免存在不足。
李哲叹了口气,突然又想起一件事——直营大棚都这么多问题,那些跟公司合作的种植户大棚,会不会更乱?
他心里不踏实,转身往合作种植区走。
最先到的是孙强家的大棚,孙强是第一批跟公司合作的种植户,积极性很高,每次技术培训都来得最早。李哲拍了拍大棚的夯土墙,厚度够、够结实,遮阳棚也拉得规范。
“李老弟,你咋来了?”孙强正蹲在棚里摆弄育苗盘,见李哲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迎上来,脸上满是笑意。
“过来看看你这边种得咋样。”李哲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棚里的育苗区——孙强没买公司的塑料育苗器,而是用旧报纸折成育苗器,里面的土湿润适中,小苗长得精神。
李哲拿起一个报纸育苗器,心里涌上一股亲切感,他最初种大棚时,也是这么用旧报纸育苗的。
“都挺好,公司的技术课我一节没落下,有不懂的就问周老师和朱主管,肯定不会给公司拖后腿!”孙强拍着胸脯保证。
李哲在棚里转了一圈,确实没毛病。
他又接连转了十几家合作棚,家家都规规矩矩,情况比他预想的好得多,就拿赵兵家来说,家里的育苗棚里干干净净,连个草叶都没有,更别说烟头了。
种植进度最快的是王二麻子,他家的的西红柿苗都已经移栽完了,土浇得透、肥施得足,比公司直营棚的还规整。
李哲拿出一盒中华烟,递给王二麻子一支:“王哥,来根烟。”
“那可不敢!”王二麻子连忙摆手,一脸郑重:
“周老师和朱主管都说过,大棚里的遮阳棚、棚膜都是易燃的,真要是点着了,棚毁了不说,菜苗也都毁了,俺可不敢拿自己的收成开玩笑!”
李哲心里“咯噔”一下——朱益民和周青禾会告诫种植户,自然也跟公司的新员工讲过防火的重要性,为啥种植户能记在心里、落到实处,公司的员工却屡次违规?
一股火气突然从心底冒上来,李哲心里暗忖:“妈的,等人事部和监督员一到位,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这些不守规矩的!不想干的,都给老子滚蛋!”
……
晚上六点,李哲慢悠悠走回自家新宅子。
八百多平米的大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夕阳的余晖映在新盖的二层小楼上,窗玻璃映出暖黄的光。 ↑返回顶部↑
李振生挠了挠头:“哎呀,中午孩子闹腾,我没睡好,醒来一看就晚了,这还是紧赶慢赶过来的。”
葛青山又说:“振生叔,您这可不是头一回迟到了。要是大家都像您这样,棚里的活不就全耽搁了?”
李振生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我今儿个晚点走就是了,你小子别揪着这点事没完没了。”
葛青山见对方不听,也没再争辩,低下头继续干活。
李哲微微蹙眉——今天中午朱益民就跟他反映过,李振生干活是把好手,也肯出力,但经常迟到,对其他员工影响不好。
不过,李哲没有上前干预,原因很简单:李振生是他的本家堂叔,即便过去劝说,也只能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没法因为这点小事将其辞退。
但李哲在心里给李振生记了一笔:如果对方一直不改,等后续找到合适的“监管人员”,第一个就拿他当典型整治。
除此之外,员工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也不明确。
之前李哲担心管理人员过多、实际干活的人少,所以只定了三个生产主管。
可现在公司有几十个蔬菜大棚和几百个合作大棚,只靠朱益民、老李、陈老师三个主管,根本管不过来。看来还是得再提拔几位资历深的老员工当组长。
说到底,这些人事安排都是人事部的职责,而李哲上辈子没有管理经验,在公司运营中难免存在不足。
李哲叹了口气,突然又想起一件事——直营大棚都这么多问题,那些跟公司合作的种植户大棚,会不会更乱?
他心里不踏实,转身往合作种植区走。
最先到的是孙强家的大棚,孙强是第一批跟公司合作的种植户,积极性很高,每次技术培训都来得最早。李哲拍了拍大棚的夯土墙,厚度够、够结实,遮阳棚也拉得规范。
“李老弟,你咋来了?”孙强正蹲在棚里摆弄育苗盘,见李哲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迎上来,脸上满是笑意。
“过来看看你这边种得咋样。”李哲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棚里的育苗区——孙强没买公司的塑料育苗器,而是用旧报纸折成育苗器,里面的土湿润适中,小苗长得精神。
李哲拿起一个报纸育苗器,心里涌上一股亲切感,他最初种大棚时,也是这么用旧报纸育苗的。
“都挺好,公司的技术课我一节没落下,有不懂的就问周老师和朱主管,肯定不会给公司拖后腿!”孙强拍着胸脯保证。
李哲在棚里转了一圈,确实没毛病。
他又接连转了十几家合作棚,家家都规规矩矩,情况比他预想的好得多,就拿赵兵家来说,家里的育苗棚里干干净净,连个草叶都没有,更别说烟头了。
种植进度最快的是王二麻子,他家的的西红柿苗都已经移栽完了,土浇得透、肥施得足,比公司直营棚的还规整。
李哲拿出一盒中华烟,递给王二麻子一支:“王哥,来根烟。”
“那可不敢!”王二麻子连忙摆手,一脸郑重:
“周老师和朱主管都说过,大棚里的遮阳棚、棚膜都是易燃的,真要是点着了,棚毁了不说,菜苗也都毁了,俺可不敢拿自己的收成开玩笑!”
李哲心里“咯噔”一下——朱益民和周青禾会告诫种植户,自然也跟公司的新员工讲过防火的重要性,为啥种植户能记在心里、落到实处,公司的员工却屡次违规?
一股火气突然从心底冒上来,李哲心里暗忖:“妈的,等人事部和监督员一到位,看老子怎么收拾你们这些不守规矩的!不想干的,都给老子滚蛋!”
……
晚上六点,李哲慢悠悠走回自家新宅子。
八百多平米的大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夕阳的余晖映在新盖的二层小楼上,窗玻璃映出暖黄的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