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我赵氏何罪之有?(7 / 7)
  苏武嘆了口气,问身边赵楷:“殿下有没有什么要与某说的?”
赵楷再稍稍抬头,看向苏武,却问了一句:“你为何要谋逆?”
苏武真答:“这个问题,很复杂,也不说什么天子无有容人之量,就说这大宋朝,如今到底好是不好?你赵氏,到底还有没有资格为天下之主,你说说……”
“我赵氏何罪之有?”赵楷当真来问。
也不知赵楷在面对如狼似虎奸淫掳掠的女真人,会不会有这份说话的胆气。
“我还真一时半会答不清楚你,有一个人,会答得清清楚楚……”苏武如此说著。
“何人?”赵楷也问。
“王黼!”苏武如此一语,王黼要写一份大作,第一版苏武已经看到了,稍稍有些不满意,其实已经很满意了,但还要王黼去精益求精。
这份东西其实很重要,造反,自古也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一篇檄文是最根本。
且,这檄文之物,对於史书万代盖棺定论更也极其重要。
“他……他何以……他说什么了?”赵楷大为不解。
苏武在慢慢卸甲,先卸裙甲与护肩之类,再稍稍解去胸甲的皮绳,如此,便可把手伸入怀中。
取出一物来,递过去,也说:“自古,以胜败论英雄,这话有失偏颇,胜者何以能胜,自就是做对了许多事,顺应了许多人心。败者何以败?那就是做错了许多事,与天下人心背道而驰。你是读书人,其实懂得……你自己看一看……”
赵楷慢慢接过,满脸狐疑,打开去看,竟真是一篇《討赵佶檄》。
正文:
“臣王黼谨以忠义告天下:赵佶嗣位廿五载,荒怠失道,秽乱朝纲。其罪上通於天,下瘞於地,神人共愤,社稷几危。今举义旗以正乾坤,非是僭越正统,实存华夏社稷耳!
尔本端王,幸承大统,然轻佻不君,溺丹青而忘社稷,宠倡优而疏贤良。朱勔以石献媚,东南膏血尽染太湖。群小以諂言惑主,朝堂正气皆蔽阴云。更设苏杭造作局,夺民子女。创西城括田所,掘冢平庐。致使耕夫泣血於南亩,士子扼腕於东廊!
尤可骇者:妄称道君皇帝,褻瀆昊天。私幸娼妓之阁,淫乱纲常。昔辽寇狼顾於燕云,尚能笔走龙蛇。今金狄虎视於北疆,犹自笙歌延福。梁师成阉竖竟掌科举取士!
此岂人主所为耶?
虏骑叩闕,尔竟传位太子而潜遁,弃百万生灵於兵刃。割汉家山河以贿豺狼,裂祖宗疆土而求苟安。赵宋百六十年窃居华夏,至斯体面扫地,廉耻全无!
昔开封父老犹悬褓於城垣,河北义士尚沥血於蒿街。尔乃远遁而避,晏然习画。昔夏桀奔南巢,尚知耻而自焚。刘禪居洛邑,犹掩面而泣蜀。似汝之恬不知耻,亘古未闻!
更有刚愎自用,狭量作威,无尺寸之功而谤忠义,怀蛇蝎之毒而戮功勋。
某等荷祖宗德泽,受天地正性。今燕王率忠义之师,儿郎泣血,愿拨天下为正,华夏大安,四海重光!
若得清汴水之腥膻,復天下之清明,虽肝脑涂地,岂悔哉!
檄至之日,宜速响应。毋待豺狼噬尽筋骨,方思奋起!皇天后土,实鉴此言。
臣王黼,泣血谨檄!”
洋洋洒洒,看得赵楷目瞪口呆。
苏武在一旁,问:“写得怎么样?可有何处不对,哪里不妥?这是初稿,还可再改。”
(本章完) ↑返回顶部↑
			
			
			
			
			
		赵楷再稍稍抬头,看向苏武,却问了一句:“你为何要谋逆?”
苏武真答:“这个问题,很复杂,也不说什么天子无有容人之量,就说这大宋朝,如今到底好是不好?你赵氏,到底还有没有资格为天下之主,你说说……”
“我赵氏何罪之有?”赵楷当真来问。
也不知赵楷在面对如狼似虎奸淫掳掠的女真人,会不会有这份说话的胆气。
“我还真一时半会答不清楚你,有一个人,会答得清清楚楚……”苏武如此说著。
“何人?”赵楷也问。
“王黼!”苏武如此一语,王黼要写一份大作,第一版苏武已经看到了,稍稍有些不满意,其实已经很满意了,但还要王黼去精益求精。
这份东西其实很重要,造反,自古也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一篇檄文是最根本。
且,这檄文之物,对於史书万代盖棺定论更也极其重要。
“他……他何以……他说什么了?”赵楷大为不解。
苏武在慢慢卸甲,先卸裙甲与护肩之类,再稍稍解去胸甲的皮绳,如此,便可把手伸入怀中。
取出一物来,递过去,也说:“自古,以胜败论英雄,这话有失偏颇,胜者何以能胜,自就是做对了许多事,顺应了许多人心。败者何以败?那就是做错了许多事,与天下人心背道而驰。你是读书人,其实懂得……你自己看一看……”
赵楷慢慢接过,满脸狐疑,打开去看,竟真是一篇《討赵佶檄》。
正文:
“臣王黼谨以忠义告天下:赵佶嗣位廿五载,荒怠失道,秽乱朝纲。其罪上通於天,下瘞於地,神人共愤,社稷几危。今举义旗以正乾坤,非是僭越正统,实存华夏社稷耳!
尔本端王,幸承大统,然轻佻不君,溺丹青而忘社稷,宠倡优而疏贤良。朱勔以石献媚,东南膏血尽染太湖。群小以諂言惑主,朝堂正气皆蔽阴云。更设苏杭造作局,夺民子女。创西城括田所,掘冢平庐。致使耕夫泣血於南亩,士子扼腕於东廊!
尤可骇者:妄称道君皇帝,褻瀆昊天。私幸娼妓之阁,淫乱纲常。昔辽寇狼顾於燕云,尚能笔走龙蛇。今金狄虎视於北疆,犹自笙歌延福。梁师成阉竖竟掌科举取士!
此岂人主所为耶?
虏骑叩闕,尔竟传位太子而潜遁,弃百万生灵於兵刃。割汉家山河以贿豺狼,裂祖宗疆土而求苟安。赵宋百六十年窃居华夏,至斯体面扫地,廉耻全无!
昔开封父老犹悬褓於城垣,河北义士尚沥血於蒿街。尔乃远遁而避,晏然习画。昔夏桀奔南巢,尚知耻而自焚。刘禪居洛邑,犹掩面而泣蜀。似汝之恬不知耻,亘古未闻!
更有刚愎自用,狭量作威,无尺寸之功而谤忠义,怀蛇蝎之毒而戮功勋。
某等荷祖宗德泽,受天地正性。今燕王率忠义之师,儿郎泣血,愿拨天下为正,华夏大安,四海重光!
若得清汴水之腥膻,復天下之清明,虽肝脑涂地,岂悔哉!
檄至之日,宜速响应。毋待豺狼噬尽筋骨,方思奋起!皇天后土,实鉴此言。
臣王黼,泣血谨檄!”
洋洋洒洒,看得赵楷目瞪口呆。
苏武在一旁,问:“写得怎么样?可有何处不对,哪里不妥?这是初稿,还可再改。”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