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槐村论学(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孩子们见状,纷纷学著先生模样行礼,王二牛躬得太深,直接栽进了沙盘堆,惹得一眾学童都大笑起来。
  “哈哈哈……”
  见此,向来治学严谨的柳文渊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都透著和蔼。
  他忙回了一礼,目光中满是讚赏,开口问道:“周小友师承哪位大贤?能有这般灵动的教学之法与惊人才情,定是名师高徒。”
  周砚秋摸了摸头,神色坦然,温声道:“並无师承,晚生不过是在青槐公庙里借些旧书自学,平日里得閒便琢磨书中的道理。这些诗,也是从庙中旧籍里所记载的,谈不上什么才情。”
  柳文渊听闻,哑然失笑。
  在他心中,子不语怪力乱神,世间岂会有书籍藏於神庙便能赋予人这般非凡诗才之事?
  他只当是周砚秋为人谦逊,不愿因才情而张扬扬名,故意把这等天赋异稟推给虚无縹緲的神明罢了。
  “敢问周小友,方才那几首劝学诗可有……”
  “啪嗒——”
  话音未落,井台边未放好的木桶忽然翻倒,清水漫过青砖,將“无涯”二字冲得七零八落。
  老僕刚要挪步,却被周砚秋抬手拦住:“童儿们,去柴房把咱们上次割来备用的苇杆取来!”
  原来之前为了应对类似需要疏导水流的教学场景,周砚秋便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苇杆存放在柴房。
  “好的先生!”
  十几个孩子顿时化作忙碌的蚁群,不一会儿便將苇杆抱来。
  周砚秋挽袖示范如何用草茎引水,孩子们围在一旁,眼睛睁得大大的。
  这一幕,让柳文渊有些恍惚。
  望著青年沾泥的指甲,忽然想起四十年前初入国子监时,自己也曾这般跪在泮池边,清理池中的淤泥杂物,祈愿学问传承的脉络能如这泮池之水,清澈畅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