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千古圣君,徳比尧舜,功盖三皇!(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江昭垂手,平和道:“其一,为枢密院、兵部、户部联合上呈的文书。主要是关于南征交趾的耗费汇总。”
  “合四百五十余万贯钱!”
  文书传下,几人轮流着传阅起来。
  战争!
  简短二字,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于百姓而言,这意味着粮草征调,粮价可能短暂上行。
  于军卒而言,这意味着危险与机遇,运气不好可能就此丧命,运气好可能一次性就博得堪称“逆天改命”的钱财、田地,乃至于官职。
  于官吏而言,这意味着行政效率的上升,一切都得为战争服务。
  这是从“人”的角度来说问题。
  可若是从“社稷”的角度来说,意义却又大不一样。
  十万大军,南征交趾!
  这可不单是喊两句口号就行。
  其背后,隐含着的是人、财、地的变化,也即人口的减少、疆域的变化,以及钱财的损耗。
  其中,人口和疆域,从南征大胜的那一刻,基本上就已经定下了结果。
  钱财的损耗,却是截止官家入京,方才有了相应的一些支出统计。
  这主要是在于,大胜归来的“沿途巡视”过程也得损耗大量的粮草。
  表面上,南征耗费五六十日就取得了胜利。
  然而,实际上的运转期限却是从一月至八月末,也就是二百四十天左右。
  并且,这一期限还在不断的延长!
  但凡一日屯兵交趾,就一日涉及粮草的长途运输。
  无非在于,屯于交趾的五万大军,其粮草可从交趾适当补充一二,消耗较真正的长途远征要更低一些而已。
  约莫半炷香左右,文书传回江昭手中。
  几位内阁大学士,面色都有些凝重。
  四百五十余万贯!
  这是十万大军南征的耗费,主要囊括了粮草消耗、军械消耗、后勤开支,以及奖赏、抚恤几部分。
  其中,大头的开支是粮草消耗、奖赏、抚恤三部分。
  南征的粮草,并非是从京畿征调,而是从偏向于广南西路方向的几大产粮地——江南西路、江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东路、两浙西路征调,以便于减少运输损耗。
  就运输路程而言,平均也就六七百里左右。
  饶是如此,粮草损耗也达五成左右,累计消耗三百万石,合一百七十余万贯钱。
  至于奖赏,主要就是官家誓师时许下的承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