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连大相公都劝不了朕!(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秋去冬藏,腊月十七。
  中书省,政事堂。
  自上而下,左右立椅,六位内阁大学士,一一入座。
  “小道消息,辽、夏二国皆有异动。”
  江昭拾着一道文书,淡淡注目下去:“官家决定,今岁不必公然岁计议政。”
  “百司上呈的岁计文书,内阁披红即可。”
  仅是一句话,几位内阁大学士便是一怔,旋即都意识到了什么,齐齐面色微变。
  辽、夏二国有异动,这并不让人意外。
  为了南征大胜,两国都选择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大肆动兵。
  军卒有异动,粮草自然也会有异动。
  两国都是动兵十万左右,规模实在是太大,动静也着实不少。
  这也就使得,辽、夏二国动兵的消息,根本就藏无可藏,瞒不过去。
  近来,上上下下也都在不断的征调兵马、粮草入边,准备抵御敌寇。
  但.
  “不岁计?!”
  文渊阁大学士元绛蓄有长须,抚着胡须的手却是一滞,一脸凝重的问道:“敢问大相公,官家可是要御驾北伐?”
  岁计议政,意义重大。
  就算是考虑到辽、夏二国可能妄动兵戈的缘故,无非也就是让一些安抚使、重镇知州不必入京。
  至于京中百司,该议政自然还得议政。
  结果,官家竟是决定不岁计?
  除了官家意欲北上,嫌弃岁计议政耽搁时间以外,元绛实在是想不到其他的任何可能性。
  “正月初三,行军北上。”
  江昭束手,平和道:“以官家的性子,估摸着是在腊月二十七八左右,公然宣布。”
  一般来说,御驾亲征都忌讳“临时起意”。
  否则,便有可能会是大败而归,甚至是跟明堡宗一样出国留学的下场。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真·临时起意”。
  临时起意,其缺点主要就是没有准备好粮草、军械等相应后勤措施。
  赵策英不一样。
  自从九月起,大周便已有了大战的准备,并不断的向边疆运送粮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