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丰功伟绩,论功行赏!(3 / 8)
【赖陛下神武天纵,庙堂运筹决胜,三军效死,终使幽蓟山河重归版图,今奏北伐全功:
五月十一,王师北驻燕云,慑服辽邦。敌酋畏天威,遣使乞盟,遂订《燕云之盟》。
其约曰:辽国尽割燕云十六州故地归周;自此息兵修好,永为邻邦。
自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地媚辽,至此一百三十七载,胡骑凭关隘之险屡窥中原,实为中原百年之痛。
此非独拓疆千里,实为续秦汉隋唐之正统。
自此九域完璧,社稷永固,不乏人臣涕泣,山呼万岁!
交割舆图、户籍册档,已专骑驰送阙下。
燕云已复,天佑大周!
谨奉表以闻。】
军报为笔杆子苏轼代笔。
该说不说,作皇帝的笔杆子,官位晋升是真的简单。
自从交趾灭国,苏轼就已晋为从四品的右谏议大夫。
不出意外,一旦大军入京,苏轼还会晋升一次。
简直是躺赢狗!
“五月十一,辽、周二国遣使谈和,成燕云之盟,约定互不侵犯,结为友好邻邦。”
“辽国,就此割让燕云十六州,退兵撤民!”
江昭负手,重重道:“自天福元年,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于契丹人,已有一百三十七年整。”
“燕云十六州,终是重归中原正统!”
“这——”
文武大臣,相视一眼,尽皆大震。
“功在千秋,实为千古功业!”
“哈哈!大一统!自此以后,谁人敢言大周非是大一统,老子非得打死他!”
“大周之强,自此始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太宗文皇帝,也莫过如此!”
“拓土燕云,实为官家与大相公之千古功绩矣!”
吹捧之声,不绝于耳。
就连二愣子齐衡,也不免来了一句“官家与大相公,实为千古君相”,引得好些人望过去,一脸的惊奇。
短短几息,上上下下,文武大臣,尽皆满面红光,与有荣焉。
要问为什么?
无它,燕云十六州的存在,意义实在是太过重大! ↑返回顶部↑
五月十一,王师北驻燕云,慑服辽邦。敌酋畏天威,遣使乞盟,遂订《燕云之盟》。
其约曰:辽国尽割燕云十六州故地归周;自此息兵修好,永为邻邦。
自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地媚辽,至此一百三十七载,胡骑凭关隘之险屡窥中原,实为中原百年之痛。
此非独拓疆千里,实为续秦汉隋唐之正统。
自此九域完璧,社稷永固,不乏人臣涕泣,山呼万岁!
交割舆图、户籍册档,已专骑驰送阙下。
燕云已复,天佑大周!
谨奉表以闻。】
军报为笔杆子苏轼代笔。
该说不说,作皇帝的笔杆子,官位晋升是真的简单。
自从交趾灭国,苏轼就已晋为从四品的右谏议大夫。
不出意外,一旦大军入京,苏轼还会晋升一次。
简直是躺赢狗!
“五月十一,辽、周二国遣使谈和,成燕云之盟,约定互不侵犯,结为友好邻邦。”
“辽国,就此割让燕云十六州,退兵撤民!”
江昭负手,重重道:“自天福元年,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于契丹人,已有一百三十七年整。”
“燕云十六州,终是重归中原正统!”
“这——”
文武大臣,相视一眼,尽皆大震。
“功在千秋,实为千古功业!”
“哈哈!大一统!自此以后,谁人敢言大周非是大一统,老子非得打死他!”
“大周之强,自此始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太宗文皇帝,也莫过如此!”
“拓土燕云,实为官家与大相公之千古功绩矣!”
吹捧之声,不绝于耳。
就连二愣子齐衡,也不免来了一句“官家与大相公,实为千古君相”,引得好些人望过去,一脸的惊奇。
短短几息,上上下下,文武大臣,尽皆满面红光,与有荣焉。
要问为什么?
无它,燕云十六州的存在,意义实在是太过重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