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可惜太后,生得女儿身(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是源於:年幼的君王,大都有著雄心壮志,且急於求成、贪功冒进。
  与此同时,人生阅歷的欠缺,又使得年幼的君王,必然欠缺政治经验、缺乏政治手腕。
  迫切想要证明自己、迫切想要建功立业的想法,与浅薄的经验、稚嫩的手腕相结合,
  便会如水火不容般,激发一系列的混乱。
  少年皇帝要办大事儿!
  却暂时不具备办大事儿的能力,也没有办大事儿的现实条件。
  臣下,也知道这事儿不好办。
  偏又无法让年轻气盛的天子回心转意,把这事儿往后放一放,又或是步步为营,徐谋缓图。
  那就只剩下两个办法了。
  要么,哄著小皇帝。
  小皇帝问起来,就说事儿都办妥了,海內昇平,天下安定,百姓民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结果小皇帝当即飘飘然,还真当自己是千古一帝了,脑门一拍,又说要干更大的事.
  要么,三二德高望重的老臣凑一桌,商量著把小皇帝给端了,换个靠谱点的皇室来做皇位。
  除此二者,几乎没有第三种可能。
  且第一种办法,最终也大概率会演变成第二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家的朝堂,才能较为轻鬆的,接受先孝惠皇帝刘盈年十五而立,却很难不担心七岁即位的当今刘恭。
  一毕竟在这个时代,十五岁,已经是为人父母的年纪了。
  再怎么青涩、稚嫩,再怎么少年热血、想一出是一出,也总有个度。
  捏著鼻子忍几年,等过了二十岁,自然就会变得稳重,
  可七岁,是个什么年纪?
  且不提后世一一即便是在如今汉室,男儿七岁,也仍旧是总角之年,常人口中的『稚童!
  在寻常百姓农户家中,七岁的男儿,是连锄头都扛不起来的。
  能帮忙除除草、打打下手,或是给下田的父兄送个饭,就已经算是相当懂事了。
  百姓农户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皇家?
  连种地,都不能指望七岁的男儿扛起锄头,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去指望一个七岁的天子治理?
  而在王陵看来,主少国疑四个字,並不是绝对意义的因果关係。
  一一主少,未必就一定国疑,
  只要年轻的君主能认清现实,明白自己就是个菜鸡,不急著建功立业、比肩三皇五帝,那就出不了岔子。
  再有一位老成稳重的太后镇压朝野,避免权利流失、为外臣所掌,便不会造成『主少国疑”。
  等君主成长起来,具备了一定的阅歷,拥有一定的政治经验,一切就都能步入正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