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臣,是罪人吶~(3 / 5)
“便是以二百石来算,农税十五取一,不过十三、四石。”
“口赋,就算以一户五口为准,也才不过五算,即六百钱。”
“如今的长安,六百钱,可是连一石粮食都买不到的。”
“税、赋加在一起,所取也不过十五石而已。
1
“对於农户二百石的农获而言,十五石的税赋,確实算不上繁重。”
“_—確如陛下所言:过往这六、七年,我汉家內外安定,轻薄税。”
“百姓农户,即不曾为频繁的战爭、劳役压垮,也未被繁重的税、赋所茶毒。”
说著,阳城延先前还有些落寞、神伤的神情,竟是在不知不觉间重新振奋了起来。
望向刘恭的目光中,更是隱隱带上了一丝期待!
在刘恭说出劳役、税赋等事宜,阳城延已经能够断定:刘恭对於底层民眾的生活,不单有了解,而且绝非一知半解!
就算不曾亲身经歷过,也必定是对底层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有著极为准確的认知!
若不然,刘恭不可能从『百姓困苦”的现状,想到战爭、劳役、税赋等影响百姓生活的源头。
尤其刘恭此来少府,是为了钱制!
这就说明,在吕太后看来,如今的刘恭,已经可以接触这种內因复杂,且与国家切实相关的重大事务了。
想到这里,阳城延强自按捺下心中,那不知来由的兴奋。
强壮淡定道:“陛下百思不得其解,太后,便让陛下来少府,从钱制中找寻答案?”
如是一语,却惹得刘恭苦笑著摇摇头。
“皇祖母,先是让我去石渠阁,查阅自太祖高皇帝即立以来,关中歷年的简报。”
“在这之前,孤只知:汉元年,太祖高皇帝得封汉王时,关中由於各路诸侯的掠夺,
而发生了一场饥荒。”
—
一粮价暴涨至万钱一石,关中百姓民易子而食,饿孵何止百万!”
“而在石渠阁所收录的简报中,孤竟方知:在汉八年,关中居然又一次发生了饥荒?”
说著,刘恭微微摇了摇头。
“汉元年那场饥荒,是因为关中的粮食,都被各路诸侯所掠夺,並带去了关外,导致关中粮食短缺所致。”
“当时,高皇帝身汉王,入汉中,自然是无能为力。”
“但汉八年,可是高皇帝已经开汉国祚,为汉天子之后!”
“关中居然又一次,出现了百姓民易子而食,粮价暴涨至八千钱一石的饥荒?”
“孤,甚不解。” ↑返回顶部↑
“口赋,就算以一户五口为准,也才不过五算,即六百钱。”
“如今的长安,六百钱,可是连一石粮食都买不到的。”
“税、赋加在一起,所取也不过十五石而已。
1
“对於农户二百石的农获而言,十五石的税赋,確实算不上繁重。”
“_—確如陛下所言:过往这六、七年,我汉家內外安定,轻薄税。”
“百姓农户,即不曾为频繁的战爭、劳役压垮,也未被繁重的税、赋所茶毒。”
说著,阳城延先前还有些落寞、神伤的神情,竟是在不知不觉间重新振奋了起来。
望向刘恭的目光中,更是隱隱带上了一丝期待!
在刘恭说出劳役、税赋等事宜,阳城延已经能够断定:刘恭对於底层民眾的生活,不单有了解,而且绝非一知半解!
就算不曾亲身经歷过,也必定是对底层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有著极为准確的认知!
若不然,刘恭不可能从『百姓困苦”的现状,想到战爭、劳役、税赋等影响百姓生活的源头。
尤其刘恭此来少府,是为了钱制!
这就说明,在吕太后看来,如今的刘恭,已经可以接触这种內因复杂,且与国家切实相关的重大事务了。
想到这里,阳城延强自按捺下心中,那不知来由的兴奋。
强壮淡定道:“陛下百思不得其解,太后,便让陛下来少府,从钱制中找寻答案?”
如是一语,却惹得刘恭苦笑著摇摇头。
“皇祖母,先是让我去石渠阁,查阅自太祖高皇帝即立以来,关中歷年的简报。”
“在这之前,孤只知:汉元年,太祖高皇帝得封汉王时,关中由於各路诸侯的掠夺,
而发生了一场饥荒。”
—
一粮价暴涨至万钱一石,关中百姓民易子而食,饿孵何止百万!”
“而在石渠阁所收录的简报中,孤竟方知:在汉八年,关中居然又一次发生了饥荒?”
说著,刘恭微微摇了摇头。
“汉元年那场饥荒,是因为关中的粮食,都被各路诸侯所掠夺,並带去了关外,导致关中粮食短缺所致。”
“当时,高皇帝身汉王,入汉中,自然是无能为力。”
“但汉八年,可是高皇帝已经开汉国祚,为汉天子之后!”
“关中居然又一次,出现了百姓民易子而食,粮价暴涨至八千钱一石的饥荒?”
“孤,甚不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