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臣,是罪人吶~(4 / 5)
“相问於皇祖母,得知:当年,高皇帝行令少府,熔秦半两,铸汉半两,並许天下民私铸钱。”
“孤再细问,皇祖母,便让朕来少府,亲自找寻当年之事的答案了。”
说著,刘恭再次低下头,看向手中,那从小到大依次排序的三枚钱幣。
良久,方摇头一笑。
“本以为其中,有极为复杂的內因外由。”
“但在见到这三枚铜钱之后,孤,便已经明白了。”
“一一过去,只知我汉家,有秦半两、汉半两並行,且皇祖母也曾行令少府,铸新半两。”
“却是直到今日,才见到这三种半两钱,竟是如此天差地別———
听刘恭说到这里,阳城延面上,已是掛上了欣慰的笑容,却也不知何时红了眼眶。
便这般含泪带笑,对刘恭连连点头不止。
欣慰,自然是源自於刘恭此来,並非是因为心血来潮,单纯对钱幣感兴趣,所以专门来麻烦身为当朝九卿的阳城延,给自己讲讲钱制。
而是因为民生、民计一一当年那场遍及整个天下的大规模饥荒,最终的源头指向了钱制,刘恭才前来討教。
至於眼泪,自也不是因为刘恭的王霸之气,把阳城延感动的直流眼泪。
而是因为当年那场灾难,阳城延,不单是亲身经歷者、亲眼见证者:
同时,也是引发那场灾难的『罪魁祸首』。
“乎~”
“不料当年之事,能为陛下所注意。”
“还以为,太后铸了八銖钱,当年的事,就再也不会为人所提及。”
“更不会为后人所想起——”
便见阳城延昂起头,將泪水强行“锁”在眼眶內,儘可能不让其滑落。
说话时的口吻,却带上了无尽的自责,以及对过往的不忍直视。
缓了许久,终於將眼前的湿润,尽数回了泪腺之中,阳城延才总算是將高高昂起头,重新放了下来。
五味杂陈的看向刘恭,笑著再一点头。
深吸一口气,便看向刘恭手中,那三枚迥异的铜钱,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之中。
“当年,少府內帑存钱虽不多,却全都是秦半两。”
“不止少府內帑一一当时,全天下人,用的都是秦半两。”
“这是秦王政,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也统一了天下钱幣的缘故。”
“除了通行天下的秦半两,便只有吴、楚等偏远之地,还能找到稍许列国旧钱,以及战国刀幣。”
“但数量极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说著,阳城延缓缓抬起手,拿起刘恭手中的三枚钱幣中,最不像钱幣的那个钥匙圈。 ↑返回顶部↑
“孤再细问,皇祖母,便让朕来少府,亲自找寻当年之事的答案了。”
说著,刘恭再次低下头,看向手中,那从小到大依次排序的三枚钱幣。
良久,方摇头一笑。
“本以为其中,有极为复杂的內因外由。”
“但在见到这三枚铜钱之后,孤,便已经明白了。”
“一一过去,只知我汉家,有秦半两、汉半两並行,且皇祖母也曾行令少府,铸新半两。”
“却是直到今日,才见到这三种半两钱,竟是如此天差地別———
听刘恭说到这里,阳城延面上,已是掛上了欣慰的笑容,却也不知何时红了眼眶。
便这般含泪带笑,对刘恭连连点头不止。
欣慰,自然是源自於刘恭此来,並非是因为心血来潮,单纯对钱幣感兴趣,所以专门来麻烦身为当朝九卿的阳城延,给自己讲讲钱制。
而是因为民生、民计一一当年那场遍及整个天下的大规模饥荒,最终的源头指向了钱制,刘恭才前来討教。
至於眼泪,自也不是因为刘恭的王霸之气,把阳城延感动的直流眼泪。
而是因为当年那场灾难,阳城延,不单是亲身经歷者、亲眼见证者:
同时,也是引发那场灾难的『罪魁祸首』。
“乎~”
“不料当年之事,能为陛下所注意。”
“还以为,太后铸了八銖钱,当年的事,就再也不会为人所提及。”
“更不会为后人所想起——”
便见阳城延昂起头,將泪水强行“锁”在眼眶內,儘可能不让其滑落。
说话时的口吻,却带上了无尽的自责,以及对过往的不忍直视。
缓了许久,终於將眼前的湿润,尽数回了泪腺之中,阳城延才总算是將高高昂起头,重新放了下来。
五味杂陈的看向刘恭,笑著再一点头。
深吸一口气,便看向刘恭手中,那三枚迥异的铜钱,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之中。
“当年,少府內帑存钱虽不多,却全都是秦半两。”
“不止少府內帑一一当时,全天下人,用的都是秦半两。”
“这是秦王政,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也统一了天下钱幣的缘故。”
“除了通行天下的秦半两,便只有吴、楚等偏远之地,还能找到稍许列国旧钱,以及战国刀幣。”
“但数量极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说著,阳城延缓缓抬起手,拿起刘恭手中的三枚钱幣中,最不像钱幣的那个钥匙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