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少府,国之重器也!(4 / 6)
刘恭正垂眸沉思,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一旁的阳城延,却是悵然若失的缓缓点下头。
过去,始终不明白高皇帝、萧相国为何要这么做,今日为刘恭这一番点拨,阳城延也终於反应了过来。
“高皇帝八年“五年,高皇帝即立,临江王共尉反。”
“六年,燕王臧茶反,身死;楚王韩信反,废为淮阴侯,”
“七年,匈奴大举南下,韩王信倒戈,高皇帝御驾亲征,身陷白登之围。”
“八年,萧相国筑长乐、未央二宫,又东闕、北闕、武库、太仓“
喃喃自语著,阳城延终是明白当年,高皇帝、萧相国所面对的,是怎样糟糕的局面了从高皇帝开汉国祚的汉五年,到名为『汉半两”的三銖荚钱问世的汉八年,短短三年时间,便已有四家异姓诸侯叛乱!
这几年时间里,说高皇帝不是在平定叛乱,就是在前去平定叛乱的路上一一这个说法半点都不夸张!
至於汉八年,虽然一整年都没有发生异姓诸侯叛乱,却也依旧有一笔大钱的地方:
长乐、未央二宫,以及重点配套设施的建造。
而在隨后的汉九年,赵相贯高刺驾案发,赵王张耳被封为宣平侯。
汉十年,代相陈叛乱。
汉十一年,陈之乱得以平定,淮阴侯韩信谋反,夷三族;梁王彭越谋反,夷三族;
淮南王英布反。
十二年,英布之乱平定,高皇帝刘邦身中流矢,不久便驾崩长乐宫回想起以上种种,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阳城延也不难猜出当年,高皇帝发行汉三株时的想法。
先前几年的异姓诸侯之乱,让本就空虚的府库雪上加霜。
那一年,萧相国也是砸锅卖铁,才启动了长乐、未央两宫,即武库、太仓等设施的建造工作。
接下来,再有哪个异姓诸侯叛乱,长安朝堂府库,已是完全无力承担军粮、辐重的供应了。
而在之后的汉九年,贯高案发,赵王被废,高皇帝显然需要提前做好『赵国反叛”的准备。
同时,已年过甲的高皇帝,也必须爭分夺秒,爭取在自己与世长辞前,將关东异姓诸侯悉数处理乾净。
钱的地方一大堆,甚至时间都非常紧迫,府、库却一穷二白不说,还一时半会儿看不到好转的跡象。
於是,汉半两应运而生.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
漫长的思虑过后,阳城延终是长呼出一口气,旋即面带萧瑟的看向刘恭。
“当年,高皇帝、萧相国所面临的局面,臣,也已瞭然於胸。”
“却仍有几个细节,臣仍旧不能理解。”
闻言,刘恭自是抬手做出『请”的手势。
便见阳城延沉吟片刻,终还是疑虑重重道:“行令少府熔铸三銖钱,以解燃眉之急,
確实是当时,高皇帝、萧相国唯一能採取的办法。”
“但既然是权宜之计,为何不在秋收之后一一在少府收购完粮食之后,便立刻废止三銖钱?” ↑返回顶部↑
过去,始终不明白高皇帝、萧相国为何要这么做,今日为刘恭这一番点拨,阳城延也终於反应了过来。
“高皇帝八年“五年,高皇帝即立,临江王共尉反。”
“六年,燕王臧茶反,身死;楚王韩信反,废为淮阴侯,”
“七年,匈奴大举南下,韩王信倒戈,高皇帝御驾亲征,身陷白登之围。”
“八年,萧相国筑长乐、未央二宫,又东闕、北闕、武库、太仓“
喃喃自语著,阳城延终是明白当年,高皇帝、萧相国所面对的,是怎样糟糕的局面了从高皇帝开汉国祚的汉五年,到名为『汉半两”的三銖荚钱问世的汉八年,短短三年时间,便已有四家异姓诸侯叛乱!
这几年时间里,说高皇帝不是在平定叛乱,就是在前去平定叛乱的路上一一这个说法半点都不夸张!
至於汉八年,虽然一整年都没有发生异姓诸侯叛乱,却也依旧有一笔大钱的地方:
长乐、未央二宫,以及重点配套设施的建造。
而在隨后的汉九年,赵相贯高刺驾案发,赵王张耳被封为宣平侯。
汉十年,代相陈叛乱。
汉十一年,陈之乱得以平定,淮阴侯韩信谋反,夷三族;梁王彭越谋反,夷三族;
淮南王英布反。
十二年,英布之乱平定,高皇帝刘邦身中流矢,不久便驾崩长乐宫回想起以上种种,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阳城延也不难猜出当年,高皇帝发行汉三株时的想法。
先前几年的异姓诸侯之乱,让本就空虚的府库雪上加霜。
那一年,萧相国也是砸锅卖铁,才启动了长乐、未央两宫,即武库、太仓等设施的建造工作。
接下来,再有哪个异姓诸侯叛乱,长安朝堂府库,已是完全无力承担军粮、辐重的供应了。
而在之后的汉九年,贯高案发,赵王被废,高皇帝显然需要提前做好『赵国反叛”的准备。
同时,已年过甲的高皇帝,也必须爭分夺秒,爭取在自己与世长辞前,將关东异姓诸侯悉数处理乾净。
钱的地方一大堆,甚至时间都非常紧迫,府、库却一穷二白不说,还一时半会儿看不到好转的跡象。
於是,汉半两应运而生.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
漫长的思虑过后,阳城延终是长呼出一口气,旋即面带萧瑟的看向刘恭。
“当年,高皇帝、萧相国所面临的局面,臣,也已瞭然於胸。”
“却仍有几个细节,臣仍旧不能理解。”
闻言,刘恭自是抬手做出『请”的手势。
便见阳城延沉吟片刻,终还是疑虑重重道:“行令少府熔铸三銖钱,以解燃眉之急,
確实是当时,高皇帝、萧相国唯一能採取的办法。”
“但既然是权宜之计,为何不在秋收之后一一在少府收购完粮食之后,便立刻废止三銖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