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少府,国之重器也!(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尤其不能让人理解的是:少府熔秦半两,铸汉三株,毕竟事出有因,倒也罢了。”
  “高皇帝,又为何要许天下民私铸钱?”
  “如果只是少府铸汉半两,危害,可远不止如此地步。”
  “一一少府所铸汉半两,再怎么不足重、不足色,也总还有三銖重,含二成铜。”
  “就算流行於天下,也总能在某个合適的物价,具备合適的购买力。”
  “但高皇帝许天下民私铸钱,却是让原本三株重、含二成铜的汉半两,彻底成了百无一用的铅荚钱啊?”
  如是一问发出口,阳城延便落寞低下头,显然也没指望刘恭,能为自己解答这个疑惑而在主座,听闻阳城延此问,刘恭却不由又一阵晞嘘嘆息。
  阳城延的意思不难理解。
  开始,由阳城延、由少府所熔铸而成的汉半两,其实算不上假幣。
  正如阳城延所言:只能说是不足重、不足色的劣幣。
  其实际价值,虽然远远达不到『半两”,即十二铁的面值,但也总能通过三銖的重量、二成的含铜量,而具备半銖到一铁的价值。
  做个简单的换算,就能得出足重、足色的秦半两,与不足重、不足色的汉半两之间的实际价值比例。
  秦半两,重十二銖,含铜七成,也就是8.4銖。
  汉半两,重三銖,含铜二成,也就是0.6銖。
  换算下来,一枚秦半两的实际价值,便大抵与十四枚汉半两的价值相当。
  如果没有后来,由民间私铸的、毫无价值的铅荚钱,汉半两即便在市场上流通,也早晚能在市场自主调节下,得出一个合適的购买力。
  比如,价值一枚秦半两的货物,我出十五枚汉半两,你总该卖给我吧?
  我这十五枚汉半两,含铜足有九銖呢,比一枚秦半两还多!
  算下来,你还赚了呢!
  但民间私铸的铅荚钱,確实一百枚、一千枚,也未必能有一枚秦半两的价值。
  於是,原本只是“劣幣』的汉半两,彻底成了假幣。
  原本只是劣幣驱逐良幣的局面,彻底变成了假幣横行;
  原本只会引发市场秩序混乱,且在短暂的混乱过后,必定能重新恢復稳定的汉半两,
  却让市场秩序彻底崩溃。
  从汉八年,一直到高皇帝驾崩的汉十二年,汉家天下百姓民,几乎都在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来作为贸易手段。
  知道先孝惠皇帝即立,吕太后执掌大权,並使少府新铸八銖重、含铜五成的新半两钱,市场秩序才得以重新建立起来。
  但秩序的彻底恢復,却仍旧是遥遥无期·
  “梧侯,太过想当然了。”
  短暂的思虑过后,刘恭悠然一语,將阳城延飞散的思绪,重新拉回到眼前。
  便见刘恭无奈嘆息道:“如果不许民私铸钱,那少府铸汉半两,便会是高皇帝『茶毒天下苍生』的铁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