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水滸传的作者没文化?(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讲学这个差事可是一个美差。
  很多同僚之所以抢破头也要来这里,就是为了让皇帝关注一下自己,赏识自己,这样以后才能平步青云。
  现在皇帝这样不上心,同僚心里面多少有点怨言。
  在沈鲤看来,皇帝还是要多和臣子交流一下的,不为別的,哪怕多了解一下臣子的能力也是好的。
  至少以后有什么任命,能第一时间想到合適的人。
  “陛下,可知这水滸的由来?”
  沈鲤决定用皇帝手中的书作为聊天的话题。
  “哦?”
  朱翊钧抬头看去,原来是沈鲤站了出来。
  他不再敷衍,而是认真了点,笑道:“先生小瞧我了,水滸一词出自《诗经·大雅·
  》,『古公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水滸”在此指水边的安居之地,象徵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暗合《水滸传》中梁山好汉聚义反抗压迫、寻求安身立命的主题。
  但是,如果真把水滸当做安身立命的意思,那就是有点望文生义了。
  《诗经》可是五经之一。
  是儒家经典。
  这一段中的古公父乃周太王,是周的首领,这一段所说的迁徙,为后来的周人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础。
  因为周人所在的土地本来是不適於耕种的,自他们迁徙之后,才来到了周原,自此安居乐业,有了王霸之基。
  因此,水滸也指周原。
  而周一直被儒家推崇,儒家所谓的克已復礼,其中礼就是说周礼。
  周礼,周公,这些才是儒家思想的起源,甚至是诸子百家的起源。
  周原又是周的龙兴之地。
  因此,这个水滸一词是非常了不得的,它还可以引申为理想之地、理想乡、天堂、伊甸园、旧约里的迦南、应许之地等宗教概念。
  梁山好汉入伙前大多穷困潦倒,或者走投无路,梁山就好像一个善堂,这些好汉来多少收多少。
  这里面是有说法的,所谓绝望之人来到了希望之地。
  自然可以找到归宿。
  与其说是宋江等人赚了谁上山,不如说是这些好汉之前就期盼著一个收留自己的希望之地。
  於是希望之地应允,他们便上了梁山。
  水滸传虽然是现实主义作品,但是其实是理想主义的描写的。
  立意非常高。
  前世的朱翊钧大概知道一些,但是却没有认真研读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