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水滸传的作者没文化?(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现在有了原主万历的儒学知识,再结合自己前世学到的艺术知识,以及很多专家对於水滸的赏析,他看的时候还真的称得上津津有味。
  “陛下博闻强记,臣佩服。”
  沈鲤恭维了一下。
  朱翊钧看著沈鲤,等著他下面的话,他之所以对沈鲤格外看重是有原因的。
  因为沈鲤对原主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不仅讲学讲得好,让自已能听得懂。
  为人也很有原则,人品也好。
  总之,很受原主的敬重。
  朱翊钧自然需要保持习惯,为此他还专门下旨让沈鲤来继续讲课。
  本来沈鲤已经到翰林任职了。
  “那陛下就该知道,即使身在水滸之地,这梁山好汉依旧奈何不得朝廷。”
  “而朝廷中,宋徽宗昏庸,乃至民乱四起,对外不能抵御大辽,对內不能平方腊,乃至到了最后,虽有这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听其命,却依旧留不住。”
  沈鲤一脸认真道,“其人还是端王时就是有名的轻桃,当了皇帝,又如何能成为一代明君?”
  孙德秀张了张嘴,正想呵斥,但是见到皇帝好像並不在意,便忍住了。
  “哼,你们这群整天在翰林的混帐,如何知道皇爷这些天多么操劳?”
  孙德秀有些愤愤不平,虽然这段时间皇帝各种使唤他,还给他找了很多事情,但是皇帝很多的想法他还是看在眼中的,
  能来当宦官的人,除了个別野心勃勃之辈,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出身。
  贪,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仗势欺人是真的。
  但是希望有个圣主贤君为民做主也是真的。
  这个想法或许经过宫里的勾心斗角之后,已经渐渐消失。
  但是在以前受苦受穷的时候,却不止一次的期望过。
  至少牛鼻环的发明让孙德秀彻底看到了朱翊钧圣主贤君的可能。
  这玩意儿的作用太大了。
  精耕细作能提高粮食產量,这事情谁都知道。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农民是没有什么条件精耕细作的。
  只有部分地主和地很少的农民才有这个条件。
  前者是因为富有,后者是因为地太少。
  很多家庭则是有著一定数量的土地,但是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耕种完。
  耕牛太宝贵了,就算有,也不能玩命的使用。
  “我只是看书而已,何至於沦落到宋徽宗的地步。”
  朱翊钧无奈,沈鲤这话越来越夸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