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復活永康学派(2 / 3)
“再后来南宋灭亡,永康学派就更加没落了,不过其学术思想也未完全断绝,而是在婺州路附近开枝散叶,逐渐与理学互相融合,要真的说起来,其实臣的师祖便是永康学派的传人之一。”
鲁锦闻言一愣,“你不是和脱脱同一位老师吗?难不成脱脱也是永康学派的传人?”
“这当然不是,纯粹的永康学派早已不復存在,只是已经和程朱理学融合了而已,再说微臣曾经拜过多位先生为师,与脱脱同窗只是民间笑谈而已,臣可从没觉得脱脱是臣的同窗。”
“竟然一位传人都没留下,那真是可惜了。”鲁锦顿时感慨道。
他以前是纯粹的理科生,真不知道儒家还出过一个什么永康学派,而且这陈亮居然和辛弃疾是好友,和朱熹对著喷,一听就知道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只是生错了时代,如果现在有这种对自己胃口的人,鲁锦肯定是会重用的。
宋濂见鲁锦有惋惜之意,当即再次说道,“其实陛下不必惋惜,这永康学派的没落,固然有时代的原因,但也有陈龙川自己的原因,陈公当时虽提出了主张,但其理论並不充实,比不过朱子的理学也实为正常。
“至於人才和学派之事,臣以为,用不了多久,自会有適合新朝的新学说诞生,恐怕到时还会比永康学派更完善,也未可知。”
鲁锦闻言笑了笑,意味深长的对宋濂反问道,“景濂先生应该也比较倾向程朱理学吧,难道对朕鼓励这『急功近利』的学派就不反感?”
宋濂当即正色道,“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陛下坚持如此施政,下面自会有人逢迎圣意,將这永康学派復活,甚至发展壮大,又岂是臣反不反感可以影响的。
“再说臣其实也算半个永康传人,臣並不反对陛下的务实施政,只是臣还是要劝諫一句,即便陈公真的还健在人世,他的思想也是义利双行,王霸並用,臣不反对经商重利,也不反对陛下的霸道之举,但臣希望陛下做这些的时候,也不要忘了义之所在,王在霸前。”
鲁锦闻言再次笑了笑,当即反问道,“所以先生是说朕不讲义气,只重功利嘍?”
宋濂连忙还要再次解释什么,鲁锦却一摆手將他打断道。
“既然先生对朕劝諫,那朕也提醒先生一句,所谓的王霸並用,应该是內王外霸,朕对高丽、渤泥、苏禄这样的外藩小邦是霸道了些,但不是还有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吗?
“你与豺狼讲道理,对豺狼再好,它也是不会听的,甚至不愿听,只有刀棒加身,把那畜生彻底打服了,让它畏惧你手中的刀棒,它才会乖顺的像犬一样,至於施王道,妄图靠讲道理感化豺狼,则全是无稽之谈,就算真的要施王道,那也是霸道起了作用之后的事。
“还有义利双行,何为义?何为利?九等阶梯税限制士绅兼併土地,让小民得以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这才是真正的大义,而不是几个士绅酸儒口中的义气之爭。
“至於重利,朝廷大兴工商,让那些只知道兼併土地,放高利贷剥削小民的士绅转投工商,既可以增加税收,富国强兵,又可以让他们赚取私利,还可以吸纳流民做工,解决人口滋生导致的土地兼併,这才是真正的国家之利,万民之利。
“这才是真正的王霸並用,义利双行,先生以为然否?”
按照鲁锦这么个解释,宋濂还真不好反驳,迟疑片刻,最终还是只能拱手道,“陛下所言令臣茅塞顿开,臣受教了。”
鲁锦这才点了点头,隨即又看向叶琛问道,“叶先生可还有什么要问的?”
叶琛以前也没接触过鲁锦,不知道这位陛下的为人和施政,也是今天听到鲁锦和宋濂的这场奏对,才大概了解鲁锦的施政態度,对鲁锦有了个明確的印象。
不过学派什么的,和他关係不大,既然鲁锦让他提问,那他就继续提教材上的问题。
於是就听叶琛再次问道,“陛下,臣观此教材,似是要以这拼音代替以往的韵书,甚至连音调也要固定下来,还有这文字,许多文字都以俗体为正,甚至还有不少原本没有俗字的文字,也被主动俗化,不知道这又有何用意?”
鲁锦闻言当即道,“先生可否知道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是何用意?”
“这臣当然知道。”
鲁锦隨即点点头,“始皇帝什么用意,朕就是什么用意,推行拼音不仅是要书同文,更是要语同声,更为关键的,这拼音学起来要比韵书更为简单,主动將一些复杂的汉字进行俗化,也是为了降低学习写字的难度。
“这二者合起来,一是为了降低学习教化的门槛,让更多百姓可以接受教育,同时也是为了更方便的同化蛮夷,弥合南北。
“燕云辽东等北方之地,早已脱离王化数百年,若不如此,如何才能让南人消除对北人的鄙视,如何让北人知道自己曾是汉家遗孤?”
“原来如此,臣明白了。”叶琛这才抱拳表示明白。
“嗯。”鲁锦点点头,再次问道,“谁对新教材还有疑问?”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冯国用当即说道,“陛下,臣对这教材內容没什么疑问,就是这么多的书,还要免费发给天下学子,按照陛下之前说的每个县至少一所小学的规模,这个开支恐怕比军费还高啊,朝廷能负担的起吗?” ↑返回顶部↑
鲁锦闻言一愣,“你不是和脱脱同一位老师吗?难不成脱脱也是永康学派的传人?”
“这当然不是,纯粹的永康学派早已不復存在,只是已经和程朱理学融合了而已,再说微臣曾经拜过多位先生为师,与脱脱同窗只是民间笑谈而已,臣可从没觉得脱脱是臣的同窗。”
“竟然一位传人都没留下,那真是可惜了。”鲁锦顿时感慨道。
他以前是纯粹的理科生,真不知道儒家还出过一个什么永康学派,而且这陈亮居然和辛弃疾是好友,和朱熹对著喷,一听就知道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只是生错了时代,如果现在有这种对自己胃口的人,鲁锦肯定是会重用的。
宋濂见鲁锦有惋惜之意,当即再次说道,“其实陛下不必惋惜,这永康学派的没落,固然有时代的原因,但也有陈龙川自己的原因,陈公当时虽提出了主张,但其理论並不充实,比不过朱子的理学也实为正常。
“至於人才和学派之事,臣以为,用不了多久,自会有適合新朝的新学说诞生,恐怕到时还会比永康学派更完善,也未可知。”
鲁锦闻言笑了笑,意味深长的对宋濂反问道,“景濂先生应该也比较倾向程朱理学吧,难道对朕鼓励这『急功近利』的学派就不反感?”
宋濂当即正色道,“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陛下坚持如此施政,下面自会有人逢迎圣意,將这永康学派復活,甚至发展壮大,又岂是臣反不反感可以影响的。
“再说臣其实也算半个永康传人,臣並不反对陛下的务实施政,只是臣还是要劝諫一句,即便陈公真的还健在人世,他的思想也是义利双行,王霸並用,臣不反对经商重利,也不反对陛下的霸道之举,但臣希望陛下做这些的时候,也不要忘了义之所在,王在霸前。”
鲁锦闻言再次笑了笑,当即反问道,“所以先生是说朕不讲义气,只重功利嘍?”
宋濂连忙还要再次解释什么,鲁锦却一摆手將他打断道。
“既然先生对朕劝諫,那朕也提醒先生一句,所谓的王霸並用,应该是內王外霸,朕对高丽、渤泥、苏禄这样的外藩小邦是霸道了些,但不是还有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吗?
“你与豺狼讲道理,对豺狼再好,它也是不会听的,甚至不愿听,只有刀棒加身,把那畜生彻底打服了,让它畏惧你手中的刀棒,它才会乖顺的像犬一样,至於施王道,妄图靠讲道理感化豺狼,则全是无稽之谈,就算真的要施王道,那也是霸道起了作用之后的事。
“还有义利双行,何为义?何为利?九等阶梯税限制士绅兼併土地,让小民得以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这才是真正的大义,而不是几个士绅酸儒口中的义气之爭。
“至於重利,朝廷大兴工商,让那些只知道兼併土地,放高利贷剥削小民的士绅转投工商,既可以增加税收,富国强兵,又可以让他们赚取私利,还可以吸纳流民做工,解决人口滋生导致的土地兼併,这才是真正的国家之利,万民之利。
“这才是真正的王霸並用,义利双行,先生以为然否?”
按照鲁锦这么个解释,宋濂还真不好反驳,迟疑片刻,最终还是只能拱手道,“陛下所言令臣茅塞顿开,臣受教了。”
鲁锦这才点了点头,隨即又看向叶琛问道,“叶先生可还有什么要问的?”
叶琛以前也没接触过鲁锦,不知道这位陛下的为人和施政,也是今天听到鲁锦和宋濂的这场奏对,才大概了解鲁锦的施政態度,对鲁锦有了个明確的印象。
不过学派什么的,和他关係不大,既然鲁锦让他提问,那他就继续提教材上的问题。
於是就听叶琛再次问道,“陛下,臣观此教材,似是要以这拼音代替以往的韵书,甚至连音调也要固定下来,还有这文字,许多文字都以俗体为正,甚至还有不少原本没有俗字的文字,也被主动俗化,不知道这又有何用意?”
鲁锦闻言当即道,“先生可否知道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是何用意?”
“这臣当然知道。”
鲁锦隨即点点头,“始皇帝什么用意,朕就是什么用意,推行拼音不仅是要书同文,更是要语同声,更为关键的,这拼音学起来要比韵书更为简单,主动將一些复杂的汉字进行俗化,也是为了降低学习写字的难度。
“这二者合起来,一是为了降低学习教化的门槛,让更多百姓可以接受教育,同时也是为了更方便的同化蛮夷,弥合南北。
“燕云辽东等北方之地,早已脱离王化数百年,若不如此,如何才能让南人消除对北人的鄙视,如何让北人知道自己曾是汉家遗孤?”
“原来如此,臣明白了。”叶琛这才抱拳表示明白。
“嗯。”鲁锦点点头,再次问道,“谁对新教材还有疑问?”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冯国用当即说道,“陛下,臣对这教材內容没什么疑问,就是这么多的书,还要免费发给天下学子,按照陛下之前说的每个县至少一所小学的规模,这个开支恐怕比军费还高啊,朝廷能负担的起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