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做回自己(4.9k)(1 / 4)
第172章 做回自己(4.9k)
话说晚膳时分,五庄观眾人围桌用饭。清风、明月骤然听出少年口音与李修安极为相似,不禁好奇,问他是否也来自东都。
岂料这一问,竟如阎王索命一般,惊得少年魂飞魄散。他身子一颤,手中的碗拿捏不住,“啪”的一声跌落於地,摔得粉碎。
这一声响,引得眾人纷纷投来目光。少年一时羞窘难当,只恨不得寻个地缝钻进去。一张脸先白后红,白红交错,终於羞愧地低下头,声若蚊蝇:“对—.对不住,甚甚是抱歉!”
说罢,慌忙弯腰蹲下,手忙脚乱地收拾碎片,再不敢多言。
清风摇头道:“不过摔了个碗,何须如此惊惶?吾等又非那妖—咳前番不是与你说了么?只当这里是自家,不必害怕,心安便好。”
眾师兄皆微笑頜首:“清风所言极是。正如青阳师弟曾说:天下道门是一家。”
明月更是直接上前帮他收拾碎瓷。忽见地上滴了几点血痕,又看他手上一道伤口,惊道:“呀!手都割破了,怎也不一声?”
少年连连摇头:“没没甚么。”
明月道:“別收了,我替你包扎一下。”
少年却只扯起衣角擦了擦血,浑不在意。明月急了,一把將他拉起:“快別捡了!”
眾人见状,一同帮忙收拾。李修安见此,暗嘆一声,走近温言道:“不必紧张,莫要害怕。”隨即轻执他受伤的右手,吹去一口清气,那伤口顿时癒合,血也立止。
这本是小事一桩,少年却异常感动,连声道谢不止。
李修安摇头:“区区小事,不必言谢。且吃饭罢。“
此刻眾人皆心有灵犀,再不提同乡之事,只夸饭菜可口,甚合口味。实则少年厨艺確是不错,
大家吃得颇为满意。
少年仍如先前一般,低头红脸,只扒白饭,却不主动夹菜。
清风、明月又劝:“別只吃饭,白饭有何滋味?多吃菜。”边说边往他碗中夹了许多菜。
少年又低头谢过,隨即三下五除二將碗中饭菜吃得罄尽,便急寻了个藉口,说是要去收拾房间,待会儿再来收碗,而后逃也似地匆匆离去,生怕眾人再问什么。
李修安復又嘆息。这般情状,叫他想起东都的守明。虽表面平静,但他知道这少年脆弱的心灵仍伤痕累累,远未从创伤中走出。
他平日那般勤勉忙碌、不肯歇息,又何尝不是一种逃避?或许他不是真的忘了,只是不忍回忆、不敢回想罢了。
不过从方才反应之中,李修安大致確定他確实来自东都。不仅连襟山带给他痛不欲生的记忆,
恐怕在东都的那段往事,於他亦是不堪回首。很难想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究竟经歷了怎样的折磨与苦难。
清风、明月望著他离去背影,心中甚是怜悯。落叶观下那地狱般的密室惨景,至今思之,仍教二人不寒而慄,更何况亲歷之人?
清风嘆道:“他外伤虽愈,心伤仍重。但愿能早日走出阴霾才好哩。”
明月亦道:“他似真来自东土东都。那里距我五庄观尚有万里之遥,不知怎会被妖道掳去?师弟,你之前不是说东土之地多为人祸,罕有妖邪么?”
李修安微摇其首:“其中缘由,我亦不知。或与那妖道之师弟黑鸦道人有关?但无论如何,此段经歷必是他心中至痛。他既怕被问起,诸位师兄便莫再提了。待明日师父大殿讲经完毕,我私下求教师父,推算一番,或可为他解开心结,疗愈心伤。”
眾师兄自无异议。清风、明月喜道:“正是!正是!可请教师父矣!那便有劳师弟了。”
那三位中年道士也与眾人同席用饭。虽经歷悲惨,但他们已渐渐走出阴影。
年长的月明子忍不住嘆道:“他倒与贫道有些相似,也是个苦命人。” ↑返回顶部↑
话说晚膳时分,五庄观眾人围桌用饭。清风、明月骤然听出少年口音与李修安极为相似,不禁好奇,问他是否也来自东都。
岂料这一问,竟如阎王索命一般,惊得少年魂飞魄散。他身子一颤,手中的碗拿捏不住,“啪”的一声跌落於地,摔得粉碎。
这一声响,引得眾人纷纷投来目光。少年一时羞窘难当,只恨不得寻个地缝钻进去。一张脸先白后红,白红交错,终於羞愧地低下头,声若蚊蝇:“对—.对不住,甚甚是抱歉!”
说罢,慌忙弯腰蹲下,手忙脚乱地收拾碎片,再不敢多言。
清风摇头道:“不过摔了个碗,何须如此惊惶?吾等又非那妖—咳前番不是与你说了么?只当这里是自家,不必害怕,心安便好。”
眾师兄皆微笑頜首:“清风所言极是。正如青阳师弟曾说:天下道门是一家。”
明月更是直接上前帮他收拾碎瓷。忽见地上滴了几点血痕,又看他手上一道伤口,惊道:“呀!手都割破了,怎也不一声?”
少年连连摇头:“没没甚么。”
明月道:“別收了,我替你包扎一下。”
少年却只扯起衣角擦了擦血,浑不在意。明月急了,一把將他拉起:“快別捡了!”
眾人见状,一同帮忙收拾。李修安见此,暗嘆一声,走近温言道:“不必紧张,莫要害怕。”隨即轻执他受伤的右手,吹去一口清气,那伤口顿时癒合,血也立止。
这本是小事一桩,少年却异常感动,连声道谢不止。
李修安摇头:“区区小事,不必言谢。且吃饭罢。“
此刻眾人皆心有灵犀,再不提同乡之事,只夸饭菜可口,甚合口味。实则少年厨艺確是不错,
大家吃得颇为满意。
少年仍如先前一般,低头红脸,只扒白饭,却不主动夹菜。
清风、明月又劝:“別只吃饭,白饭有何滋味?多吃菜。”边说边往他碗中夹了许多菜。
少年又低头谢过,隨即三下五除二將碗中饭菜吃得罄尽,便急寻了个藉口,说是要去收拾房间,待会儿再来收碗,而后逃也似地匆匆离去,生怕眾人再问什么。
李修安復又嘆息。这般情状,叫他想起东都的守明。虽表面平静,但他知道这少年脆弱的心灵仍伤痕累累,远未从创伤中走出。
他平日那般勤勉忙碌、不肯歇息,又何尝不是一种逃避?或许他不是真的忘了,只是不忍回忆、不敢回想罢了。
不过从方才反应之中,李修安大致確定他確实来自东都。不仅连襟山带给他痛不欲生的记忆,
恐怕在东都的那段往事,於他亦是不堪回首。很难想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究竟经歷了怎样的折磨与苦难。
清风、明月望著他离去背影,心中甚是怜悯。落叶观下那地狱般的密室惨景,至今思之,仍教二人不寒而慄,更何况亲歷之人?
清风嘆道:“他外伤虽愈,心伤仍重。但愿能早日走出阴霾才好哩。”
明月亦道:“他似真来自东土东都。那里距我五庄观尚有万里之遥,不知怎会被妖道掳去?师弟,你之前不是说东土之地多为人祸,罕有妖邪么?”
李修安微摇其首:“其中缘由,我亦不知。或与那妖道之师弟黑鸦道人有关?但无论如何,此段经歷必是他心中至痛。他既怕被问起,诸位师兄便莫再提了。待明日师父大殿讲经完毕,我私下求教师父,推算一番,或可为他解开心结,疗愈心伤。”
眾师兄自无异议。清风、明月喜道:“正是!正是!可请教师父矣!那便有劳师弟了。”
那三位中年道士也与眾人同席用饭。虽经歷悲惨,但他们已渐渐走出阴影。
年长的月明子忍不住嘆道:“他倒与贫道有些相似,也是个苦命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