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时代三部曲》(1 / 4)
第380章 《时代三部曲》
刘一民坐在曹禹的办公室里品着茶,静静地等待曹禹将《天下第一楼》给看完。
曹禹只看了一个开头,心里没有关注到内容上,反而是将《天下第一楼》代表的全聚德和《传奇大掌柜》代表的丰泽园拿来对比。
心想等到丰泽园看到这篇文章后,估计心里边要嘀咕了,这边还没得意多久呢,小说又直接将全聚德的名号竖成了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楼》以民国初年的全聚德为背景,此时盛极一时的北平烤鸭店全聚德正迎来艰难时刻。
掌柜的唐德源年迈多病无力管理全聚德的日常事务,只能退居二线,饭庄交给了两个儿子和二柜王子西打理。
可惜两个儿子都没有经营之才,两个纨绔子弟各有所爱,大儿子留恋于戏馆,二儿子酷爱武林,想当一个侠客,搞得整个饭庄鸡犬不宁。
伙计和厨师忙碌一年,到最后入不敷出,账面上全是两个少掌柜玩乐的支出。二柜王子西看着日薄西山的饭庄向老掌柜推荐了朋友卢孟实。
在老掌柜咽气之前,终于喊出了那句:“快去请卢孟实!”
卢孟实来了之后,凭借着自己的机灵劲和北平最好的堂头常贵、烤鸭师傅罗大头、御厨刘金锭一起将全聚德经营的有声有色。
《天下第一楼》原本就是人艺的话剧剧本,在人艺里和话剧界的名气仅次于《茶馆》。
燕京人艺毕竟是燕京的人艺剧团,别的话剧剧本虽然不错,但它得有自己的特色和属于燕京的独特气息。
这部话剧之所以能有如此地位,也是在人艺话剧式微之时,帮助人艺稳定了在全国话剧界的影响力,被称为人艺中兴之作。
如同《传奇大掌柜》一般,《天下第一楼》里的全聚德也是摆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晚清覆灭到辫子军、各路军阀、落魄的八旗子弟在全聚德粉墨登场,以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向读者和观众呈现出整个时代风貌。
里面每个人物都形象丰满,正反都立得住。掌柜卢孟实雄才大略,但也有作为商人的奸诈狡猾和逐利本性。通过行贿获得酒宴承办资格,面对债主连哄带骗,置对手于死地。
不符合书里的义商形象,但确实塑造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商人。打工数十年,和老兄弟一起再造全聚德,可惜仍然逃不了鸟尽弓藏的地步,被朋友王子西联合唐家二少赶出了全聚德。
协助他经营全聚德的御厨刘金锭,同时也是深爱着她的女人自杀身亡。
除了掌柜卢孟实的形象深入人心,堂头常贵的经历更是让人流泪。
常贵号称全北平最好的堂头,不仅对客人好,对自己人也仗义。曾劝说卢孟实拿钱替烤鸭师傅罗大头还赌债,拿着钱独自一人奔赴土匪窝换人。
但他也有个不省心的儿子小五,两人的剧情跟爱用斯丹康的包国维一样。常贵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学,可惜儿子却只会攀比,甚至被怂恿要火烧全聚德。
最后常贵在酒楼被一群兵痞打死,临死前还惦记着楼上客人的饭菜,报出菜名之后气绝身亡。
出殡当天,燕京的酒楼掌柜和伙计全部来为常贵送行,竞争对手路祭感叹:“像常贵这样的好堂头,北平城难找喽!”
烤鸭师傅罗大头,是个名厨,但是心胸狭窄,又沾染上赌气,帮派思想严重,也讲几分义气。
八旗子弟的代表人物克五,在全聚德是面饼擦嘴的主,吃饭不小心打碎了明青碗,嚣张的又要来了十几个,在酒楼扔到地上玩。
一入民国,立即成了落魄贵族,在大街上拉洋车为生。驴死了不倒架,拉洋车硬生生说成了为了练习马拉松.
最后卢孟实一副对联概括了前后事——上联是: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下联: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横批:没有不散的宴。
这部剧并不如《传奇大掌柜》一样高潮不断,叙事节奏不疾不徐,老京城的人物风貌描写到位,不经意间可以让人会心一笑,又可以让人琢磨出几分道理,可雅也可俗。
这剧本经过多次修改才达到了经典的地步,八十年代末受到外国新文学思潮影响严重,话剧里面加入了大量的意识流、倒叙等手法。
这些并不符合国内话剧,尤其是有历史厚重感的话剧,最后在导演的建议下全部修改。
事实证明,现实主义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主流的文学创作手法。 ↑返回顶部↑
刘一民坐在曹禹的办公室里品着茶,静静地等待曹禹将《天下第一楼》给看完。
曹禹只看了一个开头,心里没有关注到内容上,反而是将《天下第一楼》代表的全聚德和《传奇大掌柜》代表的丰泽园拿来对比。
心想等到丰泽园看到这篇文章后,估计心里边要嘀咕了,这边还没得意多久呢,小说又直接将全聚德的名号竖成了天下第一。
《天下第一楼》以民国初年的全聚德为背景,此时盛极一时的北平烤鸭店全聚德正迎来艰难时刻。
掌柜的唐德源年迈多病无力管理全聚德的日常事务,只能退居二线,饭庄交给了两个儿子和二柜王子西打理。
可惜两个儿子都没有经营之才,两个纨绔子弟各有所爱,大儿子留恋于戏馆,二儿子酷爱武林,想当一个侠客,搞得整个饭庄鸡犬不宁。
伙计和厨师忙碌一年,到最后入不敷出,账面上全是两个少掌柜玩乐的支出。二柜王子西看着日薄西山的饭庄向老掌柜推荐了朋友卢孟实。
在老掌柜咽气之前,终于喊出了那句:“快去请卢孟实!”
卢孟实来了之后,凭借着自己的机灵劲和北平最好的堂头常贵、烤鸭师傅罗大头、御厨刘金锭一起将全聚德经营的有声有色。
《天下第一楼》原本就是人艺的话剧剧本,在人艺里和话剧界的名气仅次于《茶馆》。
燕京人艺毕竟是燕京的人艺剧团,别的话剧剧本虽然不错,但它得有自己的特色和属于燕京的独特气息。
这部话剧之所以能有如此地位,也是在人艺话剧式微之时,帮助人艺稳定了在全国话剧界的影响力,被称为人艺中兴之作。
如同《传奇大掌柜》一般,《天下第一楼》里的全聚德也是摆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晚清覆灭到辫子军、各路军阀、落魄的八旗子弟在全聚德粉墨登场,以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向读者和观众呈现出整个时代风貌。
里面每个人物都形象丰满,正反都立得住。掌柜卢孟实雄才大略,但也有作为商人的奸诈狡猾和逐利本性。通过行贿获得酒宴承办资格,面对债主连哄带骗,置对手于死地。
不符合书里的义商形象,但确实塑造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商人。打工数十年,和老兄弟一起再造全聚德,可惜仍然逃不了鸟尽弓藏的地步,被朋友王子西联合唐家二少赶出了全聚德。
协助他经营全聚德的御厨刘金锭,同时也是深爱着她的女人自杀身亡。
除了掌柜卢孟实的形象深入人心,堂头常贵的经历更是让人流泪。
常贵号称全北平最好的堂头,不仅对客人好,对自己人也仗义。曾劝说卢孟实拿钱替烤鸭师傅罗大头还赌债,拿着钱独自一人奔赴土匪窝换人。
但他也有个不省心的儿子小五,两人的剧情跟爱用斯丹康的包国维一样。常贵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学,可惜儿子却只会攀比,甚至被怂恿要火烧全聚德。
最后常贵在酒楼被一群兵痞打死,临死前还惦记着楼上客人的饭菜,报出菜名之后气绝身亡。
出殡当天,燕京的酒楼掌柜和伙计全部来为常贵送行,竞争对手路祭感叹:“像常贵这样的好堂头,北平城难找喽!”
烤鸭师傅罗大头,是个名厨,但是心胸狭窄,又沾染上赌气,帮派思想严重,也讲几分义气。
八旗子弟的代表人物克五,在全聚德是面饼擦嘴的主,吃饭不小心打碎了明青碗,嚣张的又要来了十几个,在酒楼扔到地上玩。
一入民国,立即成了落魄贵族,在大街上拉洋车为生。驴死了不倒架,拉洋车硬生生说成了为了练习马拉松.
最后卢孟实一副对联概括了前后事——上联是: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下联: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横批:没有不散的宴。
这部剧并不如《传奇大掌柜》一样高潮不断,叙事节奏不疾不徐,老京城的人物风貌描写到位,不经意间可以让人会心一笑,又可以让人琢磨出几分道理,可雅也可俗。
这剧本经过多次修改才达到了经典的地步,八十年代末受到外国新文学思潮影响严重,话剧里面加入了大量的意识流、倒叙等手法。
这些并不符合国内话剧,尤其是有历史厚重感的话剧,最后在导演的建议下全部修改。
事实证明,现实主义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主流的文学创作手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