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半成品机炮(2 / 3)
见最终结果挺好,战舰也能顺利磨合,鲁路修也就不担心了。
不过,就在他最终离开军舰之前,他本想顺带着看一眼新式的138.6毫米高平两用副炮表现如何,结果走到副炮甲板时,视线就被一些稀奇古怪的新玩意儿吸引了。
他看到“巴里亚号”上层建筑的舷侧搭了一些临时平台,就在高平两用副炮的后上方,堆了一些奇怪的小管子。
“这些是什么东西?刚试制的小口径防空炮么?但是怎么看起来这么奇怪。”鲁路修忍不住问。
古斯塔夫.克虏伯也立刻帮他解答:“去年年中的时候,斯柯达的装甲车刚刚下生产线的时候,你不就提了要求,让dwm造13.2毫米的重机枪,让我们分出一个团队造20毫米机炮,我们可都是认认真真有在干活,莱因哈特.贝克博士的团队可是加班了整整半年。”
鲁路修愕然,这才摸着面前的一门20毫米炮:“所以……你们这么快就搞出来了?不可能吧!就算天天加班也做不到。而且这东西怎么看起来……这么‘瘦’?”
古斯塔夫便摸着那门20毫米炮指点:“这其实还不是完全体,目前我们和dwm公司,都分别只造出了原始弹药,以及与之适配的、还没有自动连发能力的单发枪炮,目前这两款只是用来测试子弹和炮弹的弹道特性用的,射速很慢。”
鲁路修恍然,不由想到了地球位面的毛瑟13.2毫米反坦克步枪。
他连忙确认追问道:“所以,你们其实是搞出了单发步枪和……手拉机的小口径炮?”
鲁路修如今已经很熟悉各种军方的枪炮了,于是他凭经验摸索了一下眼前这门还没装弹药的20毫米小炮,就意识到这是一门需要手动退壳和装弹的炮。
嗯……大致就类似于地球位面“俾斯麦级”的垃圾37毫米手拉机防空小炮,甚至更简陋一点。
而且,37毫米的炮用手拉机也就罢了,毕竟现在的技术水平造不出40毫米博福斯那样的玩意儿。
但20毫米的小炮,也依然用手拉机、装一发打一发退一发壳,就实在太简陋了。
鲁路修忍不住问了个问题:“这玩意儿靠手动装填,最快可以打多快?”
古斯塔夫想了想:“大概每分钟三四十发吧,这我记不清了,你要不要问问贝克博士,他今天也来参加验收仪式了。”
鲁路修:“项目负责人亲自来了?那也好,找来问问吧。”
古斯塔夫便吩咐助理去找人,不一会儿就把莱因哈特.贝克找来了,甚至还额外找来了一名dwm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负责13.2毫米口径弹药和机枪研发工作的,还有一名从毛瑟公司借调到dwm配合的工程师。
鲁路修如今的地位也是今时不同往日,虽然还是准将,可已经快要一呼百应了。
贝克博士作为地球位面的“厄利孔机炮之父”,对自己的作品当然是轻车熟路,告诉鲁路修这款新机炮目前极限可以打每分钟45发左右。
20毫米的小炮,还这么慢,放后世绝对是耻辱了,但谁让它才刚初生呢。
鲁路修也没要求过高,先问他对目前的弹道特性满意么,贝克博士也说弹道没问题,精度和装药、威力都是可以的,未来如果有改进,也是让炮本身去跟着改,而弹药就不动了。
鲁路修又问起他对于未来如何实现自动射击、有没有想法,比如是不是想借鉴传统mg08重机枪那样的闭锁机构和退壳复进系统。
在这一点上,贝克博士很有自己的想法,他婉拒了这一技术路线,表示如果要作为防空炮和反轻装甲目标和土木工事的扫射型机炮,他还是更看好类似于mp15冲锋枪那种“自由枪机”的结构。
当然了,放到机炮上,应该叫“自由炮机”,不过肯定跟mp15不完全一样,他在设想一种延迟点火激发的撞针机械结构,反正跟mp15冲锋枪最相似的原理点就在于,他不准备追求“彻底锁死枪膛再激发”,而是跟自由枪机冲锋枪一样,能容忍一些尾膛的漏气、漏烟、漏火问题。
膛压和射程也有可能因此降低,穿甲厚度和动能也有可能降低,但那样才能确保最快速度研发出来,而且射速够快。
贝克博士还说,反正20毫米的机炮,对于目前敌人普遍只有8毫米的“小威利”坦克装甲,已经绰绰有余了,只要尽快造出来,打目前布国人的一切坦克都是绝对能穿的。
打一切飞机也都可以做到只要命中就打穿、打断。至于能不能一发就击落,那还得看是否命中要害,否则就算穿了断了,但不是要害部位,飞机还能挣扎着飞回去,那也没办法。只要打中机体核心部位,任何飞机都是秒杀的。
鲁路修原本也不是很懂机枪和机炮的自动装弹细节原理,但他知道历史上的厄利孔机炮似乎也是有点这个风格的。如今因为鲁路修导致的蝴蝶效应,mp18冲锋枪变成了mp15,提前三年诞生。
mp15上的“自由枪机”能够极大简化自动枪炮抽壳和复进装填的结构设计。这个优势被贝克博士看到了,由此启发触类旁通,加快了他自己的研究进度,这也不足为奇。
鲁路修因为之前跟伯格曼公司的雨果.施迈瑟讨论过很久,也现学了不少冲锋枪自动原理,当下他就拿去年学到的经验,跟贝克博士又切磋一番,互相取长补短,也算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了。 ↑返回顶部↑
不过,就在他最终离开军舰之前,他本想顺带着看一眼新式的138.6毫米高平两用副炮表现如何,结果走到副炮甲板时,视线就被一些稀奇古怪的新玩意儿吸引了。
他看到“巴里亚号”上层建筑的舷侧搭了一些临时平台,就在高平两用副炮的后上方,堆了一些奇怪的小管子。
“这些是什么东西?刚试制的小口径防空炮么?但是怎么看起来这么奇怪。”鲁路修忍不住问。
古斯塔夫.克虏伯也立刻帮他解答:“去年年中的时候,斯柯达的装甲车刚刚下生产线的时候,你不就提了要求,让dwm造13.2毫米的重机枪,让我们分出一个团队造20毫米机炮,我们可都是认认真真有在干活,莱因哈特.贝克博士的团队可是加班了整整半年。”
鲁路修愕然,这才摸着面前的一门20毫米炮:“所以……你们这么快就搞出来了?不可能吧!就算天天加班也做不到。而且这东西怎么看起来……这么‘瘦’?”
古斯塔夫便摸着那门20毫米炮指点:“这其实还不是完全体,目前我们和dwm公司,都分别只造出了原始弹药,以及与之适配的、还没有自动连发能力的单发枪炮,目前这两款只是用来测试子弹和炮弹的弹道特性用的,射速很慢。”
鲁路修恍然,不由想到了地球位面的毛瑟13.2毫米反坦克步枪。
他连忙确认追问道:“所以,你们其实是搞出了单发步枪和……手拉机的小口径炮?”
鲁路修如今已经很熟悉各种军方的枪炮了,于是他凭经验摸索了一下眼前这门还没装弹药的20毫米小炮,就意识到这是一门需要手动退壳和装弹的炮。
嗯……大致就类似于地球位面“俾斯麦级”的垃圾37毫米手拉机防空小炮,甚至更简陋一点。
而且,37毫米的炮用手拉机也就罢了,毕竟现在的技术水平造不出40毫米博福斯那样的玩意儿。
但20毫米的小炮,也依然用手拉机、装一发打一发退一发壳,就实在太简陋了。
鲁路修忍不住问了个问题:“这玩意儿靠手动装填,最快可以打多快?”
古斯塔夫想了想:“大概每分钟三四十发吧,这我记不清了,你要不要问问贝克博士,他今天也来参加验收仪式了。”
鲁路修:“项目负责人亲自来了?那也好,找来问问吧。”
古斯塔夫便吩咐助理去找人,不一会儿就把莱因哈特.贝克找来了,甚至还额外找来了一名dwm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负责13.2毫米口径弹药和机枪研发工作的,还有一名从毛瑟公司借调到dwm配合的工程师。
鲁路修如今的地位也是今时不同往日,虽然还是准将,可已经快要一呼百应了。
贝克博士作为地球位面的“厄利孔机炮之父”,对自己的作品当然是轻车熟路,告诉鲁路修这款新机炮目前极限可以打每分钟45发左右。
20毫米的小炮,还这么慢,放后世绝对是耻辱了,但谁让它才刚初生呢。
鲁路修也没要求过高,先问他对目前的弹道特性满意么,贝克博士也说弹道没问题,精度和装药、威力都是可以的,未来如果有改进,也是让炮本身去跟着改,而弹药就不动了。
鲁路修又问起他对于未来如何实现自动射击、有没有想法,比如是不是想借鉴传统mg08重机枪那样的闭锁机构和退壳复进系统。
在这一点上,贝克博士很有自己的想法,他婉拒了这一技术路线,表示如果要作为防空炮和反轻装甲目标和土木工事的扫射型机炮,他还是更看好类似于mp15冲锋枪那种“自由枪机”的结构。
当然了,放到机炮上,应该叫“自由炮机”,不过肯定跟mp15不完全一样,他在设想一种延迟点火激发的撞针机械结构,反正跟mp15冲锋枪最相似的原理点就在于,他不准备追求“彻底锁死枪膛再激发”,而是跟自由枪机冲锋枪一样,能容忍一些尾膛的漏气、漏烟、漏火问题。
膛压和射程也有可能因此降低,穿甲厚度和动能也有可能降低,但那样才能确保最快速度研发出来,而且射速够快。
贝克博士还说,反正20毫米的机炮,对于目前敌人普遍只有8毫米的“小威利”坦克装甲,已经绰绰有余了,只要尽快造出来,打目前布国人的一切坦克都是绝对能穿的。
打一切飞机也都可以做到只要命中就打穿、打断。至于能不能一发就击落,那还得看是否命中要害,否则就算穿了断了,但不是要害部位,飞机还能挣扎着飞回去,那也没办法。只要打中机体核心部位,任何飞机都是秒杀的。
鲁路修原本也不是很懂机枪和机炮的自动装弹细节原理,但他知道历史上的厄利孔机炮似乎也是有点这个风格的。如今因为鲁路修导致的蝴蝶效应,mp18冲锋枪变成了mp15,提前三年诞生。
mp15上的“自由枪机”能够极大简化自动枪炮抽壳和复进装填的结构设计。这个优势被贝克博士看到了,由此启发触类旁通,加快了他自己的研究进度,这也不足为奇。
鲁路修因为之前跟伯格曼公司的雨果.施迈瑟讨论过很久,也现学了不少冲锋枪自动原理,当下他就拿去年学到的经验,跟贝克博士又切磋一番,互相取长补短,也算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