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我是为了民族,不是为了皇帝(2 / 5)
而且,战争打到现在这个程度,我觉得,要想真正冷静地利益最大化,是很难做到的,最后总有人会冲动,没有人能真正看到利益最大化的拐点在哪里、走到哪里之后,再往前多走一步就是纯亏。
输的时候觉得只要翻盘了就停手,但真让他翻盘了,他就想再最后赚一笔大的再收手,否则前面平进平出等于白忙活。赌徒有几个停得了手的,是他们智力低下导致停不了手么?我看未必。”
鲁路修这话已经说得很正直了,让皇帝很难接受,皇帝也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接话。
虽然鲁路修已经表现得很神算,但相比于早几个月拿下波兰地区,皇帝怎么能因为鲁路修的几句话就要求前线部队暂缓进攻呢?
就算皇帝再想重用鲁路修,眼下这个节骨眼上还不如先冷处理稍微等几天,等前线兴登伯格和罗登道夫有进展了,再来拿事实打鲁路修的脸,收拾收拾他的桀骜不驯情绪。
而就算兴登伯格没进展,皇帝到时候也不过是顺水推舟,再延揽鲁路修一次,丢的是兴登伯格的脸,而非皇帝本人的脸。
而且,威廉皇帝觉得,战争已经打到这个份上了,听下面的人说,露沙人在本次大战中已经被歼灭了超过600万军,这怎么可能还死守得住?
于是,皇帝就草草结束了这次奏对,又岔开话题闲聊几句,和颜悦色让鲁路修先回波茨坦,好好写论文,正式毕业了再等通知。
鲁路修也就假装没看出来皇帝态度的变化,礼貌地告辞了。
……
辞别皇帝之后,鲁路修倒也不急着回波茨坦。
他这趟请假出来,其实也才过了三四天,而他请的是整整两周的假期。
所以他就跟着古斯塔夫.克虏伯的便车,转道去鲁尔区的埃森视察几天。
枪炮和传动这些军工领域的事情都已经聊完了,不过鲁路修还可以再抽空关注一下民生方面的近况。
顺便看看之前他托姐姐姐夫扩大经营、搞劣质钢造钢轨和火车皮的业务,如今进行的怎么样了。
而且听说国铁的二把手、负责统筹全国铁路新建和机车、车皮采购事务的副总裁,柳德波特.卡尔中将,如今也常驻埃森。因为帝国的火车厂和钢轨厂大多集中在那片区域,国铁要集中采购,自然是常驻埃森比较方便。
去埃森的火车上,古斯塔夫一开始对鲁路修愈发敬畏,因为他不知道鲁路修昨天觐见皇帝、御前奏对到底说了些什么,还以为鲁路修得到了更多的圣眷,也就对他愈发肃然起敬。
但鲁路修却挑一些不敏感的、可以对外说的内容,实话实说了,表示自己刚正不阿,不愿意去总参谋部执行那些自己不看好的命令,所以皇帝也冷静了下来,并没有立刻招揽自己直接进总参谋部。
古斯塔夫听后深感惋惜:
“诶……你们年轻人还是太冲动了,觐见面圣怎么能这么刚直不阿呢,也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不管怎么样,先进总参谋部总是好的。
你还年轻,就算总参谋部最高层决策错误了,陛下心里自然清楚,到时候也会知道那不是你的错。尤其有些建议你已经先提过了,最后你对了,陛下难道会记不得么?”
鲁路修却不这么想:“就算陛下能分得那么细,知道总参谋部的每一次决策,究竟具体责任人是谁,那也不过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人知道。一亿人民会知道这些内幕么?
如果某一些不利于人民不利于国家的决策,是在我在总参谋部供职期间做出的,就算直接责任人不是我,外人是不管的,我不会容忍这样无谋鲁莽、拿人民和士兵性命去冒险搏功名的恶名落到自己头上。”
因为鲁路修很清楚,就算这场战争最终打赢了,帝国至今也已经伤亡被俘累计损失了170万人,比露沙人的630万虽然好很多,但绝对数字也不容小觑,毕竟帝国是三线作战、举世皆敌。
皇帝的威望已经折损,损失惨重的人民,在将来怨恨的时候,可不会管这个决策是皇帝做出的、还是总参谋部做出的、还是文官系统做出的。
除非,某个人就是以为民请命著称、以阻止皇帝扩大战争著称,甚至不惜押上自己的仕途前程,那样人民才会在仇恨和清算的时候单单把这个人摘出去。
而鲁路修在乎的恰恰是这个,他虽然可以确保,这个位面基本不会再有基尔水兵的闹腾。但不代表人民的厌战情绪能完全压制。总之未来在人民当中获取一个好名声,已经比获得皇帝个人的信任,更加重要了。
所谓“圣眷”,已经没十年八年前那么值钱了。
古斯塔夫沉默良久,也大致猜出了鲁路修心目中的优先级:这是一个把民望看的比圣眷更重要的年轻人,他到底要什么呢?
也多亏了德玛尼亚没什么篡逆的历史,古斯塔夫倒也不会想歪,最终也就觉得鲁路修是个爱惜羽毛的家伙。 ↑返回顶部↑
输的时候觉得只要翻盘了就停手,但真让他翻盘了,他就想再最后赚一笔大的再收手,否则前面平进平出等于白忙活。赌徒有几个停得了手的,是他们智力低下导致停不了手么?我看未必。”
鲁路修这话已经说得很正直了,让皇帝很难接受,皇帝也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接话。
虽然鲁路修已经表现得很神算,但相比于早几个月拿下波兰地区,皇帝怎么能因为鲁路修的几句话就要求前线部队暂缓进攻呢?
就算皇帝再想重用鲁路修,眼下这个节骨眼上还不如先冷处理稍微等几天,等前线兴登伯格和罗登道夫有进展了,再来拿事实打鲁路修的脸,收拾收拾他的桀骜不驯情绪。
而就算兴登伯格没进展,皇帝到时候也不过是顺水推舟,再延揽鲁路修一次,丢的是兴登伯格的脸,而非皇帝本人的脸。
而且,威廉皇帝觉得,战争已经打到这个份上了,听下面的人说,露沙人在本次大战中已经被歼灭了超过600万军,这怎么可能还死守得住?
于是,皇帝就草草结束了这次奏对,又岔开话题闲聊几句,和颜悦色让鲁路修先回波茨坦,好好写论文,正式毕业了再等通知。
鲁路修也就假装没看出来皇帝态度的变化,礼貌地告辞了。
……
辞别皇帝之后,鲁路修倒也不急着回波茨坦。
他这趟请假出来,其实也才过了三四天,而他请的是整整两周的假期。
所以他就跟着古斯塔夫.克虏伯的便车,转道去鲁尔区的埃森视察几天。
枪炮和传动这些军工领域的事情都已经聊完了,不过鲁路修还可以再抽空关注一下民生方面的近况。
顺便看看之前他托姐姐姐夫扩大经营、搞劣质钢造钢轨和火车皮的业务,如今进行的怎么样了。
而且听说国铁的二把手、负责统筹全国铁路新建和机车、车皮采购事务的副总裁,柳德波特.卡尔中将,如今也常驻埃森。因为帝国的火车厂和钢轨厂大多集中在那片区域,国铁要集中采购,自然是常驻埃森比较方便。
去埃森的火车上,古斯塔夫一开始对鲁路修愈发敬畏,因为他不知道鲁路修昨天觐见皇帝、御前奏对到底说了些什么,还以为鲁路修得到了更多的圣眷,也就对他愈发肃然起敬。
但鲁路修却挑一些不敏感的、可以对外说的内容,实话实说了,表示自己刚正不阿,不愿意去总参谋部执行那些自己不看好的命令,所以皇帝也冷静了下来,并没有立刻招揽自己直接进总参谋部。
古斯塔夫听后深感惋惜:
“诶……你们年轻人还是太冲动了,觐见面圣怎么能这么刚直不阿呢,也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不管怎么样,先进总参谋部总是好的。
你还年轻,就算总参谋部最高层决策错误了,陛下心里自然清楚,到时候也会知道那不是你的错。尤其有些建议你已经先提过了,最后你对了,陛下难道会记不得么?”
鲁路修却不这么想:“就算陛下能分得那么细,知道总参谋部的每一次决策,究竟具体责任人是谁,那也不过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人知道。一亿人民会知道这些内幕么?
如果某一些不利于人民不利于国家的决策,是在我在总参谋部供职期间做出的,就算直接责任人不是我,外人是不管的,我不会容忍这样无谋鲁莽、拿人民和士兵性命去冒险搏功名的恶名落到自己头上。”
因为鲁路修很清楚,就算这场战争最终打赢了,帝国至今也已经伤亡被俘累计损失了170万人,比露沙人的630万虽然好很多,但绝对数字也不容小觑,毕竟帝国是三线作战、举世皆敌。
皇帝的威望已经折损,损失惨重的人民,在将来怨恨的时候,可不会管这个决策是皇帝做出的、还是总参谋部做出的、还是文官系统做出的。
除非,某个人就是以为民请命著称、以阻止皇帝扩大战争著称,甚至不惜押上自己的仕途前程,那样人民才会在仇恨和清算的时候单单把这个人摘出去。
而鲁路修在乎的恰恰是这个,他虽然可以确保,这个位面基本不会再有基尔水兵的闹腾。但不代表人民的厌战情绪能完全压制。总之未来在人民当中获取一个好名声,已经比获得皇帝个人的信任,更加重要了。
所谓“圣眷”,已经没十年八年前那么值钱了。
古斯塔夫沉默良久,也大致猜出了鲁路修心目中的优先级:这是一个把民望看的比圣眷更重要的年轻人,他到底要什么呢?
也多亏了德玛尼亚没什么篡逆的历史,古斯塔夫倒也不会想歪,最终也就觉得鲁路修是个爱惜羽毛的家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