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想要自己解救自己的波兰人(1 / 4)
第226章 想要自己解救自己的波兰人
鲁路修在柏林总参谋部与法金汉总参谋长商讨波兰战役得失的同时。
波兰前线,此时此刻的场景还如同人间炼狱一般——当然,这个炼狱,并不只是针对德玛尼亚军队的。德玛尼亚人只是进攻失利,但损失还不是非常惨重。
这个炼狱,也不是针对露沙人的,露沙人的损失数倍于德玛尼亚军,但总的来说也还好,至少他们顶住了敌军的决死攻势。
真正损失最惨重的,其实是波兰本地人。
东线的波兰攻势,是在1月中旬的时候发动的。
这场战役,德玛尼亚人一共出动了3个集团军的兵力。
其中最弱的第11集团军作为波兰中段防线的对峙力量,在波兹南一线与对面的露沙人填线消耗。
兴登伯格直接亲自统帅的第8集团军放在波兰突出部的北侧、往南穿凿进攻。
而巴里亚的利奥波德老元帅的第10集团军,则放在波兰突出部的南侧、往北穿凿进攻。
兴登伯格第8集团军的穿凿出发点,就选在东普罗森的柯尼斯堡和立陶宛的维尔纽斯之间,特地挑了一个相对荒僻一些、没那么枢纽的位置,图的就是露沙人在这些结合部防御比较薄弱,没有重兵集团直接固守。
而利奥波德老元帅的第10集团军,则从利沃夫西郊某处往北突击、出发点大约位于利沃夫以西40多公里的地方。这两路大军理论上最后可以沿着布格河在布列斯特附近合围,把整个波兰全境都切断。
这三个集团军里,第11集团军兵力最弱,满编状态下应该有22万人,第8集团军最强,满编理论38万人,第10集团军满编27万人,加起来满编理论总兵力87万。
实际上因为去年下半年的低烈度消耗,部队虽也不停有补充兵源但肯定达不到满编。所以1月中旬开始进攻时,实际有兵力79万人。
对面的露沙人,则拥有一整个完整的西方面军,下辖4个集团军,满编状态兵力150万人,包括一部分强拉的波兰本地亲露死忠,实际上在1月中旬战役开始前,因为消耗和缺额,实剩130余万人。
德玛尼亚人以79万进攻130万,人数还是劣势的。
最初十几天的进攻,一切还算顺利。北边从北往南打的兴登伯格元帅,先后拿下了比亚韦斯托克和哈伊努夫卡等要地。
从南往北打的利奥波德元帅,也拿下了瓦什丘夫、海乌姆等要地。
只可惜德玛尼亚军的坦克数量终究不多,起不到决定性地突破效果。在双方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兵力的情况下,区区两三百辆坦克的投入,无法让整个军队提速起来。
而且兴登伯格和利奥波德元帅都只是拿到了坦克,并没有全套配套的卡车和半履带车,或者说就算有数量也很不足。
毕竟大家都是第一次打装甲突击作战,没有经验,不知道装甲作战对配套后勤的要求有多高。
这也不能怪他们不会用,对面的布列颠尼亚人之前在希腊和奥斯曼战场上、初次使用小威利坦克,也一样用得一地鸡毛完全没发挥出坦克的全部实力。
也只有鲁路修这个熟知后世装甲战术的穿越者,才能一上手就把所有关键点都注意到。
有了坦克,也得有会用的将领和军官、士兵,才能真正发挥出威力。
这种情况下,兴登伯格他们的坦克,也就前三天可以推进得比较快。
最初的冲击波过去后,援兵行军太慢、填线太慢、给坦克运弹药和柴油的补给也慢。种种拖沓下来,战斗也就回到了全军每天只能前进十几公里的低速状态了。
当然,如果是放在西线战场,每天能推进十几公里就要普天同庆了。如今西线全成了筑垒地带,一个月打下来,都不一定能挑出一天推进3公里的日子。
但是在东线,每天推进十几公里的运动战,谈不上什么大捷了,甚至当初用突击营战术,都有可能打得比这个更快。
这也是兴登伯格元帅运气不好,撞上了露沙军队当中指挥能力最强的布鲁西洛夫上将,加上波兰战区双方相持了一年,筑垒地带比较多,算是东线最接近西线形态的一片战区,进攻的损耗非常大。
打到1月30日的时候,其实南线的利奥波德元帅就已经上报天气寒冷、坦克发动不了,不得不暂停攻势。 ↑返回顶部↑
鲁路修在柏林总参谋部与法金汉总参谋长商讨波兰战役得失的同时。
波兰前线,此时此刻的场景还如同人间炼狱一般——当然,这个炼狱,并不只是针对德玛尼亚军队的。德玛尼亚人只是进攻失利,但损失还不是非常惨重。
这个炼狱,也不是针对露沙人的,露沙人的损失数倍于德玛尼亚军,但总的来说也还好,至少他们顶住了敌军的决死攻势。
真正损失最惨重的,其实是波兰本地人。
东线的波兰攻势,是在1月中旬的时候发动的。
这场战役,德玛尼亚人一共出动了3个集团军的兵力。
其中最弱的第11集团军作为波兰中段防线的对峙力量,在波兹南一线与对面的露沙人填线消耗。
兴登伯格直接亲自统帅的第8集团军放在波兰突出部的北侧、往南穿凿进攻。
而巴里亚的利奥波德老元帅的第10集团军,则放在波兰突出部的南侧、往北穿凿进攻。
兴登伯格第8集团军的穿凿出发点,就选在东普罗森的柯尼斯堡和立陶宛的维尔纽斯之间,特地挑了一个相对荒僻一些、没那么枢纽的位置,图的就是露沙人在这些结合部防御比较薄弱,没有重兵集团直接固守。
而利奥波德老元帅的第10集团军,则从利沃夫西郊某处往北突击、出发点大约位于利沃夫以西40多公里的地方。这两路大军理论上最后可以沿着布格河在布列斯特附近合围,把整个波兰全境都切断。
这三个集团军里,第11集团军兵力最弱,满编状态下应该有22万人,第8集团军最强,满编理论38万人,第10集团军满编27万人,加起来满编理论总兵力87万。
实际上因为去年下半年的低烈度消耗,部队虽也不停有补充兵源但肯定达不到满编。所以1月中旬开始进攻时,实际有兵力79万人。
对面的露沙人,则拥有一整个完整的西方面军,下辖4个集团军,满编状态兵力150万人,包括一部分强拉的波兰本地亲露死忠,实际上在1月中旬战役开始前,因为消耗和缺额,实剩130余万人。
德玛尼亚人以79万进攻130万,人数还是劣势的。
最初十几天的进攻,一切还算顺利。北边从北往南打的兴登伯格元帅,先后拿下了比亚韦斯托克和哈伊努夫卡等要地。
从南往北打的利奥波德元帅,也拿下了瓦什丘夫、海乌姆等要地。
只可惜德玛尼亚军的坦克数量终究不多,起不到决定性地突破效果。在双方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兵力的情况下,区区两三百辆坦克的投入,无法让整个军队提速起来。
而且兴登伯格和利奥波德元帅都只是拿到了坦克,并没有全套配套的卡车和半履带车,或者说就算有数量也很不足。
毕竟大家都是第一次打装甲突击作战,没有经验,不知道装甲作战对配套后勤的要求有多高。
这也不能怪他们不会用,对面的布列颠尼亚人之前在希腊和奥斯曼战场上、初次使用小威利坦克,也一样用得一地鸡毛完全没发挥出坦克的全部实力。
也只有鲁路修这个熟知后世装甲战术的穿越者,才能一上手就把所有关键点都注意到。
有了坦克,也得有会用的将领和军官、士兵,才能真正发挥出威力。
这种情况下,兴登伯格他们的坦克,也就前三天可以推进得比较快。
最初的冲击波过去后,援兵行军太慢、填线太慢、给坦克运弹药和柴油的补给也慢。种种拖沓下来,战斗也就回到了全军每天只能前进十几公里的低速状态了。
当然,如果是放在西线战场,每天能推进十几公里就要普天同庆了。如今西线全成了筑垒地带,一个月打下来,都不一定能挑出一天推进3公里的日子。
但是在东线,每天推进十几公里的运动战,谈不上什么大捷了,甚至当初用突击营战术,都有可能打得比这个更快。
这也是兴登伯格元帅运气不好,撞上了露沙军队当中指挥能力最强的布鲁西洛夫上将,加上波兰战区双方相持了一年,筑垒地带比较多,算是东线最接近西线形态的一片战区,进攻的损耗非常大。
打到1月30日的时候,其实南线的利奥波德元帅就已经上报天气寒冷、坦克发动不了,不得不暂停攻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