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尽道丰年瑞(上)(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把视角拨回主角头上。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塞上苦寒尤其如此。
  虽说怀荒军缴获如山,可才休息了一天,所有人又得抓紧修葺畜圈。
  可能出於愧疚补偿的心理,贾思同也回到了柔玄,还主动帮起了忙。
  主持庶务的乐举和卢喜自然高兴,毕竟六镇最缺的就是文化人,而且贾思同对於农事得心应手、在柔玄人中威望极高。
  乐起自然不会放过这等人才,便自称为学生,摆出一副好学模样,死皮赖脸地霸占了对方所有空閒时间。
  贾思同不得不承认,乐起虽然不擅经学,但在別的领域,往往能提出些颇具启发意义的问题,反过来让他深入思考。
  “乐將军,这是何意?”
  贾思同捏著一页纸,对著日光看了半天,实在搞不懂对方意欲何为。
  “昨天您拿《春秋释例》来教我,正好说到了『民反德为乱』一节”。
  乐起坐定之后才答道:
  “贾公您还说,民,谓人也。感动天地,皆是人君感之,非庶民也。又曰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謫於日月之灾。言以政取謫,是其由君不由民。
  可小子昨夜回去后辗转反侧,始终搞不明白,所以今天又来叨扰贾公请教。”
  贾思同是研习《杜氏春秋》的经学大家,昨天乐起故意拿春秋请教,他便隨口说了两句。
  乐起全无经学素养,不过是以此当个话头。贾思同也看出来了,手中的字条便是明证。
  “小子没能想通,为什么说感动天地皆是人君感之。岂不是只要有明君,天下就会大治?”
  “那如果天下大乱,高坐明堂的就一定不是明君咯。”
  “一派胡言,简直是在狡辩!”贾思同正要驳斥,却被乐起堵住:
  “可这样也说不通啊。就算尧舜禹汤重生,就一定能收拾如今局面?可当今同几千年前又大不一样,所以小子便想先琢磨琢磨民的区別,再来说君。”
  贾思同喟嘆一声,將字条拍在桌上,“所以將军就拿这个来问我?我还以为你们就要去攻打青州!”
  “嘿嘿,列了个提纲,我怕忘了。”
  原来这是一张“问题清单”。
  其中涵盖青州益都一带的人口分布、地形地貌、交通馆驛、城镇分布、三长制和均田制实施的情况、“三长”的构成人群、奴婢部曲僱工佃农的比例、屯田营田寺田分布、税赋徵收情况,甚至还有益都的农具水利、农作物、纺织、印染、製盐酿酒、矿產冶金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也难怪贾思同说他研习《春秋》是假,妄想攻打青州是真。
  “恕老夫愚钝。”
  乐起摸了摸下巴,看来今天不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贾思同是不会开口好好说的。
  “柔玄怀荒不过六镇之二。论土地仅占天下一隅,论人口百无其一,论物產更是贫瘠。”
  “贾公的家乡青州则不同,尚书说海岱惟青州,厥土白坟,海滨广斥。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是也。”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不读书不走路,就难以研究学问。现在唯有靠贾公才能窥探中原风华啊。”
  贾思同却摇了摇头,表示离乡太久,早就不熟悉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