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功臣心思各不同(1 / 4)
第412章 ,功臣心思各不同
夜幕初垂,华灯初上。孙可望与张献忠等人在招待所酒酣耳热之后,独自一人漫步在金陵街头。
虽已是深秋,但金陵城的夜晚却丝毫不显冷清。街道两旁,新安装的煤气灯发出柔和的光芒,与尚未完工的工地上篝火交相辉映。空气中混合着水泥的尘土味和远处传来的饭菜香气息。
孙可望沿着新铺的水泥路前行,不时避让着夜归的工人和运送建材的马车。街道两旁的四合院墙上还统一刷着白灰,写着“讲卫生,树新风”的标语。
他不禁哑然,辽东也有这样的标语,这已经成为他们大同社的一大特色了。
转过鼓楼西大街,他来到一个三进四合院前。这处宅邸虽不奢华,但位置幽静,门楼修缮得整洁大方。孙可望抬手敲了敲新漆的朱红大门,铜环撞击在门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来了!”院内传来一个青年男子的应答声。大门吱呀一声打开,露出刘瑜清秀的面庞。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惊喜道:“你孙大伯?”
孙可望微微一笑点头道:“来看看孙磊。他在家吗?”
“在的在的!姐夫刚回来。”刘瑜连忙侧身让路,朝院内喊道:“姐!姐夫!孙大伯来了!”
孙可望跨过门槛,走进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庭院。只见院中种着几株金桂,正值期,暗香浮动。西厢房隐约可听见孩童的玩闹声音。
正房的门帘猛地被掀开,孙磊快步走出,见到兄长先是一怔,随即激动地迎上来:“大哥!真的是你!信上不是说还有三天到?”
孙可望仔细打量着弟弟,拍拍他的肩膀:“我错误估算了火车的速度。好小子,比在陕西时壮了不少。”
孙磊不好意思地摸摸微凸的腹部:“金陵水土养人。快进屋说话!”
这时,西厢房的门也开了,刘氏领着三个男孩走出来。孩子们穿着整齐的布衣裳,脸上红扑扑的,一看就喜庆。
“快叫大伯!”刘氏轻声催促。
三个男孩好奇地打量着这位从未谋面的大伯,老大虽然有点印象,但也极其模糊,听到母亲的话,三人怯生生地齐声道:“大伯好!”
孙可望看着这三个白白胖胖的侄儿,心中涌起一阵暖意。他从随身行囊中取出三个用银子制造的长命锁,挨个给孩子们戴上:“这是大伯给你们的见面礼。”
接着他看了看刘氏,他在身上摸索片刻,掏出一颗鸽蛋大小的东珠:“弟妹为孙家开枝散叶,劳苦功高,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刘氏受宠若惊,连声道谢。
孙可望心中原本对这位耽误弟弟前程的弟媳有些微词,但刘氏争气,6年生三娃,个个都是男娃,而且养的白白胖胖,这下连孙可望都觉得刘氏是孙家的大功臣,那点不快早已烟消云散。
众人进屋落座,刘瑜忙着沏茶倒水。孙磊迫不及待地问:“大哥,信上说你已经成亲了,怎么这次没把嫂子带来?”
孙可望脸上露出柔和的笑容:“你嫂子有孕在身,不耐长途奔波,留在辽东养胎了。”
孙可望的老婆是吴克善的妹妹海兰珠,金国覆灭之后,科尔沁部落彻底投靠了大同社,但即便是彻底倒向了大同社,寨桑还是觉得自己科尔沁部落的地位下降了。
这几年徐晨培养了大量的蒙古大同社员,在有充足的人才中,在大漠改土归流,推广定居放牧,推广青贮饲料养殖,把大漠的草场划分给各个部落,用大同社员取代原本的部落首领,加强了对大漠的控制。
对下层分草场,修铁路,打通物流网络,让大漠的羊毛,各种牲口能够没有障碍的卖到中原来,让蒙古牧民收入翻了好几倍,他们乐意接受大同社的治理。
对上层分股票收买,把蒙古部落首领安置在长安,燕京这些大城市,帮他们在纺织业,奶制品行业,屠宰行业站稳脚跟,让他们融入到大同社的生活当中。
大部分蒙古部落首领看在大同社钱给足的份上,加上喜欢长安,燕京这一些地区繁华的生活,愿意“杯酒释兵权”。
还有少量野心勃勃的部落首领则被大同军毫不留情的剿灭,打散了部落分了草场。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组合拳,直接改变了大漠几千年来的政治格局,让大同社能直接管理的地方,从长城往大漠推了上千里。
吴克善父亲寨桑在知道大势不可违,选择了主动融入大同社,他长子吴克善成为了大同社的骑兵旅长。
他二子吴察考上了大同社的政务速成班,现在在辽东地区当县令。当然科尔沁最擅长的联姻手段,他们也没忘记。 ↑返回顶部↑
夜幕初垂,华灯初上。孙可望与张献忠等人在招待所酒酣耳热之后,独自一人漫步在金陵街头。
虽已是深秋,但金陵城的夜晚却丝毫不显冷清。街道两旁,新安装的煤气灯发出柔和的光芒,与尚未完工的工地上篝火交相辉映。空气中混合着水泥的尘土味和远处传来的饭菜香气息。
孙可望沿着新铺的水泥路前行,不时避让着夜归的工人和运送建材的马车。街道两旁的四合院墙上还统一刷着白灰,写着“讲卫生,树新风”的标语。
他不禁哑然,辽东也有这样的标语,这已经成为他们大同社的一大特色了。
转过鼓楼西大街,他来到一个三进四合院前。这处宅邸虽不奢华,但位置幽静,门楼修缮得整洁大方。孙可望抬手敲了敲新漆的朱红大门,铜环撞击在门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来了!”院内传来一个青年男子的应答声。大门吱呀一声打开,露出刘瑜清秀的面庞。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惊喜道:“你孙大伯?”
孙可望微微一笑点头道:“来看看孙磊。他在家吗?”
“在的在的!姐夫刚回来。”刘瑜连忙侧身让路,朝院内喊道:“姐!姐夫!孙大伯来了!”
孙可望跨过门槛,走进收拾得干净利落的庭院。只见院中种着几株金桂,正值期,暗香浮动。西厢房隐约可听见孩童的玩闹声音。
正房的门帘猛地被掀开,孙磊快步走出,见到兄长先是一怔,随即激动地迎上来:“大哥!真的是你!信上不是说还有三天到?”
孙可望仔细打量着弟弟,拍拍他的肩膀:“我错误估算了火车的速度。好小子,比在陕西时壮了不少。”
孙磊不好意思地摸摸微凸的腹部:“金陵水土养人。快进屋说话!”
这时,西厢房的门也开了,刘氏领着三个男孩走出来。孩子们穿着整齐的布衣裳,脸上红扑扑的,一看就喜庆。
“快叫大伯!”刘氏轻声催促。
三个男孩好奇地打量着这位从未谋面的大伯,老大虽然有点印象,但也极其模糊,听到母亲的话,三人怯生生地齐声道:“大伯好!”
孙可望看着这三个白白胖胖的侄儿,心中涌起一阵暖意。他从随身行囊中取出三个用银子制造的长命锁,挨个给孩子们戴上:“这是大伯给你们的见面礼。”
接着他看了看刘氏,他在身上摸索片刻,掏出一颗鸽蛋大小的东珠:“弟妹为孙家开枝散叶,劳苦功高,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刘氏受宠若惊,连声道谢。
孙可望心中原本对这位耽误弟弟前程的弟媳有些微词,但刘氏争气,6年生三娃,个个都是男娃,而且养的白白胖胖,这下连孙可望都觉得刘氏是孙家的大功臣,那点不快早已烟消云散。
众人进屋落座,刘瑜忙着沏茶倒水。孙磊迫不及待地问:“大哥,信上说你已经成亲了,怎么这次没把嫂子带来?”
孙可望脸上露出柔和的笑容:“你嫂子有孕在身,不耐长途奔波,留在辽东养胎了。”
孙可望的老婆是吴克善的妹妹海兰珠,金国覆灭之后,科尔沁部落彻底投靠了大同社,但即便是彻底倒向了大同社,寨桑还是觉得自己科尔沁部落的地位下降了。
这几年徐晨培养了大量的蒙古大同社员,在有充足的人才中,在大漠改土归流,推广定居放牧,推广青贮饲料养殖,把大漠的草场划分给各个部落,用大同社员取代原本的部落首领,加强了对大漠的控制。
对下层分草场,修铁路,打通物流网络,让大漠的羊毛,各种牲口能够没有障碍的卖到中原来,让蒙古牧民收入翻了好几倍,他们乐意接受大同社的治理。
对上层分股票收买,把蒙古部落首领安置在长安,燕京这些大城市,帮他们在纺织业,奶制品行业,屠宰行业站稳脚跟,让他们融入到大同社的生活当中。
大部分蒙古部落首领看在大同社钱给足的份上,加上喜欢长安,燕京这一些地区繁华的生活,愿意“杯酒释兵权”。
还有少量野心勃勃的部落首领则被大同军毫不留情的剿灭,打散了部落分了草场。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组合拳,直接改变了大漠几千年来的政治格局,让大同社能直接管理的地方,从长城往大漠推了上千里。
吴克善父亲寨桑在知道大势不可违,选择了主动融入大同社,他长子吴克善成为了大同社的骑兵旅长。
他二子吴察考上了大同社的政务速成班,现在在辽东地区当县令。当然科尔沁最擅长的联姻手段,他们也没忘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