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小而全的工匠社会(1 / 3)
第434章 ,小而全的工匠社会
从火车站离开之后,徐晨前往京城第一纺织厂,因为这个时代纺织厂的织布机都是蒸汽纺织机,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污染也比较严重,所以纺织工业区靠近通州下风口的位置,
到了纺织工业区的外围,远远的就能看到无数漆黑的烟囱,冒著黑烟,连天空都被染黑了许多,徐晨看到这一幕眉头紧皱,却也是无可奈何,电机还没有这么快研发出来。
倒是高磊看著这幕极其激动,这个时代蒸汽机就是財富的源泉,烟囱的多少,代表著財富的匯聚量,工业区每一根烟囱都能创造无数的財富。
没多久他就来到一个规模庞大的厂房区,黑漆大门旁掛著“京城第一纺织厂”的白底黑字牌子。院墙內传来连绵不绝的轰鸣声,那是上百台蒸汽机带动纺织机械运转的合鸣,空气中隱约飘散著羊骚味和机油混合的特殊气味。
“登记姓名,单位,以及来访事由!”一个声音洪亮的门卫从岗亭中走出,拦在了驾驶马车的高磊面前。
高磊正待开口,门卫却激动道:“元首!”
徐晨看著这个门卫思考片刻道:“你是第九师的战斗英雄杜志强?”
那门卫闻言,身体猛地一颤,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睛道:“元首!您还记得我!”
徐晨走上前,用力拍了拍他完好的左肩,神色郑重:“当然记得。每一个为大同社、为天下万民流过血的兄弟,我都不会忘记。”
杜志强眼眶瞬间就红了道:“要不是有元首您和咱们大同社,俺这份废人早就饿死了,哪还能有这份安生差事,养活一家老小。”
“胡说!”徐晨打断他,语气严肃道:“你不是废物!你是大同社的英雄,是天下万民的英雄!没有你们当年的浴血奋战,哪有今日这太平日子,这太平盛世,有你杜志强的一份功劳。”
杜志强用粗糙的手背狠狠抹了下眼睛,挺直腰板道:“有元首您这句话,俺杜志强这辈子,值了!”
徐晨又与他聊了几句个人和家庭情况。
杜志强已经娶妻生子,妻子也是纺织厂的女工,一个月有4两银子的工钱,他因为有三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劳,每个月能领3两银子津贴,加上工钱,每个月有7两银子收入,小两口一个月有十一两,哪怕是在京城也是中高收入,前年,去年他妻子分別给他生了两娃,现在杜志强一家人过的幸福美满,他打算在京城买个一个大点的房子,把在关中老家的父母接到京城来居住。
徐晨满意的点头,这证明了大同社的退役士兵安排的不差。
而后他询问道:“以前的门卫郭文轩去哪里了?”
杜志强羡慕道:“老郭觉得自己还能打,报名去了辽东,去当屯垦村的村长,要不是俺废了,这手打不了枪,俺也报名去辽东。”
徐晨拍著杜志强断手的肩膀道:“差事不分大小,保护厂房也是重要的任务。”
登记好后,高磊驾著马车驶入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並非厂房车间,而是一处用白色柵栏围起来的宽敞院子,里面传出孩童们嬉笑声。
几十个年纪不等的孩子正在几个慈祥的老妇人看护下玩耍嬉戏,或蹣跚学步,或堆积木。院子门口掛著“第一纺织厂职工託儿所”的木牌。
徐晨看到这一幕既欣慰又感到无奈,按照他在后世的见闻,作坊应该全力提升效率,生產產品。
但这个时代时代的工匠却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工厂,徐晨说要以厂为家。
管事与工匠就真的將工厂建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家社会”。从託儿所、蒙学、大食堂,洗澡堂,工人宿舍到医疗所,只要条件允许,这些福利设施都一一建立起来。
他曾对妻子桑文提出异议,认为这分散了资源,影响了效率。
但桑文却反驳道:“工人们没了后顾之忧,心才能定,劲才能往一处使。大家觉得厂子就是家,干活才肯下死力气。你看咱们官营厂的效率和利润,比那些只知压榨的私坊低吗?”
事实胜於雄辩。这套小而全的模式,在这个时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凝聚了人心,生產效率和经济收益也持续走高,足以维持这套福利体系。
这让来自后世的徐晨也有些困惑,因为他虽然是80后,但却是八九年,他实际上是没有见过这种场景的,只是听人家人云亦云,现在看上去这套系统优秀且高效,徐晨就打算先观望一番再说。
“元首!您又来视察我们纺织厂了?”一个清脆利落的声音响起。只见纺织厂厂长快步迎了上来。
她是元老贺六的女儿贺秀,当年那个瘦弱的小丫头,出落得端庄干练。五年前她常五成亲,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桑文升任纺织部长后,她便挑起了第一纺织厂厂长的重担。 ↑返回顶部↑
从火车站离开之后,徐晨前往京城第一纺织厂,因为这个时代纺织厂的织布机都是蒸汽纺织机,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污染也比较严重,所以纺织工业区靠近通州下风口的位置,
到了纺织工业区的外围,远远的就能看到无数漆黑的烟囱,冒著黑烟,连天空都被染黑了许多,徐晨看到这一幕眉头紧皱,却也是无可奈何,电机还没有这么快研发出来。
倒是高磊看著这幕极其激动,这个时代蒸汽机就是財富的源泉,烟囱的多少,代表著財富的匯聚量,工业区每一根烟囱都能创造无数的財富。
没多久他就来到一个规模庞大的厂房区,黑漆大门旁掛著“京城第一纺织厂”的白底黑字牌子。院墙內传来连绵不绝的轰鸣声,那是上百台蒸汽机带动纺织机械运转的合鸣,空气中隱约飘散著羊骚味和机油混合的特殊气味。
“登记姓名,单位,以及来访事由!”一个声音洪亮的门卫从岗亭中走出,拦在了驾驶马车的高磊面前。
高磊正待开口,门卫却激动道:“元首!”
徐晨看著这个门卫思考片刻道:“你是第九师的战斗英雄杜志强?”
那门卫闻言,身体猛地一颤,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睛道:“元首!您还记得我!”
徐晨走上前,用力拍了拍他完好的左肩,神色郑重:“当然记得。每一个为大同社、为天下万民流过血的兄弟,我都不会忘记。”
杜志强眼眶瞬间就红了道:“要不是有元首您和咱们大同社,俺这份废人早就饿死了,哪还能有这份安生差事,养活一家老小。”
“胡说!”徐晨打断他,语气严肃道:“你不是废物!你是大同社的英雄,是天下万民的英雄!没有你们当年的浴血奋战,哪有今日这太平日子,这太平盛世,有你杜志强的一份功劳。”
杜志强用粗糙的手背狠狠抹了下眼睛,挺直腰板道:“有元首您这句话,俺杜志强这辈子,值了!”
徐晨又与他聊了几句个人和家庭情况。
杜志强已经娶妻生子,妻子也是纺织厂的女工,一个月有4两银子的工钱,他因为有三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劳,每个月能领3两银子津贴,加上工钱,每个月有7两银子收入,小两口一个月有十一两,哪怕是在京城也是中高收入,前年,去年他妻子分別给他生了两娃,现在杜志强一家人过的幸福美满,他打算在京城买个一个大点的房子,把在关中老家的父母接到京城来居住。
徐晨满意的点头,这证明了大同社的退役士兵安排的不差。
而后他询问道:“以前的门卫郭文轩去哪里了?”
杜志强羡慕道:“老郭觉得自己还能打,报名去了辽东,去当屯垦村的村长,要不是俺废了,这手打不了枪,俺也报名去辽东。”
徐晨拍著杜志强断手的肩膀道:“差事不分大小,保护厂房也是重要的任务。”
登记好后,高磊驾著马车驶入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並非厂房车间,而是一处用白色柵栏围起来的宽敞院子,里面传出孩童们嬉笑声。
几十个年纪不等的孩子正在几个慈祥的老妇人看护下玩耍嬉戏,或蹣跚学步,或堆积木。院子门口掛著“第一纺织厂职工託儿所”的木牌。
徐晨看到这一幕既欣慰又感到无奈,按照他在后世的见闻,作坊应该全力提升效率,生產產品。
但这个时代时代的工匠却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工厂,徐晨说要以厂为家。
管事与工匠就真的將工厂建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家社会”。从託儿所、蒙学、大食堂,洗澡堂,工人宿舍到医疗所,只要条件允许,这些福利设施都一一建立起来。
他曾对妻子桑文提出异议,认为这分散了资源,影响了效率。
但桑文却反驳道:“工人们没了后顾之忧,心才能定,劲才能往一处使。大家觉得厂子就是家,干活才肯下死力气。你看咱们官营厂的效率和利润,比那些只知压榨的私坊低吗?”
事实胜於雄辩。这套小而全的模式,在这个时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凝聚了人心,生產效率和经济收益也持续走高,足以维持这套福利体系。
这让来自后世的徐晨也有些困惑,因为他虽然是80后,但却是八九年,他实际上是没有见过这种场景的,只是听人家人云亦云,现在看上去这套系统优秀且高效,徐晨就打算先观望一番再说。
“元首!您又来视察我们纺织厂了?”一个清脆利落的声音响起。只见纺织厂厂长快步迎了上来。
她是元老贺六的女儿贺秀,当年那个瘦弱的小丫头,出落得端庄干练。五年前她常五成亲,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桑文升任纺织部长后,她便挑起了第一纺织厂厂长的重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