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魏王,你还是没有明白(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汉倾颓,神州陆沉,五胡乱华!其中,尤以鲜卑为甚!慕容氏、拓跋氏……他们入主中原,建立国度,与我汉家王朝,分庭抗礼,南北对峙。他们甚至一度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战爭,更是文化的衝击与融合。时至今日,我大唐臣民之中,又有多少人体內,流著鲜卑人的血液?”
  这个问题,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眾人的心上。包括长孙无忌在內,朝中不少重臣,其祖上,都与鲜卑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繫。
  “鲜卑之后呢?”李承乾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
  “是柔然!其势最盛之时,控扼大漠,『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磧』,隋朝的建立者,文帝杨坚,对其何等忌惮?不得不倾国之力,修筑长城,屯兵边境。”
  “可结果呢?”
  “柔然被我们自己扶持起来的另一个部落——突厥所击败。而隋朝,也因连年征战,东征高句丽,北拒突厥,国力耗尽,民怨沸腾,最终,二世而亡!”
  他一口气,將自秦汉至隋,近千年的北方边患史,以一种极其宏观的视角,串联了起来。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
  一个个曾经让中原王朝头疼不已、甚至付出亡国代价的名字,从他口中说出。在这一刻,满朝文武才骇然发现,原来他们此刻面对的突厥问题,根本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这,是一个持续了上千年的……轮迴!
  李承乾看著眾人脸上那震惊、茫然、若有所思的神情,他知道,火候到了。
  他用一个极其形象的比喻,做出了总结:
  “父皇,诸位大人。北方的万里草原,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而那些游牧部落,就是这块田地里,不断生长的野草。”
  “我们今天费尽心力,拔掉了匈奴这株野草;明天,它又会长出鲜卑;后天,又会长出柔然。现在,我们倾尽国力,好不容易才击败了东突厥这株最为高大、最为茂盛的野草。可是,我们能因此就高枕无忧了吗?”
  “不能!”他斩钉截铁地说道,“因为只要草原还在,这片土地还在,游牧的生存方式还在,那么,就算我们今天將所有突厥降民,全部坑杀,或者全部同化。十年、二十年、或许五十年后,草原上,必定会诞生出一个新的、甚至更强大的部落!或许它不叫突厥,又或许,是一个我们从未听过的名字!”
  这番话,如同一道刺目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所有人心中的迷雾!
  原来如此!
  原来这才是太子殿下所说的,“將视角往外放”的真正含义!
  他不是在討论如何处理眼前这几十万突厥降民,他是在討论,如何一劳永逸地,解决这困扰了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北方边患问题!他要做的,不是“拔草”,而是要彻底地,改变那块不断生长“野草”的“土地”!
  房玄龄激动得浑身轻颤,他看著李承乾的背影,眼神中充满了不可思议。他自问智计过人,为陛下谋划天下,可他的所有谋划,都未曾跳出过这个“轮迴”的圈子。
  魏徵更是怔在当场,他一生都致力於研究如何“拔草”,如何用最刚硬的手段,將“野草”连根拔起。可他从未想过,问题,或许出在那片土地上。
  李世民龙椅上的身体,已经完全坐直。他的一双拳头,在龙袍之下,死死地攥紧!他看著自己的儿子,眼神中,除了震撼,更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炽热的激赏!
  这,才是帝王的视角!这,才是储君该有的胸襟与格局!
  他原以为,承乾在九成宫一事上的预言,只是某种奇诡的权谋之术,甚至是不光彩的巫蛊之道。可直到此刻,他才明白,那或许……真的只是冰山一角。眼前这个儿子,他所拥有的,是一种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战略思维!
  “胡言乱语!一派胡言!”
  就在此时,李泰那气急败坏的声音,再一次不合时宜地响起。
  他实在是听不下去了。他发现,自己完全无法跟上李承乾的思路,而满朝文武,甚至是他最为敬畏的父皇,都露出了那种他最痛恨的、名为“欣赏”的表情。这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说来说去!你还是在讲那些虚无縹緲的歷史!你到底想说什么?你的对策是什么?!是让我们发兵百万,去把整个草原都翻过来,烧成焦土吗?!”他口不择言地质问道。
  这一次,李承乾终於將目光,转向了他。
  那目光中,没有愤怒,没有不屑,只有一片深沉的、仿佛在看一个不懂事的孩童般的平静,甚至……还带著一丝怜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