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定天下兑有三策(2 / 4)
这个“第一”的名头,在此刻听来,却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压力和危险的信号。
叶兑脸上却没有丝毫猜中对手败亡的兴奋之色,反而愈发凝重。他也端起茶盏,润了润因长时间说话而有些发干的喉咙,忧心忡忡地道:
“徐宋虽败,却彻底暴露了江南各地武备松弛,守御空虚的现状。经此一乱,江南各州府县衙,乃至地方豪强,必然以此为鉴,大力增筑城防,编练乡勇团练,加强武备。
元帅日后若欲挥师渡江,进取江南,所要面对的阻力与难度,恐怕将远胜今日之徐宋。”
石山自然清楚这一点,但他一点都不羡慕徐宋快速扩张的模式——不能稳定控制的地盘,打下的越多,力量就会越分散,败亡也会越快,徐宋政权已经证明了这一论断。
江南经过此番动荡和刺激,必然会从一个相对松弛的状态进入警惕和备战阶段。石山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路线,应道:
“世间万事,难易大抵相近。徐寿辉为求速成,贪图地盘,而忽略根本之地治理,其速胜,注定换来速败,空为他人作嫁衣。
我只求步步为营,根基稳固。敌人因警觉而变得更强,固然难打;可一旦将其攻克,则新得之地必能更快融入我治下,根基反而更为牢固坚韧,岂不更好?”
叶兑被石山的沉稳和强大自信所感染,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也跟着轻笑了两声。
笑罢,他再次端起茶盏啜饮两口,趁机整理了一下被石山开阔思路所激荡的思绪,将话题拉回现实紧迫的问题,接着道:
“进取江南,终非一日之功,需从长计议,缓图之。眼下燃眉之急是,若徐宋彻底败亡,而元帅又已明志绝不接受元廷招安,则我红旗营必成为元廷头号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
届时,我大军必被元廷主力牢牢牵制于江北防线,纵有渡江之心,亦恐无南顾之力。”
这也正是石山内心所深忧之处,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取得徐州空前大捷声势最隆之时,甘冒麾下文武可能产生疑虑甚至离心的风险,也要与元廷派来的使者进行接触。
以更为灵活务实的外交姿态,为红旗营争取这至关重要的喘息备战时间。
石山沉思片刻,决定还是对这位展现出卓越战略眼光的谋士坦诚相告,道:
“不瞒祭酒,元廷近日确已派遣使者入境,欲行招安分化我部之事。我虽不欲与元廷和谈,但为了赢得喘息之机,仍与其虚与委蛇。不知此策可对否?”
叶兑闻言,非但没有惊讶或反对,眼中反而流露出赞赏的光彩,击节赞道:
“这正是属下欲向元帅进言的第一策——元廷势大,根深蒂固,元帅虽有覆元雄心,却不可一味逞强蛮干,于此时机,正需审时度势,行纵横捭阖之术。
假意迎合,使元廷对我心存幻想,迟疑不决,无法集中全力,对付我红旗营,此乃上佳之策!”
“嗯。”
石山颔首,叶兑的理解让他心中一定,但他随即提出更深层的忧虑,道:
“但此策可一可二,而不可再三。元廷迟早会察觉我并无真心接受招安之意,届时,必恼羞成怒,倾尽全力而来,又如之奈何?”
叶兑此刻已经大致猜到石山的心思,他看着石元帅波澜不惊的眼眸,心知对方此言半是询问,半是考校自己,便捋须笑道:
“元帅何必考较属下?元帅此前的布局,不是已经证明可行么?败元军主力于徐州城外,却保留芝麻李的主帅地位,则北面无虞;
属下料想,以元帅的眼光,绝不会坐视徐宋就此彻底败亡,令元廷得以全力对我,必然留有后手,定会伺机予以支援,哪怕只是些许牵制。”
他目光炯炯,继续道:
“只要元廷一日不能彻底剿灭徐州芝麻李、汝宁府刘福通,乃至败退的徐宋等各地义军,则我红旗营身处各方势力之中,虽看似四面皆‘敌’,实则亦互为屏障唇齿。
即便我部势力范围暂时‘荣登’众义军之首,成为元廷眼中最显眼的靶子,又有何惧?元廷被四面义军牵制,则始终无法全力来攻,此即我红旗营纵横捭阖的空间。”
“哈哈哈!”
石山闻言,不禁放声大笑。与智者交谈,果然省心省力。 ↑返回顶部↑
叶兑脸上却没有丝毫猜中对手败亡的兴奋之色,反而愈发凝重。他也端起茶盏,润了润因长时间说话而有些发干的喉咙,忧心忡忡地道:
“徐宋虽败,却彻底暴露了江南各地武备松弛,守御空虚的现状。经此一乱,江南各州府县衙,乃至地方豪强,必然以此为鉴,大力增筑城防,编练乡勇团练,加强武备。
元帅日后若欲挥师渡江,进取江南,所要面对的阻力与难度,恐怕将远胜今日之徐宋。”
石山自然清楚这一点,但他一点都不羡慕徐宋快速扩张的模式——不能稳定控制的地盘,打下的越多,力量就会越分散,败亡也会越快,徐宋政权已经证明了这一论断。
江南经过此番动荡和刺激,必然会从一个相对松弛的状态进入警惕和备战阶段。石山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路线,应道:
“世间万事,难易大抵相近。徐寿辉为求速成,贪图地盘,而忽略根本之地治理,其速胜,注定换来速败,空为他人作嫁衣。
我只求步步为营,根基稳固。敌人因警觉而变得更强,固然难打;可一旦将其攻克,则新得之地必能更快融入我治下,根基反而更为牢固坚韧,岂不更好?”
叶兑被石山的沉稳和强大自信所感染,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也跟着轻笑了两声。
笑罢,他再次端起茶盏啜饮两口,趁机整理了一下被石山开阔思路所激荡的思绪,将话题拉回现实紧迫的问题,接着道:
“进取江南,终非一日之功,需从长计议,缓图之。眼下燃眉之急是,若徐宋彻底败亡,而元帅又已明志绝不接受元廷招安,则我红旗营必成为元廷头号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
届时,我大军必被元廷主力牢牢牵制于江北防线,纵有渡江之心,亦恐无南顾之力。”
这也正是石山内心所深忧之处,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取得徐州空前大捷声势最隆之时,甘冒麾下文武可能产生疑虑甚至离心的风险,也要与元廷派来的使者进行接触。
以更为灵活务实的外交姿态,为红旗营争取这至关重要的喘息备战时间。
石山沉思片刻,决定还是对这位展现出卓越战略眼光的谋士坦诚相告,道:
“不瞒祭酒,元廷近日确已派遣使者入境,欲行招安分化我部之事。我虽不欲与元廷和谈,但为了赢得喘息之机,仍与其虚与委蛇。不知此策可对否?”
叶兑闻言,非但没有惊讶或反对,眼中反而流露出赞赏的光彩,击节赞道:
“这正是属下欲向元帅进言的第一策——元廷势大,根深蒂固,元帅虽有覆元雄心,却不可一味逞强蛮干,于此时机,正需审时度势,行纵横捭阖之术。
假意迎合,使元廷对我心存幻想,迟疑不决,无法集中全力,对付我红旗营,此乃上佳之策!”
“嗯。”
石山颔首,叶兑的理解让他心中一定,但他随即提出更深层的忧虑,道:
“但此策可一可二,而不可再三。元廷迟早会察觉我并无真心接受招安之意,届时,必恼羞成怒,倾尽全力而来,又如之奈何?”
叶兑此刻已经大致猜到石山的心思,他看着石元帅波澜不惊的眼眸,心知对方此言半是询问,半是考校自己,便捋须笑道:
“元帅何必考较属下?元帅此前的布局,不是已经证明可行么?败元军主力于徐州城外,却保留芝麻李的主帅地位,则北面无虞;
属下料想,以元帅的眼光,绝不会坐视徐宋就此彻底败亡,令元廷得以全力对我,必然留有后手,定会伺机予以支援,哪怕只是些许牵制。”
他目光炯炯,继续道:
“只要元廷一日不能彻底剿灭徐州芝麻李、汝宁府刘福通,乃至败退的徐宋等各地义军,则我红旗营身处各方势力之中,虽看似四面皆‘敌’,实则亦互为屏障唇齿。
即便我部势力范围暂时‘荣登’众义军之首,成为元廷眼中最显眼的靶子,又有何惧?元廷被四面义军牵制,则始终无法全力来攻,此即我红旗营纵横捭阖的空间。”
“哈哈哈!”
石山闻言,不禁放声大笑。与智者交谈,果然省心省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