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定天下兑有三策(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确实没有牺牲自家本钱去救助徐寿辉的打算,但绝不介意在徐宋这艘破船彻底沉没前,暗中给元廷使些绊子,扔几块石头,让其无法从容收拾局面,而顺利抽身对付红旗营。
  叶兑说得不错,红旗营处于各方势力半包围之中,地理上虽看似受限,发展受掣肘,却也天然拥有了在各大势力之间纵横捭阖,借力打力的地缘优势。
  元廷只要一天无法肃清这些大大小小的反抗力量,就一天无法集中全部力量来对付他石山。
  “天下反元义军,本应同气连枝。”
  石山笑声渐歇,语气中带上一丝追忆与感慨,道:
  “昔日,我在徐州城中时,曾力劝芝麻李广发檄文,诚邀天下豪杰共举义旗,争取抗元‘盟主’的大义名分,以便号令各方,整合抗元力量。
  只可惜,芝麻李虽为当世豪杰,却未能识得其中深远谋略,并未施行。”
  石山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道:
  “如今,我亦不欲图那虚名。但蒙元无道,天下汹汹,黎民倒悬。周边各势力皆不能扛起覆元兴汉的大旗,而我红旗营又已被时势推到了最前沿,那这重整山河的重任,舍我其谁!”
  石山虽未直接承认会对救援徐宋采取具体行动,却明确表态愿意承担起领导反元大业的责任。叶兑听得心潮澎湃,只觉满腔抱负得遇明主,激动道:
  “属下才疏学浅,长于笔墨而拙于口舌。关于以南统北之大略,本已草拟‘三目’,欲建言于元帅。但方才聆听了元帅一席话,深受启发,又有诸多新的想法涌上心头,恐需再细细斟酌梳理。
  请容属下深思熟虑后,再具文详细呈报。”
  石山知道叶兑这是谦辞,实是方才对话激发了更深层的思考,便趁热打铁道:
  “祭酒何必过谦?但有所思,无论成熟与否,尽可道来,你我二人正好参详斟酌。”
  叶兑沉思片刻,组织语言道:
  “也罢,那便先将先前所思的三策,简述于元帅。
  此第一目,便是应对徐寿辉之余绪。
  徐宋不通治理地方之要,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元帅如欲取江南,必不可令其彻底覆灭,需使其残存部分力量,继续吸引元廷兵锋与注意力,使我得以喘息布局;
  亦不可令其再度坐大,以致未来阻碍我部南下之路。令其处于半死不活,苟延残喘的状态,于我红旗营而言,方为最有利之势。”
  “嗯!”
  此论正合石山之意,叶兑既已点明,他身为人主,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当即微微颔首,道:
  “祭酒请继续。”
  叶兑心知今日与石山一番深谈,很多观点需要调整甚至重构,但先前的一些思考仍有其价值,也不愿完全抛弃,当即接着道:
  “此第二目,乃针对方国珍。此獠虽无席卷天下之志,却深谙水性,精于舟师海战,其舰队在海上往来纵横,对抗元廷水师,至今未尝一败。”
  他担心石山轻敌,语气加重了几分,道:
  “元帅他日若欲取江南,长江天堑乃必经之路,而东南沿海安定亦至关重要,绝不可绕过方国珍此人。是故,必须未雨绸缪,大力发展红旗营水师。
  若不能以强大水师正面击败方国珍舰队,打掉其嚣张气焰,纵使一时招安其部,也必会留下心腹大患,遗祸子孙后代!”
  叶兑的家乡海宁州离方国珍活跃的台州路极近,显然对其屡降屡叛、肆虐地方的海盗行径深恶痛绝,其家族利益亦可能深受其害,故而不惜将此单列一目,强调必须彻底解决方国珍问题。
  石山深知,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蒙元灭亡百余年后,世界将迎来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而原本有机会领先的大明,却因种种原因错失良机,令人扼腕。
  他既来此世,绝不容许历史重演,海洋权益必须重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