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形式急转桐城下(3 / 6)
何大担心守燧小兵不重视自己的身份,而延误了大事,情急之下扯了一张“徐宋使者”的大虎皮。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根本不需要这样做。
桐城是安庆路进入庐州路的唯一陆上通道,战略位置重要,石山早就密切关注这边的动向。
他其实已经通过多方渠道得知彭莹玉进攻怀宁县失败,并且打探到桐城县仍有一支“彭祖家”的兵马在坚守,也知道守将是赵普胜。
但红旗营与“彭祖家”的关系很微妙,赵普胜对彭莹玉极为忠心,现阶段绝不可能转投红旗营。
因此,石山才没有贸然主动与之联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他只是叮嘱驻守庐江县的奋武卫都指挥使吴六斤,密切关注桐城方向的动向,并在必要时,可以给予赵普胜所部一定的策应支援,前提是不能将战火大规模引入庐州境内,要确保本土安定。
余阙率军围困桐城已经六天,期间元军派出小股部队到周边村社强行拉丁,搜刮粮草,一些逃难的百姓随之涌入庐江县境内,也带来了元军正在猛攻桐城的消息。
吴六斤深知桐城一旦被元军攻陷,庐江县就将直接暴露在元军兵锋之下,边境压力会倍增,境内农业生产必定会受到严重威胁。他决心以攻代守,一面快马急报合肥,一面点齐兵马向桐城开进。
何大等人很快就被带到了奋武卫第八营指挥使卞元亨面前,卞元亨行事果决,听完使者焦急的叙述,直接问道:
“城中现在还有多少能战的兵马?围城的元狗具体有多少人?”
“元狗出动了将近八千人,俺们……俺们还有接近两千弟兄能拿得动刀枪。”
何大如实回答,脸上有些羞愧。毕竟,两千人据城而守,理论上是很有可能打退八千攻城敌军的。他担心卞元亨误会赵普胜想拖红旗营下水,连忙补充道:
“可俺们缺粮啊!弟兄们一天就两顿稀的,又彻底没了退路,军心不稳……再拖下去,城中恐怕……恐怕会自己生出乱子!卞指挥,请看在同是抗元义军的份上,拉俺们这两千弟兄一把吧!”
“何兄弟放心!”
卞元亨心知军心士气确实是守城的关键,粮草匮乏足以摧毁最坚强的意志。他当即给了赵普胜使者一颗定心丸,道:
“我们这次出兵,就是为了解救桐城之围!你留下两个兄弟给我们做向导,你随我去见耿镇抚!”
吴六斤此次出兵,前锋是耿再成(兼任镇抚使)率领的第七营和卞元亨的第八营。
卞元亨带着使者立刻去见耿再成,将桐城的紧急军情再次重述了一遍,建议道:
“兵贵神速!元军定然料不到我军会如此迅速出兵。末将建议,前锋加速行军,争取今日就赶至桐城城下,打元军一个措手不及,或许能一举解围!”
卞元亨虽然资历不深,但他文武双全,带兵有方,早已凭实际行动赢得了奋武卫上下认可。这番分析也合情合理,切中要害。耿再成略一思索,拍板道:
“好!就依你之言!”
虽说定下了加速奔袭的计划,但前锋单独行动仍需请示都指挥使吴六斤,以取得主力配合。
好在中军离前锋仅有四里左右,耿再成带着何大骑马赶往中军,禀报军情和前锋的作战计划。
前锋将士则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迅速调整队形,绑好装备,做好急行军的准备。
吴六斤敏锐地意识战机难得,当即批准了卞元亨的作战计划,并令主力加快行军速度。
而在桐城,这一天的攻城战也进入了白热化。
余阙仗着兵力优势,命令各部人马轮番上阵,不停地猛攻,意图持续消耗守军本就不多的箭矢和精力,不给赵普胜任何喘息和恢复士气的机会。
他还敏锐发现南面城墙上的守军抵抗意志最为薄弱,于是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
命主力猛攻北城墙,以牵制大量守军和赵普胜的注意力;同时暗中对南城墙的守军进行劝降,威胁他们若不主动献城,待城破之后,将“鸡犬不留”! ↑返回顶部↑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根本不需要这样做。
桐城是安庆路进入庐州路的唯一陆上通道,战略位置重要,石山早就密切关注这边的动向。
他其实已经通过多方渠道得知彭莹玉进攻怀宁县失败,并且打探到桐城县仍有一支“彭祖家”的兵马在坚守,也知道守将是赵普胜。
但红旗营与“彭祖家”的关系很微妙,赵普胜对彭莹玉极为忠心,现阶段绝不可能转投红旗营。
因此,石山才没有贸然主动与之联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他只是叮嘱驻守庐江县的奋武卫都指挥使吴六斤,密切关注桐城方向的动向,并在必要时,可以给予赵普胜所部一定的策应支援,前提是不能将战火大规模引入庐州境内,要确保本土安定。
余阙率军围困桐城已经六天,期间元军派出小股部队到周边村社强行拉丁,搜刮粮草,一些逃难的百姓随之涌入庐江县境内,也带来了元军正在猛攻桐城的消息。
吴六斤深知桐城一旦被元军攻陷,庐江县就将直接暴露在元军兵锋之下,边境压力会倍增,境内农业生产必定会受到严重威胁。他决心以攻代守,一面快马急报合肥,一面点齐兵马向桐城开进。
何大等人很快就被带到了奋武卫第八营指挥使卞元亨面前,卞元亨行事果决,听完使者焦急的叙述,直接问道:
“城中现在还有多少能战的兵马?围城的元狗具体有多少人?”
“元狗出动了将近八千人,俺们……俺们还有接近两千弟兄能拿得动刀枪。”
何大如实回答,脸上有些羞愧。毕竟,两千人据城而守,理论上是很有可能打退八千攻城敌军的。他担心卞元亨误会赵普胜想拖红旗营下水,连忙补充道:
“可俺们缺粮啊!弟兄们一天就两顿稀的,又彻底没了退路,军心不稳……再拖下去,城中恐怕……恐怕会自己生出乱子!卞指挥,请看在同是抗元义军的份上,拉俺们这两千弟兄一把吧!”
“何兄弟放心!”
卞元亨心知军心士气确实是守城的关键,粮草匮乏足以摧毁最坚强的意志。他当即给了赵普胜使者一颗定心丸,道:
“我们这次出兵,就是为了解救桐城之围!你留下两个兄弟给我们做向导,你随我去见耿镇抚!”
吴六斤此次出兵,前锋是耿再成(兼任镇抚使)率领的第七营和卞元亨的第八营。
卞元亨带着使者立刻去见耿再成,将桐城的紧急军情再次重述了一遍,建议道:
“兵贵神速!元军定然料不到我军会如此迅速出兵。末将建议,前锋加速行军,争取今日就赶至桐城城下,打元军一个措手不及,或许能一举解围!”
卞元亨虽然资历不深,但他文武双全,带兵有方,早已凭实际行动赢得了奋武卫上下认可。这番分析也合情合理,切中要害。耿再成略一思索,拍板道:
“好!就依你之言!”
虽说定下了加速奔袭的计划,但前锋单独行动仍需请示都指挥使吴六斤,以取得主力配合。
好在中军离前锋仅有四里左右,耿再成带着何大骑马赶往中军,禀报军情和前锋的作战计划。
前锋将士则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迅速调整队形,绑好装备,做好急行军的准备。
吴六斤敏锐地意识战机难得,当即批准了卞元亨的作战计划,并令主力加快行军速度。
而在桐城,这一天的攻城战也进入了白热化。
余阙仗着兵力优势,命令各部人马轮番上阵,不停地猛攻,意图持续消耗守军本就不多的箭矢和精力,不给赵普胜任何喘息和恢复士气的机会。
他还敏锐发现南面城墙上的守军抵抗意志最为薄弱,于是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
命主力猛攻北城墙,以牵制大量守军和赵普胜的注意力;同时暗中对南城墙的守军进行劝降,威胁他们若不主动献城,待城破之后,将“鸡犬不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