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江南士人一串串(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宗族若能安心,则依附于宗族的士子自然心安;士子心安,则地方舆论易平,江宁乃至整个江南的秩序,也就更容易恢复稳定。此乃在下浅见,还请元帅斟酌。”
  这番话所表达的核心,仍是传统的“剿抚结合,以抚为主”的地方治理思路,强调稳定现有秩序,笼络精英阶层,得士人则得天下。
  石山听到这里,心中已经大致有数。
  夏煜确实如之前情报所示,更长于诗文和宏观论述,对于具体政务的操作和底层逻辑,尤其是如何打破旧有结构,建立新秩序,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有效的策略。
  他的建议更多是站在士绅宗族的立场,希望维持甚至增加原有的地方权力格局,只是换个效忠对象而已,这并不符合石山尽力消化江南,重塑基层秩序的深层战略。
  但治国如烹小鲜,凡事过犹不及。
  以红旗营当前形势,手段确实不宜过于酷烈,在展现红旗营强大军力,并严厉惩治了一部分本地士绅后,适当展露怀柔一面,也是必要的策略。
  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步子太大反而容易出大问题。
  于是,石山脸上露出从善如流的表情,笑道:
  “先生可是为我营中羁押的那些陈氏青壮而来?此事大可放心。红旗营不会滥杀无辜。除元凶陈野先及其麾下少数罪大恶极之辈将会严惩外,其余大多数陈氏族人,皆可免死。
  我也会下令,让他们尽快与家人团聚,妥善安置。”
  石山并没有坦言将要“流放”陈氏一族,反正他只是承诺“皆可免死”,并不存在食言,麾下士人无论江南江北,都必须以红旗营的利益为主,连这点都接受不了,就没有合作的必要了。
  夏煜本以为要费尽唇舌才能说动石山,没想到对方如此痛快就应允了,而且考虑得似乎更为周全,顿时大喜过望,再次起身,深深一揖,言语中充满了敬佩与期许,道:
  “元帅仁义无双,明察秋毫!如此处置,恩威并施,必能使人心悦诚服!蒙元气数已尽,未来天下,非元帅莫属!”
  类似的话,石山早听得多了,内心并无波澜,只是微微一笑。
  眼前这人虽然夸夸其谈,不堪庶务,但红旗营事业蒸蒸日上,各方面的人才都有需要。宣传、文教、外交等领域,正是夏煜这类文人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
  石山既已决定给夏煜一个出身,便不再耽搁,道:
  “先生今日所言,真知灼见,与我大业大有裨益。先生大才,石某渴慕已久,不知可愿入我帅府,担任宣曹掾一职?”
  夏煜不了解红旗营官制,“宣曹掾”听上去职位似乎不算极高,但他也知道石山已有成熟的治政班底,自己今日才投,便能获得元帅府内的实职,而非虚衔,就已经远超他的预期了。
  他内心激动,连忙躬身应道:
  “蒙元帅不弃,夏煜愿效犬马之劳,必竭尽所能,以报元帅知遇之恩!”
  旋即,他又想到力劝自己返回江宁投效石山的好友孙炎,以后在石元帅手下做事,自然不能没有乡党友人帮衬,便趁机进言道:
  “元帅求贤若渴,天下俊彦必望风而归。小可有一至交好友,名孙炎,字伯融,乃句容县人氏。其人才学胜我十倍,不仅满腹经纶,更兼有辩才,机敏通达,常怀济世之志。可否容小可代为引荐?”
  江南士人因受元廷歧视打压,圈内的交流反而比江北士人频繁很多,基本不可能找到“没有圈子”的士人。
  石山自然不会报这种奢望,若能再得一位地方上有影响力的士人,终归是好事,当即欣然应允:
  “太好了!恳请先生务必代为引荐!若孙先生愿来,石某必倒履相迎!”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